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强调的是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国学思想,建立学生的文化信念的关键时刻,高中语文在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观察,一个语文较好的人,在工作中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强,人际关系也会相对较好。因而,在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高中阶段,教师必须要站好这班岗,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一个文武全才。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分为文言文教育、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育、基本字词教育。我们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充分地与语文教师互动,发表自己的想法,活跃语文教学氛围。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语文教育一定会紧根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世界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通过这种结合,语文教育也可以实现为国家、为社会储备健全的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语文教学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个性、创造性的重任。而传统教学较多地把课堂作为展示教师水平、区分学生优劣的场所,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的积累过程,即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质的“构建”过程。这种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培育智慧、发挥潜能和养成独立、开放、成熟的个性,甚至连知识的学习也达不到最佳。
  语文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建设的心态关注并参与语文教改,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对学生今后學习、生活很有好处。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教育人才观对人才观有了新的定位,面对教育人才观的变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也要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不断对原有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产生冲击,试图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扼杀学生的天性。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流程往往过于简单化、格式化,教师倾向于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低效,无法全身心投入。
  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有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善于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体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善于设计问题,为学生引导出学习线索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体验,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才能达到高效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体现和展现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表率性的人格品质。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应着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凭借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通过教学互动性的构建,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和激励,内化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育要通过教学互动性的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引导学生善于合作,让学生个体和集体形成协同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341600)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学生较为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以积累文化知识为主的语文课重视不够。为了解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入教学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为我国发展指明方向的灯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成熟完善的价值观体系,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使用机械设备,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并且为施工单位节约施工成本。文章对
追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生成性、启发性和动态性的连续提问,是启迪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会教者必会提问,善教者必善追问。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学非追问而不明。而要使追问变得有效,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还要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要因教制宜,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进行探究。  一、追问的意义  追问是师生间重要的互动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学科的热爱的火花,我们就进入到教育过程的一个最有意义的领域。”但是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何改变“学生苦、学生难、作业如山做不完”的苦累和乏味,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收获并享受学习的喜悦呢?教师如果能将情趣注入课堂、用情趣塑造学生,不局限于只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改变单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定能让一潭死水掀起波澜,让语文课堂鲜活灵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进行阅读,单纯地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而是要求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最终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阻碍语文阅读教学良好发展的因素,不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阻碍因素,针对学
新课改推行以来,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让众多师生充满好奇且耳目一新,但这些全新的变化也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以高一必修一、必修二为例,教材涉及8个专题,44篇选文,而且要求在高一第一学期完成,时间非常紧。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如何用好现在教材中的资源挖掘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教学中存在的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