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来源 :地球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作为有机碳矿物保护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结构及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其氧化还原动态变化也驱动着有机碳的周转过程.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首先,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矿物学特性,能够通过吸附、络合、共沉淀和夹层复合等方式形成铁结合态有机碳,从而对有机碳起到直接的矿物保护作用.此外,铁氧化物还可以作为胶结剂促进团聚体形成,或通过改变环境pH进而间接保护有机碳.其次,铁结合态有机碳的稳定性主要受其自身性质(铁的矿物学特征、碳铁比、与有机碳的结合方式)、铁还原菌的种类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的影响.第三,铁介导的有机碳矿化过程主要包括铁异化还原介导的有机碳矿化过程,以及由Fe(Ⅱ)化学氧化驱动的芬顿/类芬顿反应所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导致的非选择性有机碳矿化过程.但是,铁氧化物也能通过与外源输入碳复合形成铁结合态有机碳从而抑制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以及通过降低酚氧化酶活性而减缓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因此,铁氧化物的矿物学特性和氧化还原敏感性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未来铁—碳耦合关系研究应该加强的方向,旨在深入解析铁介导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为土壤的固碳减排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广州市体育中考全面实施改革、学生体育中考面临考试难度加大、考试成绩拉开距离的现状,利用优势互补原则,对初中合班分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通过对初中合班分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块和教学手段等改革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分项目、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提升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提升的探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体育成绩,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在体医融合环境下,积极实施“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既是遵循育人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思维,实现育人模式与时代诉求精准衔接的关键路径.为提升体医融合与体育教育相关专业的契合度,需要以思政引领学生的成长方向,以双创协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本文以体医融合为研究背景,对“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机制及实施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化以及教学方式媒体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旧有部分高校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固定,教学管理滞后以及重实践轻理论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利用教育信息化创新并改革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本文主要剖析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罗布泊干盐湖作为塔里木盆地唯一的尾闾湖,经历了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演化历程,是亚洲内陆环境演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简要概述罗布泊第四纪沉积特征及环境变化过程,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罗布泊早更新世主要为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湖泊等沉积环境,是罗布泊盆地第四纪时期最为湿润的时期.自早更新世末期进入以含石膏粉砂黏土为主的咸水湖沉积阶段,中更新世中期罗北凹地进入巨量钙芒硝沉积阶段,干旱程度加剧,指示常年性盐湖亚环境.罗布泊全新统底部发育含石膏黏土、砂岩,表层广泛发育石盐壳,指示全新世
氧循环是地球系统重要的生物化学循环之一,其变化对地球的宜居性有着重要影响.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现代氧循环相比地质年代的氧循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陆地氧循环过程在现代氧循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产氧、陆地燃料燃烧耗氧等方面对已有陆地氧循环过程研究进行了回顾,表明:①陆地过程的变化会直接造成大气氧气浓度的波动,对大气氧气浓度有预测作用;②陆地氧循环过程反映了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评估生态安全具有指示作用.通过探究陆地氧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反馈,有助于预测
泛北极地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属于低温限制型生态系统,因而泛北极地区植被对全球变暖敏感.要明确泛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过程和机理,就需要高精度的植被类型分类数据作为基础资料.但是,目前泛北极地区植被数据的结果还不完善.为更好地认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现状、发展历史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制图的数据来源、植被类型划分方法和植被类型制图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泛北极地区的植被调查从20世纪20年代就陆续开展,目前部分区域尺度上的地表覆盖类型的结果,但具体的植被类型制图工作
综述了我国学者近年来用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探索热带气旋目标观测及其外场试验的主要进展,具体包括:从提高数值模式初始场精度的角度,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确定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预报的目标观测敏感区,并成功应用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和下投探空仪台风目标观测外场试验,助力业务部门获得了宝贵资料.从减小模式误差或外强迫不确定性的角度,将非线性强迫奇异向量方法应用于探讨热带气旋强度预报的敏感性,揭示了模式误差的敏感气象要素和敏感区,以及海表温度强迫的敏感区;用集合扰动的思路识别了热带气旋快速增强过程预报的行星边界层
基于初中教育减负发展视域下,强化初中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其养成日常锻炼的生活习惯,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以体育家庭作业模式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发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运动热情,更能使体育教学和生活相互融合,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初中学生运动习惯的顺利养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简要探讨了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地球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两大基础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拟通过学科门类的知识流动和研究主题的演变了解地球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趋势;通过科研团队的分析,提供全球科研团队的科研合作可能性;通过研究前沿和热点分析对科技创新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地球生物学发展早期主要从地球科学学科汲取知识,而发展中后期被其他学科引用较多,存在明显的学术溢出情况,流入学科主要为环境/生态学、植物&动物科学、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地球生物学的研究主题变化不明显,天体生物学可能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麻省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原有的体育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课程进行适当的变革,而在变革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制度与非制度因素2个方面探讨体育课程在变革中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