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与人造血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一直想研究出一种人造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曼哈顿计划”的美国科学家为了分离制造原子弹的轴同位素,对许多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终于找到了分离铀矿石的“能手”全氟化碳,于是震惊世界的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了。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全氟化碳,对人造血的研究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66年,美国辛辛那提的一位科学家克拉克把一只田鼠浸泡在含有氧和氟碳化合物溶液里,结果田鼠并未窒息而死。他由此得到启发:“用全氟化碳可制造出适用的人造血液,因为全氟化碳能像红细胞那样携带氧气。”而且,氟碳化合物通过物理作用具有结合与释放氧、二氧化碳的功能。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这种功能要比血液中专门负责这个任务的血红蛋白强得多。
  这个消息在报上公布以后,使当时在欧洲旅行的日本医生内藤良一极为兴奋。他专程去美国访问了克拉克,回国后,即和大阪市绿十字公司的同事们着手研究人造血液。他们花了几百万美元,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数百次试验,终于在1978年试制成功一种乳剂,叫作氟溶胶DA。为了验证这种乳剂的无害性,内藤良一将200毫升的氟溶胶DA注入到自己体内,其他的10位同事被他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染,也积极参加这个试验工作。结果,获得了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医学界。
  1979年4月,一名日本男孩做手术后大出血,由于他的血型很特别,当地血库里没有那种血可输,医生们便决定输入氟溶胶,维持了病孩的生命。直到从外地运来所需要的鲜血。同年9月,在美国有个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急需输血,可是教义规定信徒是不准接受输血的(信徒不得食血),最后也是由于输入了氟溶胶,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又有96名病人输入过氟溶胶,除了一人由于意外的心脏病发作死亡外,其余95人都已获救。
  当然,氟溶胶这种人造血液与鲜血还是有区别的,它仅能输氧,在人体内“存活”时间是7天左右。所以,如果病人体内需要白血球、肝炎抗体、抗血友病因子,氟溶胶就爱莫能助了。
其他文献
他从小就喜欢足球,但10岁那年的一件事,却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当时他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参加训练。一天下午,他所在的队和另外一个同年龄段的球队进行足球比赛。好几次队友都把球传到了他的脚下,但由于他过于紧张,面对球门时竟闭上眼睛,结果球总是擦门而过。由于他的多次错失良机,他的球队最后惨败。比赛结束,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在更衣室里,好多伙伴把手指放在嘴边,对他发出嘲笑的嘘声。他的心里难受极了,心想也许自己根本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那天晚上,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用了整整7页纸来告诉人们他想要拥有一个一流的牧马场。不仅如此,他还在图上画出了一幅占地200百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和所有马厩及跑道的位置,另外还画上了一个4000平方英尺的主楼、一份房屋的室内平面设置图。  第二天,他自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名列前茅:“名列前茅”的“茅”何所指?按常人理解,“茅”指茅草,但世上又哪有举茅草为旗的呢
当前课堂师生关系定位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它由传统师生关系偏重“教”向偏重于“学”转化,它反对教学是既有知识的线性传递与接受,它由纯粹基于“物”忽视“人”转向了基于“技术和人”的融合,它强调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隐退了课堂生硬灌输价值观的场景,它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课堂的特征,是对传统课堂师生“师道尊严”式关系的超越。  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师生关系观”定位为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慨“人生如梦”,而梦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玄妙的意识,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守望或者寄托,是情感的一种释放和宣泄。它无形无色,难以捉摸,却又随时可遇,伴随你我。而在古典诗歌中,很多作者喜欢把梦作为一种意象载入诗词,使得诗歌更增添了几分瑰丽、几分曲折。虚写的梦幻和现实社会互相映照,让诗歌作品散发出更加幽邃迷人的光芒。这样的诗歌也更耐读,更耐人寻味。  打开古典诗卷,留心含“梦”的诗句,
彭荆风创作的小说《驿路梨花》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景美、人美、情美。悬念设置、误会冲突、顺序错综、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巧妙组合,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遇见”作为切入点,抽丝剥茧赏析《驿路梨花》的遇见之美。一、遇见梨花——花香驿路飘香雪  “我”和同行老余在哀牢山赶路,前往“山那边的太阳寨”,所处之地却是群山峻岭,树林茂密,“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时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读小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常常倒数;中学,他的物理成绩常常零分,被学校评为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他同样表现得惨不忍睹。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他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他的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比赛中,他常常输得一塌糊涂。  当许多同龄人开始恋爱的时候,只有他是孤独、落寞的。曾经有一次,他鼓足勇气给一
叶嘉莹在《迦陵讲演集》中提及微言,她所谈到的微言可能是很微妙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作者通过微妙的运用,表现出诗词的幽深意旨,以及情感修养境界。但是读者也要带着对微言的敏锐感受,以及自身的精微的感受辨别力去与作者配合,实现对诗词的兴发、联想、引申。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要做的事情,即在诗词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阅读诗词整体,并逐渐缩小范围,由篇到阕,由阕到句,由句到词,层层剥析,提炼微言的精妙之处,并从精妙
小说有众多的教学内容,主题,人物,情节,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将这四个教学内容处理成A、B、C、D式的并列关系,彼此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来教学,把主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先学习小说的主题,从中获得基本的认识;然后学习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把它们作为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继续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处理,符合小说创作的原理。小说本来就是
十二 寻找卫星    “我这次回北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秦关博士对杨歌说。  “我?”  杨歌疑惑地问。他不知道自己能为秦关博士做些什么。  “上次从北极回来之后,我又匆匆赶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那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卫星在发射之后脱离了轨道失踪了。这颗卫星非常重要,一百多名科学家通过各种仪器探测,寻找了半个多月了,都没有找到它,也许你可以通过超能力帮助我们。”  秦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