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56-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在制定教育方案时,应结合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介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也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是实现认知质的飞跃的重要思维方式。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包括猜测、想象和直觉方法。数学中的猜测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数学规律和寻找解题思路;数学中的想象方法是形象思维在数学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数学中的直觉方法是通过数学直觉来发现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方法。数学中的猜测、想象和直觉方法,都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以及难以用符号语言完全明确地表达的特性。
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現阶段的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善。第一,教学理念未更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但部分教师仍然自己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第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部分年长的教师熟悉了“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程度较低。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也是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不局限于将课程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时间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发散思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结合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索欲望,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新奇感,通过数学故事激发求知欲等。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讲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数学故事:《周髀算经》中记录了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即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后来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而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然后,教师可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并指导学生做几道练习题。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有关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落到实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三角形,然后出示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m4 n4、m4-n4、2m2n2(其中m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56-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在制定教育方案时,应结合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介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也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是实现认知质的飞跃的重要思维方式。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包括猜测、想象和直觉方法。数学中的猜测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数学规律和寻找解题思路;数学中的想象方法是形象思维在数学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数学中的直觉方法是通过数学直觉来发现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方法。数学中的猜测、想象和直觉方法,都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以及难以用符号语言完全明确地表达的特性。
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現阶段的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善。第一,教学理念未更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但部分教师仍然自己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第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部分年长的教师熟悉了“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程度较低。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也是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不局限于将课程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时间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发散思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结合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索欲望,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新奇感,通过数学故事激发求知欲等。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讲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数学故事:《周髀算经》中记录了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即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后来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而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然后,教师可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并指导学生做几道练习题。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有关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和突出数学思想,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落到实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三角形,然后出示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m4 n4、m4-n4、2m2n2(其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