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和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根据开始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潜伏期(宫口扩张0.5~3.0 cm)组(L组,n=40)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 cm)组(A组,n=40).同时随机选取不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C组).A组和L组均以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以0.1%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5 ml为试验剂量,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 ml,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药物同上,采用PCA模式,PCA量6 ml,间隔时间30 min.于镇痛前即刻(C组于宫口扩张3 cm时)、镇痛开始后5、10、15、30 min、宫口扩张7~8 cm及10 cm时行VAS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肌力.镇痛前取静脉血样,胎儿娩出即刻取母体静脉血样及脐带血样,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药物用量、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A组镇痛开始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催产素使用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A组镇痛时间缩短(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均能降低剖宫产机率,在其程度上无差异,且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同样安全。

其他文献
自从1963年Lileyl[1]实施第1例胎儿手术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开展了胎儿手术.目前胎儿手术主要分为3类[2]: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即胎儿娩出前对胎儿实施手术治疗;孕期开放式宫内手术,一般于孕20~24周实施;孕期徽创手术,即胎儿镜手术,常用于宫内胎儿输血、双胎输血综合征和胎儿心脏畸形的治疗等.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主要适用于胎儿娩出后会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的疾病,如先天性膈疝、颈部巨大肿块、先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患者重型外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8分的重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冰袋降温组(IBC组)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组(EVC组),每组10例.IBC组术后采用冰袋降温,EVC组于手术开始时采用血管内热交换技术进行34℃亚低温治疗,维持至术后48 h.于术前10 min(基础状态)和术后24、48、72、96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体重指数(BMI)吸入氧浓度(FiO2)
期刊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肥胖患者解剖定位难度较高,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在可视条件下能否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探讨左西孟坦对合并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择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4例,年龄35 ~ 60岁,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平均肺动脉压(MPAP)> 30 mm H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2):对照组(C组)和左西孟坦组(L组).L组于主动脉开放后静脉注射左西孟坦负荷量24 μg/kg,随后以0.2 μg·k
目的 评价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实施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年龄18~64岁,体重41~ 7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0):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进口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B组)和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C组).常规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各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05%,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e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
患儿,男性,年龄8岁,体重25 kg,因车祸致双下肢肿痛、畸形、出血伴活动受限2 h入院.诊断为双下肢皮肤撕脱伤,右股骨干、右髋臼骨折伴脱位,胸部顿挫伤,失血性休克.拟急诊行清创止血,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时患儿嗜睡,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50次/min,血压55/3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频率35次/min。
期刊
目的 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不同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病人9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85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吸入全麻组(Ⅱ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Ⅲ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1/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I/R组和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法制备肾脏I/R损伤模型.R组于缺血前15 min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