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2):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治疗选择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boy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发布的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2007版)中关于血液动力学参数监测及治疗选择的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目前建议,包括灌注压和心排出量、上腔静脉氧饱和度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同时对静脉通路的选择、液体复苏、机械通气、镇静与镇痛等休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推荐。 Mechanisms for monitoring and choice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pediatric, neonatal septic shock hemodynamic support in the 2009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07 Edition),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and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perfusion pressure and cardiac output , Superior vena cava oxygen saturation and other he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same time, the choice of venous access, fluid resusci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edation and analgesia and other shock treatment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其他文献
以mRNA为起始,经逆转录酶合成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2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中8例为Ph染色体阴性)外周血细胞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查出bcr/abl融合基因扩增产物。根据bcr/abl mRNA扩增片段的大小可以判定abI外显子Ⅱ是与bcr外显子Ⅱ还是与Ⅲ连接。15例扩增片段长度为165bp,1例为90bp,其余4例同时具有165及90bp2条扩
美国危重医学会于2009年发布的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2007版),主要涉及其中的心血管相关药物,现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结合临床研究介绍了正性肌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