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从马克思主義方法论角度讲,淬炼担当精神就要从乐于担当的“意愿”、善于担当的“能力”、勇于担当的“行动”、敢于担当的“精神”四个维度,全面把握、系统推进,形成“四位一体”最大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正是有了无数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我们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急需领导干部接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肩负起与新时代新阶段相匹配的新担当。
一、进一步深化乐于担当的认识
深化思想认识是乐于担当的前提。只有深刻认识到担当的重大意义,才会主动担当、乐于担当、争先担当,才会在担当中感受到责任使命、生命脉动、人生价值、幸福满足。
一是担当是忠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担当必然是新时代新阶段对党忠诚的重要时代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领头雁”作用,大力树威信、赢民心、聚人气,引领带动全党全国听党话、跟党走,为党更有效地把尽可能多的群众组织起来提供可靠保证。可以说,忠诚与担当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忠诚激发担当,担当铸就忠诚。
二是担当是发展的必备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担当,新时代新阶段改革更加深入推进,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更加棘手,“破”“立”更加困难,没有担当的决心和魄力很难“爬雪山”“过草地”,只有担当作为,才会一往无前、不辱使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担当,只有担当作为,果断放弃习惯思维、惯用方法、舒适状态,迅速建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全新模式,才能与时俱进,引领发展。单位建设上层次上水平需要担当,只有担当作为,主动出击,敢为人先,才能有效解决历史问题、瓶颈问题、难点问题。
三是担当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有担当才会积极进取,标准一流,成效显著,而决不会萎靡消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有担当才会直面困难,冲锋陷阵,誓破楼兰,而决不会躲着走、绕着走,甚至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有担当才会无私奉献,甘愿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以解决更大的矛盾,达到更高的标准,取得更大的成效,推动更好的发展。有担当才会获得全面历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开拓创新的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只争朝夕的状态才能在担当中淬炼而成。有担当才会出类拔萃,大战之中识良将,担当所展示出的闯劲拼劲正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所需的时代品质。
二、 进一步提升善于担当的能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能力才是末端落实的决定性因素。有多大能力才能承载多大担当。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逆水行舟的本领恐慌意识,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以有效应对新时代新阶段的新要求。
一是心中有理想。理想是能力的内核,是最重要的能力。一个有理想的人,信仰坚定有原则而不会蝇蝇苟苟,工作积极有追求而不会甘于平庸,勇往直前有胆略而不会惧怕退缩。要不断提升理想力,持续筑牢理想,矢志追求理想,在全神贯注、孜孜不倦的“苦”中,获得从容淡定、超脱泰然的“乐”。要扭住理想的核心点,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个人追求,带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要站稳理想的立足点,牢记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发展更加美好,体现出最好的担当和最大的价值。
二是心中有职责。履职尽责是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基本途径,也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基本平台、基本抓手。要知职责之根本,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履职尽责真正同群众结合起来,见微知著洞悉民心民意新动向,有心有意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要明职责之变化,新时代新阶段必然会应运而生新制度新机制,必然导致职责的新变化,因势把握变化,顺势适应变化,乘势践行变化,以明职尽责之不变应形势任务之万变。要尽职责之义务,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扎实干好每天工作,在用心用力、创新落实中,把日复一日的重复变得生动起来。
三是心中有智慧。智慧就是担当的思路。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最全面、最深入、最高效的方式,保证思想思路与时俱进、走在前列。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向群众拜师才是智慧中的智慧。要以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宽广,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方式,以走进群众、向群众学习的谦虚,吸收众人的智慧结晶,最终集成上升为高超思维。要向实践学习,这是智慧产生的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富有多样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全面锻炼提升思维。
三、 进一步激发勇于担当的状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牺牲奉献、前赴后继的担当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领导干部必须责无旁贷肩负起新的历史担当,引领带动全党全国团结奋斗,再创奇迹。
一是勇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只有具体化才能实践化,只有汇聚起最末端各子系统发展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整体发展的高质量。要有精品意识,把标杆精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固化为优秀的技术成果,成为良好的技术储备,实现工作方法的现代化,极大降低“人”的因子权重。要有超越意识,高质量发展不是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而自然产生,而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奋力向前推动才能实现进步和超越。要着眼新任务新目标,立足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突破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甚至引领时代实现质的飞越。要有奉献意识,创一流、求突破,就意味着更多付出,唯有奉献才能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勇打硬仗。越发展面临的情况越复杂、解決的矛盾越困难、遇到的阻力越强大,更需要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解决一个个难题、突破一道道阻碍当作勇攀高峰的天梯。勇过“娄山关”“腊子口”。要主动解决重大矛盾困难,正确认识发展的本质就是先进与落后的激烈斗争,主动出击,先手落子,形成优势。要积极投入急难险重任务,任何发展阶段尤其是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做到所有的情况都在预料之中,更不可能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子上,唯一可确定的是前进的路上必然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当组织需要时,当急难险重任务降临时,当仁不让,舍身投入。
