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时的我,字典里还没有“梦想”这个词。
因为身高偏高,我被老师安排坐在倒数第二排,在那个“无人管辖区”,我上课一犯困就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课余时间和周围同学说话打闹,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那样,我浑浑噩噩地过完了高中的第一年。
高二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个比较盛大的歌唱比赛,每个班至少需要派一个人去参加初选。我因为平常课余时间总喜欢自己哼唱,歌词也抄得勤,便被班上的人一致推荐去参加比赛。
我永远记得自己当时的感受,受宠若惊,心里好似有一股热流涌动着。那是我第一次得到关注和认可,原来自己也并非一无是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要改变,我要做一个有光芒的人,我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那次比赛我得了校一等奖,第一次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证书。辅导我的音乐老师说,我在音乐上面有些天赋,音色也不错,是个好苗子。一向对我不闻不问的班主任也破天荒地找了我谈话,让我考虑一下做艺术生,说努力两年,有希望考上大学。
那时候大学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特别遥远又抽象的名词。生在家乡小城,消息比较闭塞,起步也晚,每天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还从未想过自己未来要干什么。但是唯一能肯定的是,我是真的喜欢唱歌。如果做艺术生去考大学能够给我一个唱歌的机会,那我愿意去试一试拼一拼。
家里人听了班主任的建议后欢天喜地,爽快地为我交了一大笔学艺术的钱。此后除了白天正常上课,晚上我还要去音乐楼学习音乐知识。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同样是艺术生的朋友,才知道原来艺术生只是一个很宽泛的概括名词。除了学声乐的,还有舞蹈生和美术生,以及学钢琴之类器乐的。我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新奇的世界,原来波澜不惊的生活被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和能量,日子一下子就变得不同了。
高三上学期,我和校里的艺术生一起去省城做培训。原本在学校里听得几句老师的夸奖,便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一到一个大的环境,接触到其他学校更加优秀的艺术生时,才知道自己之前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天空是何其宽阔何其浩瀚。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开始更加拼命地学习,以此来弥补我之前因为懒怠而耽误的功课。白天上好音乐专业课,晚上开着小台灯学英语。刚开始的时候英语就像外星语,26个字母我都认识,可是堆在一起就让我眼花缭乱。我只能从最基础的记单词开始,规定自己每天记20个,从不间断,争取先入门,等回到学校再系统地学语法。
独在异地学习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慢,脱离了之前熟悉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想办法解决。有时候突然想家想朋友,也只能自己独自待一会儿,默默消化掉思念的情緒。不想让家人担心,也不想影响同样学习时间紧迫的朋友,只能拼尽全力地佯装坚强和独立,好像有一天自己就真的能够一个人处理好任何事情一样。
结束艺考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距离高考不到百天。参加学校的二模,分数惨淡,望着自己排在尾端的成绩单我怔愣良久。我以为自己在外地培训的时候没有懈怠学习,考试的时候应该能看到一点进步,却忽略了在我参加培训的同时,班里的人也在铆足了劲儿学习。这其中的差距,在日积月累下,几乎已经形成了一道鸿沟。
我原本以为艺考之后自己能暂时松口气,却没想到真正的战鼓其实才刚刚敲响。班里的学习气氛特别浓烈,人也比高二的时候少了很多,整个教室像一个封闭的加速器,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备战高考,相比之下,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高压环境的我就显得有些慌乱和无措了。
一天晚上,我和许久没有寒暄的朋友蹲在宿舍的楼梯上谈心。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整栋楼都熄灯了,只有楼梯口还闪着微弱的暖黄色灯光,连台阶都照不清楚,一低头只能看到自己的鞋尖,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一样难受。
朋友的成绩比我好很多,便给我说了很多学习的方法。我默默地记在脑子里,打算第二天去试试看适不适合自己。其实我们都有很多小心事,对现状的无力,对未来的担忧,可是我们都不想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彼此,只是相互鼓励打气。明天永远比未来先到啊,所以与其担忧未来,不如撸起袖子和明天大大方方战一场。
早上大声背历史知识提纲,趁着排队打饭的间隙记英语,下课把老师发的语文资料翻来覆去地看,晚上做数学试卷,除了上课,我把所有自己能把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文综和英语只要把知识点都记住了,成绩提升起来就比较快,而语文是母语,只要能把作文拿下,基本就没问题了。
从来没有去过一次办公室的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拿着不会做的数学题去请教老师。数学老师照顾到我的基础不好,讲题的时候有意地放慢了速度,还常常用联想记忆法和我讲其他类似的知识点。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渐渐有了明显的提升,从三四十分跨到七八十分,终于算是入了门。到了5月末的模考,我的数学竟然突破了90分,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让我在即将到来的高考面前,有了一丝底气和信心。
时间在一日三餐中悄悄溜走,在日升日落里轻轻划过,6月终于还是来了。
考前最后一天,我把桌上所有的书籍分类整理好搬到寝室,打算考完之后再全部搬回家。书又重又多,我足足跑了四五趟才搬完。大家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做最后的复习,没有人理解我的执拗,以为我这是犯了考前焦虑症,在自乱阵脚,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在一趟又一趟的搬书中逐渐趋于沉静和坦然。
我会铭记这些日子以来遇到的所有困难,会感恩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也会感谢那个即使再难都没有选择放弃的自己。比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原来拼尽全力地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的日子才更加感人和有价值。
梦想那扇大门里是什么风景,我想我终于有能力去一探究竟了。
