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文化视野下哈尼族村寨火灾及应对方式r——以云南红河哈尼村寨为例

来源 :保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2451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聚居区具有旱季周期长、干热多风的特点,又因房屋居住结构、传统用火习俗、防火减灾意识等因素影响,故而成为火灾频发区;在长期应对火灾过程中,哈尼人民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灾害文化与防灾减灾措施.
其他文献
在新的教育发展时代,成人教育进入转型发展期.为尽快满足学生对终身学习日渐提高的需求,在开展系统化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素养、提升其终身学习能力也同样重要.文章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终身学习视域下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索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设计课程、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挖掘素养点、以任务构建情境活化惰性知识的素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我国2011—2020年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范围内与治理相关的3486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学者发文数量持续保持良好态势,主要研究涉及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内不同类型层面和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前沿包括学分银行、社区治理、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社会治理等方向.随着社区教育在发展历程中所承担的教育、社会功能的不断变化,未来发展应当强化意识形态,促进终身教育立法进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快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强化学术研究.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成人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应该把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相融合,通过体现职业素养的学习内容、课堂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既培养学生在职场中应用英语的核心能力,又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成人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及教学效果.
王尧衢写的永昌少数民族组诗中,这首《缅人》尤其值得关注.rn贝叶经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贝树就是贝多罗树,也称多罗树.在古代, 它的叶子专门用来写经.“三光贝树,影入山窗;九节菖蒲,光摇砌水.”唐代宋 之问《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安平王宴别序》就曾提到这种贝树.后来唐代另 一位诗人崔融,也在其《为朝集使于思言等请封中岳表》中说到贝树树叶用来写经 的事情:“石芝生而五色,可以为盛;贝树长而三花,可以为籍.”明代宋应星更 在其《天工开物》中,把贝树叶列入“纸料”中来介绍:“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 叶,中华又疑
期刊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在新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关键期.《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发布推动了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重视,老年教育因此有了时代的新特点、新特色,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从新形势环境入手,总结了我国老年教育的新特点,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从构建老年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思路和举措,以促进新时期我国老年教育的良性发展.
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我国的美术教育围绕着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美术教育应该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目标是培养创造力.美术教育的基础是对审美的培养,应建立科学的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的专业学习应是自我发起和自我导向的具身学习.然而,目前教师的专业学习却不具有这种具身性,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的外设化与狭隘性、学习内容的抽象化与预成性、学习方式的简单化与被动性、学习场所的压缩化与拘囿性等.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就必须确立基于“学习者立场”的学习目标,坚持其专业学习的“问题中心”取向,重视其专业学习的“躬身体知”,强调其专业学习的教育现场回归.
灾害记忆的亲历性让其拥有难以替代的宝贵价值,也因其情绪性,苦难横亘在研究者同受灾者之间,难以跨越,无论苦难的纾解与否,都将影响历史工作者的判断.这在记忆层面上造成了灾害文化的隐喻,也将灾害史由叙事引向了伦理.记忆在被讲述与传承之间被文化化,灾害文化是前人灾害预防、应对的结晶,被内嵌在后人的生产生活逻辑中,不应忽视.而它在不断地嬗变时,被消解与隐退的内容同样也是使其“隐喻”的重要部分,灾害文化的“隐喻”是它鲜活而真实的表征.
叶忠海教授等著的《终身教育学通论》一书于2020年12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品鉴研读,该书呈现出回本溯源夯实根基、开创终身教育学新学科,多维视角研精覃思、提炼终身教育新形态,立足整体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新体系,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架构三阶段教育新关联,放眼世界聚焦中国、展望终身教育发展新趋势等特色与创新之处.读书不仅为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客观上助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也为终身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壮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田阳县玉凤村是临近壮族布洛陀敢壮山的一个村寨,在浓厚的布洛陀信仰之下,当地壮族的许多节日、祭祀都深受布洛陀文化的影响,这是当地壮民长期与自然环境、各种灾害相互博弈的结果,传统节日蕴含着祈福消灾的思想,各种祭祀仪式是对水旱、瘟疫、兽灾等灾害记忆的一种传承方式,布洛陀信仰、神话传说等皆是壮族见证及抵御、防范灾害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