三是勇当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领导干部有责任有义务,把全党全国的发展意识、担当作为、奋斗精神激发出来、引领起来,带动一大批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当不仅是独当一面,更是独当全面,必须认知清醒、主动有为,统领团队高效系统运转。要有一马当先的精锐气势,用自身“战将”的冲锋作用,发挥出“领”和“导”的关键作用,干在前,冲在前,让大家服气、愿意干、跟着冲,烘托出积极向上的好氛围,汇聚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四、 进一步树牢敢于担当的精神
党的历史经验昭示,领导干部在精神层面的敢担当比在具体事务上的勇担当更可贵,精神上练比事务上练更基础、更重要。
一是坚持真理。坚持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耀眼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无往不胜的真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真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强大的最大本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福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始终把政治过硬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探索实践的科学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走准、走稳、走好。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实践真理,“先谋而后定”,用科学性保证实效性。
二是坚守原则。领导干部坚守原则本质上反映的是党的建设管理水平,体现的是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人民性。要坚守党性原则,“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坚守好党性原则的第一性,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如既往保持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守做人原则,关键要做到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舍去不必要的人力掣肘,在老实诚信的环境中,形成坦诚相待、心情舒畅的好氛围。坚守做事原则,牢固树立现代法治思维,主动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依法推进工作,按照规矩程序办事,刚性落实制度法规到底到位,实现建设与发展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也必将贯穿于新时代。要在斗争中维护好党的权威,面对对党和国家的丑化、诋毁、污蔑,不当听众不当笑话,更不能随之附和,要主动站出来,坚决予以制止和反击,维护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石。要在斗争中推进更好的发展,清醒认识到斗争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敢于、善于与懒散松懈、低质低效、矛盾困难、风险挑战、压迫围堵作斗争,在斗争中赢得尊敬、巩固团结、获得发展。
作者系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张 莙
一、进一步深化乐于担当的认识
深化思想认识是乐于担当的前提。只有深刻认识到担当的重大意义,才会主动担当、乐于担当、争先担当,才会在担当中感受到责任使命、生命脉动、人生价值、幸福满足。
一是担当是忠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担当必然是新时代新阶段对党忠诚的重要时代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领头雁”作用,大力树威信、赢民心、聚人气,引领带动全党全国听党话、跟党走,为党更有效地把尽可能多的群众组织起来提供可靠保证。可以说,忠诚与担当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忠诚激发担当,担当铸就忠诚。
二是担当是发展的必备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担当,新时代新阶段改革更加深入推进,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更加棘手,“破”“立”更加困难,没有担当的决心和魄力很难“爬雪山”“过草地”,只有担当作为,才会一往无前、不辱使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担当,只有担当作为,果断放弃习惯思维、惯用方法、舒适状态,迅速建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全新模式,才能与时俱进,引领发展。单位建设上层次上水平需要担当,只有担当作为,主动出击,敢为人先,才能有效解决历史问题、瓶颈问题、难点问题。
三是担当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有担当才会积极进取,标准一流,成效显著,而决不会萎靡消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有担当才会直面困难,冲锋陷阵,誓破楼兰,而决不会躲着走、绕着走,甚至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有担当才会无私奉献,甘愿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以解决更大的矛盾,达到更高的标准,取得更大的成效,推动更好的发展。有担当才会获得全面历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开拓创新的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只争朝夕的状态才能在担当中淬炼而成。有担当才会出类拔萃,大战之中识良将,担当所展示出的闯劲拼劲正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所需的时代品质。
二、 进一步提升善于担当的能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能力才是末端落实的决定性因素。有多大能力才能承载多大担当。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逆水行舟的本领恐慌意识,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以有效应对新时代新阶段的新要求。
一是心中有理想。理想是能力的内核,是最重要的能力。一个有理想的人,信仰坚定有原则而不会蝇蝇苟苟,工作积极有追求而不会甘于平庸,勇往直前有胆略而不会惧怕退缩。要不断提升理想力,持续筑牢理想,矢志追求理想,在全神贯注、孜孜不倦的“苦”中,获得从容淡定、超脱泰然的“乐”。要扭住理想的核心点,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个人追求,带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要站稳理想的立足点,牢记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发展更加美好,体现出最好的担当和最大的价值。
