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2和TLR4单克隆抗体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黏膜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Toll-like receptor 2 monoclonal antibody,TLR2McAb)、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c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改变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TLR2McAb干预组(C)、TLR4McAb干预组(D)、TLR2McAb+TLR4McAb共同干预组(E),每组10只.A组饮用蒸馏水,B~E组饮用5%DSS水溶液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开始同时,每隔48 h予A、B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E组小鼠分别予以10μg的TLR2McAb、TLR4McAb、TLR2McAb+TLR4McAb,期间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7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结肠炎症,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7表达;留取盲肠内粪便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各菌群菌落计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的DAI及HS显著增高(DAI:9.700±2.406 vs 0.500±0.707,P<0.01;HS:16.500±2.991 vs 6.400±3.273,P<0.01);C、D组与B组比较DAI及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DAI及HS明显低于B组(DAI:5.700±3.498 vs 9.700±2.406,P<0.05;HS:9.500±3.308 vs 16.500±2.991,P<0.01).(2)与A组比较,B组小鼠结肠黏膜IFN-γ、IL-4及IL-17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C~E组结肠黏膜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A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B~E四组大肠杆菌均明显生长(与A组比较P<0.05),C~E组大肠杆菌数值与B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A组及C~E组(P<0.05),使用TLR2McAb、TLR4McAb干预后,C~E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上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McAb、TLR4McAb同时干预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改善作用;两种McAb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且两抗体同时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善未见显著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对2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状况进行分析,探讨HBV感染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免疫情况的变化.
期刊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基因往往编码在质粒上,使这些耐药基因可在同种甚至不同种的细菌之间传播,极易造成医院交叉感染,是临床防治非常棘手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唐山妇幼保健院2007年4月-11月临床分离的福氏志贺菌43株。
期刊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产生IFN-1的Th1型细胞反应曾一度被认为是机体抵抗Mtb感染的主要保护机制。但近期研究证明Th17细胞也参与抗结核病的免疫及病理。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Th1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结核病免疫与病理中的研究结果。
期刊
IL-28A是2003年Sheppard等报道的白细胞介素,它属于干扰素λ(IFN-λ)类.IL-28主要功能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Bac-to-Bac家蚕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不仅表达水平高而且对人安全,蚕蛹可药、可食,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外源蛋白为基因工程口服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期刊
本研究通过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box-1,HMGB1)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有无差别和其与感染情况存在与否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干预SIRS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哮喘为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1].趋化因子是一种诱导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的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为了交流国内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新研究进展,推动我国相关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由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学术部共同主办,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临床微生物及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术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期刊
目的 为保证生产四价流脑(A、C、W135、Y群)结合疫苗质量一致性和可控性,对分离自国内的W135、Y群脑膜炎球菌CMCC(B)29037株和CMCC(B)29028株进行免疫原性及遗传稳定性观察.方法 将W135/Y群脑膜炎球菌工作种子批菌种分别连续传代至30代,并收获3、5、10、15、20、25及30代次菌液,对各代次菌进行免疫原性、抗原性、生化反应、毒性、毒力测定,并将30代次菌发酵培养
目的 从一起成人群体发热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鉴定病毒并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细胞分离病毒,以中和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分离病毒;用分离的病毒制备抗原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 从10份发热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核苷酸序列分析和中和试验证实为腺病毒11型;10例发热患者血清中,6例抗腺病毒11型特异性IgM阳性,3例
目的 探讨湖南省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中4种外排泵表达的分布和作用,以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湖南省临床首次分离非重复多重耐药Pa株40株,以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及4种药敏纸片进行外排泵表型初步筛选,PCR扩增膜融合蛋白基因及相关外排泵调控基因并测序;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