因为身高偏高,我被老师安排坐在倒数第二排,在那个“无人管辖区”,我上课一犯困就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课余时间和周围同学说话打闹,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那样,我浑浑噩噩地过完了高中的第一年。
高二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个比较盛大的歌唱比赛,每个班至少需要派一个人去参加初选。我因为平常课余时间总喜欢自己哼唱,歌词也抄得勤,便被班上的人一致推荐去参加比赛。
我永远记得自己当时的感受,受宠若惊,心里好似有一股热流涌动着。那是我第一次得到关注和认可,原来自己也并非一无是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要改变,我要做一个有光芒的人,我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那次比赛我得了校一等奖,第一次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证书。辅导我的音乐老师说,我在音乐上面有些天赋,音色也不错,是个好苗子。一向对我不闻不问的班主任也破天荒地找了我谈话,让我考虑一下做艺术生,说努力两年,有希望考上大学。
那时候大学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特别遥远又抽象的名词。生在家乡小城,消息比较闭塞,起步也晚,每天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还从未想过自己未来要干什么。但是唯一能肯定的是,我是真的喜欢唱歌。如果做艺术生去考大学能够给我一个唱歌的机会,那我愿意去试一试拼一拼。
家里人听了班主任的建议后欢天喜地,爽快地为我交了一大笔学艺术的钱。此后除了白天正常上课,晚上我还要去音乐楼学习音乐知识。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同样是艺术生的朋友,才知道原来艺术生只是一个很宽泛的概括名词。除了学声乐的,还有舞蹈生和美术生,以及学钢琴之类器乐的。我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新奇的世界,原来波澜不惊的生活被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和能量,日子一下子就变得不同了。
高三上学期,我和校里的艺术生一起去省城做培训。原本在学校里听得几句老师的夸奖,便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一到一个大的环境,接触到其他学校更加优秀的艺术生时,才知道自己之前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天空是何其宽阔何其浩瀚。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开始更加拼命地学习,以此来弥补我之前因为懒怠而耽误的功课。白天上好音乐专业课,晚上开着小台灯学英语。刚开始的时候英语就像外星语,26个字母我都认识,可是堆在一起就让我眼花缭乱。我只能从最基础的记单词开始,规定自己每天记20个,从不间断,争取先入门,等回到学校再系统地学语法。
独在异地学习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慢,脱离了之前熟悉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想办法解决。有时候突然想家想朋友,也只能自己独自待一会儿,默默消化掉思念的情緒。不想让家人担心,也不想影响同样学习时间紧迫的朋友,只能拼尽全力地佯装坚强和独立,好像有一天自己就真的能够一个人处理好任何事情一样。
结束艺考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距离高考不到百天。参加学校的二模,分数惨淡,望着自己排在尾端的成绩单我怔愣良久。我以为自己在外地培训的时候没有懈怠学习,考试的时候应该能看到一点进步,却忽略了在我参加培训的同时,班里的人也在铆足了劲儿学习。这其中的差距,在日积月累下,几乎已经形成了一道鸿沟。
我原本以为艺考之后自己能暂时松口气,却没想到真正的战鼓其实才刚刚敲响。班里的学习气氛特别浓烈,人也比高二的时候少了很多,整个教室像一个封闭的加速器,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备战高考,相比之下,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高压环境的我就显得有些慌乱和无措了。
一天晚上,我和许久没有寒暄的朋友蹲在宿舍的楼梯上谈心。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整栋楼都熄灯了,只有楼梯口还闪着微弱的暖黄色灯光,连台阶都照不清楚,一低头只能看到自己的鞋尖,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一样难受。
朋友的成绩比我好很多,便给我说了很多学习的方法。我默默地记在脑子里,打算第二天去试试看适不适合自己。其实我们都有很多小心事,对现状的无力,对未来的担忧,可是我们都不想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彼此,只是相互鼓励打气。明天永远比未来先到啊,所以与其担忧未来,不如撸起袖子和明天大大方方战一场。
早上大声背历史知识提纲,趁着排队打饭的间隙记英语,下课把老师发的语文资料翻来覆去地看,晚上做数学试卷,除了上课,我把所有自己能把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文综和英语只要把知识点都记住了,成绩提升起来就比较快,而语文是母语,只要能把作文拿下,基本就没问题了。
从来没有去过一次办公室的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拿着不会做的数学题去请教老师。数学老师照顾到我的基础不好,讲题的时候有意地放慢了速度,还常常用联想记忆法和我讲其他类似的知识点。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渐渐有了明显的提升,从三四十分跨到七八十分,终于算是入了门。到了5月末的模考,我的数学竟然突破了90分,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让我在即将到来的高考面前,有了一丝底气和信心。
时间在一日三餐中悄悄溜走,在日升日落里轻轻划过,6月终于还是来了。
考前最后一天,我把桌上所有的书籍分类整理好搬到寝室,打算考完之后再全部搬回家。书又重又多,我足足跑了四五趟才搬完。大家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做最后的复习,没有人理解我的执拗,以为我这是犯了考前焦虑症,在自乱阵脚,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在一趟又一趟的搬书中逐渐趋于沉静和坦然。
我会铭记这些日子以来遇到的所有困难,会感恩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也会感谢那个即使再难都没有选择放弃的自己。比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原来拼尽全力地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的日子才更加感人和有价值。
梦想那扇大门里是什么风景,我想我终于有能力去一探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