二是心中有职责。履职尽责是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基本途径,也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基本平台、基本抓手。要知职责之根本,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履职尽责真正同群众结合起来,见微知著洞悉民心民意新动向,有心有意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要明职责之变化,新时代新阶段必然会应运而生新制度新机制,必然导致职责的新变化,因势把握变化,顺势适应变化,乘势践行变化,以明职尽责之不变应形势任务之万变。要尽职责之义务,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扎实干好每天工作,在用心用力、创新落实中,把日复一日的重复变得生动起来。
三是心中有智慧。智慧就是担当的思路。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最全面、最深入、最高效的方式,保证思想思路与时俱进、走在前列。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向群众拜师才是智慧中的智慧。要以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宽广,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方式,以走进群众、向群众学习的谦虚,吸收众人的智慧结晶,最终集成上升为高超思维。要向实践学习,这是智慧产生的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富有多样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全面锻炼提升思维。
三、 进一步激发勇于担当的状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牺牲奉献、前赴后继的担当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领导干部必须责无旁贷肩负起新的历史担当,引领带动全党全国团结奋斗,再创奇迹。
一是勇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只有具体化才能实践化,只有汇聚起最末端各子系统发展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整体发展的高质量。要有精品意识,把标杆精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固化为优秀的技术成果,成为良好的技术储备,实现工作方法的现代化,极大降低“人”的因子权重。要有超越意识,高质量发展不是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而自然产生,而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奋力向前推动才能实现进步和超越。要着眼新任务新目标,立足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突破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甚至引领时代实现质的飞越。要有奉献意识,创一流、求突破,就意味着更多付出,唯有奉献才能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勇打硬仗。越发展面临的情况越复杂、解決的矛盾越困难、遇到的阻力越强大,更需要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解决一个个难题、突破一道道阻碍当作勇攀高峰的天梯。勇过“娄山关”“腊子口”。要主动解决重大矛盾困难,正确认识发展的本质就是先进与落后的激烈斗争,主动出击,先手落子,形成优势。要积极投入急难险重任务,任何发展阶段尤其是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做到所有的情况都在预料之中,更不可能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子上,唯一可确定的是前进的路上必然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当组织需要时,当急难险重任务降临时,当仁不让,舍身投入。
三是勇当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领导干部有责任有义务,把全党全国的发展意识、担当作为、奋斗精神激发出来、引领起来,带动一大批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当不仅是独当一面,更是独当全面,必须认知清醒、主动有为,统领团队高效系统运转。要有一马当先的精锐气势,用自身“战将”的冲锋作用,发挥出“领”和“导”的关键作用,干在前,冲在前,让大家服气、愿意干、跟着冲,烘托出积极向上的好氛围,汇聚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四、 进一步树牢敢于担当的精神
党的历史经验昭示,领导干部在精神层面的敢担当比在具体事务上的勇担当更可贵,精神上练比事务上练更基础、更重要。
一是坚持真理。坚持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耀眼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无往不胜的真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真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强大的最大本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福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始终把政治过硬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探索实践的科学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走准、走稳、走好。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实践真理,“先谋而后定”,用科学性保证实效性。
二是坚守原则。领导干部坚守原则本质上反映的是党的建设管理水平,体现的是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人民性。要坚守党性原则,“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坚守好党性原则的第一性,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如既往保持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守做人原则,关键要做到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舍去不必要的人力掣肘,在老实诚信的环境中,形成坦诚相待、心情舒畅的好氛围。坚守做事原则,牢固树立现代法治思维,主动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依法推进工作,按照规矩程序办事,刚性落实制度法规到底到位,实现建设与发展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也必将贯穿于新时代。要在斗争中维护好党的权威,面对对党和国家的丑化、诋毁、污蔑,不当听众不当笑话,更不能随之附和,要主动站出来,坚决予以制止和反击,维护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石。要在斗争中推进更好的发展,清醒认识到斗争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敢于、善于与懒散松懈、低质低效、矛盾困难、风险挑战、压迫围堵作斗争,在斗争中赢得尊敬、巩固团结、获得发展。
作者系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