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对英语的基本用语、基本句型及基本语音知识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了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学习任务的加重等多种原因,很多学生的成绩出现了分化,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一落千丈,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行进在健康的轨道上?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一简单的分析。
1. 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由于其特有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虽然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但也决定了这样的兴趣不易持久,而在小学阶段,由于知识相对浅显和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较轻松。而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七年级后,他们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天真童趣,喜好分明,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旗帜鲜明的表示厌烦。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营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体验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 做好教学任务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简单的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借助听和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而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语言学习开始由积累阶段进入扩展和运用阶段,内容也开始变得复杂,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大,教学的方向逐渐开始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过渡。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教学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做好衔接。如小学时学生熟悉的“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到了初中,如果不是为了构成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后面就不能跟随谓语动词。因此只能说“He work in Changzhou.”(他在常州工作),而不能说成He is work in Changzhou.”。
3. 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之后,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保姆式的督促,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便暴露出来,如书写不规范,作业马虎粗心,拼写错误,语法混淆,中式英语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聚精会神,记好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课前精心预习,课后及时巩固等。
4. 做好基本技能的衔接。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少,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要求低,学生学习主要依赖对教师的模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在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读的技能,也仅仅侧重于拼读和模仿,而对写只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书写的规范。因此,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应当首先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逐步由单纯的听说为主,转向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要求;从简单的英语学习向较为复杂的英语学习的转化;从只会用YES、NO的简单语言交流转向会用完整的句式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简单的机械模仿向富含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境中的交流的转化。
另外,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容量明显超过小学,完全依赖课堂想要学好英语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技能。
5. 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知识点琐碎而庞杂,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成不变的沿用老方法,学生就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他们就很难将英语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通过鲜活多姿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满活力。
6. 做好教学评价的衔接。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同时也让成绩落后的学生了解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测试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全面科学,难以适度,既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不足,又能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 做好师生情感的衔接。小学阶段的教师,对学生是父母型或大哥哥、大姐姐型的,他们甜美的话语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学生幼小的心田对教师产生了深深的依赖,而到了初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不再那样细致,对学生也不像小学那样的无微不至,导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他们认为老师不再关心他们,不再关爱他们,学生往往也会因此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将关爱学生的浓浓情感渗透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通过亲切的动作,温暖的眼神,对学生真诚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与关爱,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分水岭,对学生今后,特别是高中英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初中英语教师要准确定位教学工作,仔细研判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行进在健康的轨道上。
1. 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由于其特有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虽然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但也决定了这样的兴趣不易持久,而在小学阶段,由于知识相对浅显和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较轻松。而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七年级后,他们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天真童趣,喜好分明,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旗帜鲜明的表示厌烦。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营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体验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 做好教学任务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简单的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借助听和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而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语言学习开始由积累阶段进入扩展和运用阶段,内容也开始变得复杂,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大,教学的方向逐渐开始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过渡。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教学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做好衔接。如小学时学生熟悉的“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到了初中,如果不是为了构成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后面就不能跟随谓语动词。因此只能说“He work in Changzhou.”(他在常州工作),而不能说成He is work in Changzhou.”。
3. 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之后,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保姆式的督促,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便暴露出来,如书写不规范,作业马虎粗心,拼写错误,语法混淆,中式英语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聚精会神,记好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课前精心预习,课后及时巩固等。
4. 做好基本技能的衔接。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少,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要求低,学生学习主要依赖对教师的模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在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读的技能,也仅仅侧重于拼读和模仿,而对写只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书写的规范。因此,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应当首先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逐步由单纯的听说为主,转向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要求;从简单的英语学习向较为复杂的英语学习的转化;从只会用YES、NO的简单语言交流转向会用完整的句式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简单的机械模仿向富含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境中的交流的转化。
另外,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容量明显超过小学,完全依赖课堂想要学好英语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技能。
5. 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知识点琐碎而庞杂,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成不变的沿用老方法,学生就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他们就很难将英语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通过鲜活多姿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满活力。
6. 做好教学评价的衔接。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同时也让成绩落后的学生了解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测试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全面科学,难以适度,既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不足,又能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 做好师生情感的衔接。小学阶段的教师,对学生是父母型或大哥哥、大姐姐型的,他们甜美的话语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学生幼小的心田对教师产生了深深的依赖,而到了初中,很多教师对学生不再那样细致,对学生也不像小学那样的无微不至,导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他们认为老师不再关心他们,不再关爱他们,学生往往也会因此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将关爱学生的浓浓情感渗透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通过亲切的动作,温暖的眼神,对学生真诚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与关爱,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分水岭,对学生今后,特别是高中英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初中英语教师要准确定位教学工作,仔细研判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行进在健康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