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家电视台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们扛着摄像机,首先来到一家幼儿园,在孩子们上课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那些孩子:这是什么?主持人刚把问题说出来就看到小学生们都唧唧喳喳的闹翻了天,这个说是字母O,那个说数字零,这个说是满月,那个说是月饼,甚至还有人说是在唱歌,因为她唱歌的时候嘴就是圆的。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收起工具,来到一所中学。同样的问题,中学生们一开始没人敢回答。之后一个戴着眼镜的优等生回答说是零(0),主持人同样的询问他们还有什么呢?无人回答。突然,一个差生高叫:“字母O!”所有的人都瞪着他,主持人忙说:“这位同学说的很对啊!”工作人员又来到一所大学,同样的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这是什么?大学生们讪笑:这样的问题,简直污染我们的智商。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收起工具,马上来到一家企业,在那些企业工人的面前,同样的,只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那些工人:这是什么?那些工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哄堂大笑起来,可是,却没人回答。
  工作人员们再次收起工具,最后来到了一个政府部门。那些公务员刚开完会还没散,工作人员拿起一支水笔,在白板上,同样的又随手画了一个圆圈,问:请问这是什么?下面整片雅雀无声。良久,一个秘书在领导的面耳后站起来,说:对不起,你们事先没有打招呼,恕无奉告!
  第二天,电视台对本次调查如实做了一个报告,报告的标题是:人的想象力是怎么消失的?
  姑且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假,它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我们学校教育的现状:学生年纪越大,学得越多,文凭越高,却越来越缺乏想象力。
  想象力的丧失,虽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学校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取得高分,教师把学生捆绑在标准答案之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等现代资讯设备越来越发达,快餐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为一场嘻嘻哈哈的综艺节目喊破了喉咙,他们可以为言情小说中的主人公哭红了眼睛,甚至有些人为了虚拟的刀光剑影熬个通宵。在看这些的时候,他们的脑袋瓜儿可以一动不动,照单全收,如果你让他把刚才看的内容复述一遍,他可能什么也说不上来,甚至连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也记不清。长此以往,想象力如何不消退、丧失?
  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创制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英国曾有人讲过:英国人最丰富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的想象力。可见想象对人的创造性有多么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减少约束,大胆鼓励,让学生海阔天空,自由想象,这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为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让学生想象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郁顿挫、表情的喜怒优伤中让学生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长期存在着失误:1.学生课堂朗读少;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多。放录音我们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比录音上读得还好。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对学生来说,既不用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也不用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由的想象。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调无物,娇揉造作。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谁能说这不是新课程让学生充分想象的硕果呢?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惟一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感情,让学生边演边读能使朗读教学事半功倍。如在教《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放映富春江的优美景色,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导游,正带着一大帮游客在富春江上游玩,随着镜头的转换,向游客详细地解说富春江美丽的景色。这样既让学生用心地体会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可谓一举三得。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机延伸,不仅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把课本内容教“活”学“活”,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走出传统理念下的以教材为城堡的固有模式,真正做到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整、组合与增删。
  
  三、跟着学生走,不教而教,激发想象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教而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想象和创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势利导,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出处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老师却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是被培养成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让学生动起来”“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程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力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难道说,这不是新课程让学生想象的功劳?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
  教材中有些课文言虽尽,意却未止,文中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它所唤起的意象越丰富。只有拓展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时,我注意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设计好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说话能力,如:如阅读《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出示这样一个口述题目: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随即学生的想象任意驰骋。有的说他从此关在宫中不敢出来了,有的说他从此不再喜欢新衣服,甚至还有同学说他下令城内男人一个月之内不许穿衣服,只能光着膀子。这样既进行说话训练,又使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语文教师应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积极寻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从教材特点出发,从实效出发,从身边的教学资源,从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出发,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并成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其他文献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了今后我国城市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基本类型,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和优势,也能够较好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升的相关需求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按“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中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因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保证。所以,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搞好物理
随着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的大力推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能够结合具体实际的工程情况,最大程度上降低资源的浪费。本文
童话的美,在于它那通俗流畅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想象、生动活泼的情节、曲折神奇的内容。开展“童话作文”的教学研究,首先是因为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而“童话作文”能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是因为学生乐于“异想天开”,而“童话作文”能用其所长,把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为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童话作文”富有童趣、童真,语言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能让他们的写作更具优势,是他们形成写作个性的阶梯。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沿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将这种文明得以延续、传承,小学汉字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自身具体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汉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而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都散发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围绕汉字“音、形、义”的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如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并在识写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 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插图识字法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
目的:评估HRCT及其标准化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搜集85例(92耳)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症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