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CISG的适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无疑是调整国际货物买卖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其拥有相当大的缔约国数量,覆盖了全球主要的贸易地区。 CISG适用于缔约国当事人之间所签订的合同。 当然,其属于任意性规范,当事人拥有排除公约适用的自由。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立法的缺陷,当事人对公约的排除常常遇到障碍。而国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此,本文将借鉴国外立法和研究,探索当事人如何才能有效地排除公约的适用并给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 CISG 国际货物买卖 当事人
  作者简介:王沛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2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称CISG) 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其通过不同的条款维持了各缔约国间利益的平衡。 正如Cook所说,“CISG是一部能公平解决纠纷的法律,因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而公约也因为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受到好评。但是,在实践中,CISG是否能真正受到当事人的青睐,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排除公约适用的原因
  CISG作为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国际条约,在国际贸易中被选择成为处理合同纠纷的规则,似乎是理所当然。但是,在实践中,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倾向于排除公约的适用。Schwenzer 和 Kee 对此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缔约国中,13%的律师表示他们总是会排除公约的适用,32%表示他们有时会这样做。而在非缔约国,比例更是高达19%和36%。此外,在对缔约国公司间的合同条款进行研究后,他们发现,竟然有高达58%的企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排除CISG的适用。 Spagnolo 的研究更能体现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37%的律师通常建议当事人排除CISG的适用,41%的瑞士律师认为不应该选择CISG,大约45%的德国律师总是排除CISG的适用。而这一数据在澳大利亚达到55%,在美国甚至高达71%。 虽然以上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国家,实验样本的容量也比较有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得出结论:排除公约的适用并非个案,相反,这一做法已相当流行。
  当事人选择排除公约适用的原因各不相同,不可能一一穷尽。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当事人及其律师对CISG等国际公约并不熟悉,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国内法对合同进行调整。当然,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和律师对条约的熟悉程度也不同。Spagnolo的研究显示,44%的美国律师表示他们并不熟悉CISG,而在中国、瑞典和丹麦,很少有律师表示他们不熟悉CISG。 另一方面,条约本身的缺陷,也是导致当事人排除其适用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条约规定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导致的判决的不可预测性。CISG只有101个条款,不可能涵盖每一个方面。因此,起草者试图通过第7条第2款来弥补这一缺陷。该条规定,当条约没有规定时,可以适用一般原则。 然而,与法律规则不同,法律原则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即内容缺乏具体性。因此,原则的适用更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判决的不可预测性,这是当事人所不愿看到的。如此笼统的规定在CISG中并非个案,例如,《公约》第49条赋予买方在卖方“根本违约”的情况下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但是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依然要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缺乏防止欺诈机制也是CISG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有效地排除公约的适用
  实践中,大部分当事人认为,只要他们达成不适用CISG的协议,或者约定适用其他法律规范,就能排除CISG的适用。然而,要成功地排除条约的适用,还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协议的达成是否有书面要求?不可否认,通过书面协议明确排除CISG的适用是一个最理想的做法。但是,公约第6条并没有要求通过书面形式排除CISG的适用,第11条更是明确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 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通过口头等其他形式订立排除公约适用的协议。公约起草者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此规定减少订立销售合同的要求,以此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如何证明口头合同的存在?在条约下,销售合同虽然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式证明”, 然而,在出现纠纷后,当交易双方各执一词又没有足够证据时,法官该如何判断?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默示排除条约的适用是否有效?在1980年3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会议上,英国代表团曾提出应该对公约的第5条(现行公约的第6条)进行修改,明确规定“当事人既可以明示排除,也可以默示排除公约的适用”。比利时代表团则提出,应该明确“各当事人如声明某一国家的法律适用于其合同时,则不适用本公约”。而巴基斯坦代表团则提出应该规定“当事人应明示地排除公约的适用”。 遗憾的是,以上提案都被否决了,在现行的CISG条文中,没有对是否应该明示排除公约的适用作出规定,给公约的实施带来了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起草者对此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对此,西班牙代表团在会议上对第5条(现行第6条)的“措辞笼统”感到遗憾。 对于是否允许默示排除,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CISG不应该被允许默示排除,因为这样会导致法院随意排除公约的适用,与CISG的立法目的相违背。 而大部分学者则持相反意见。Winship认为CISG下可以进行默示排除,而判断当事人是否进行了默示排除,可以根据《公约》第8条和第9条的原则性规定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推定。 Ferrari认为,既然条约没有明确规定应该明示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强迫当事人一定要进行明示排除,是一种荒唐的做法。 由此可见,赞成“允许默示排除”是主流观点。但是,需要承认的是,默示排除的确会带来一些问题。“默示”指当事人没有明确表态,而需要通过其特定行为间接推定其意思表达。默示排除CISG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协议选择了其他可适用的法律。在这里,两种情况需要被讨论。首先,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是非缔约国的法律规范时,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构成有效的排除。 一些法院判决也支持此观点。 而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是缔约国法律时,情况则变得复杂。主流观点认为,这种情况不构成对条约的有效排除。以我国的情况为例,由于我国是CISG的缔约国,且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条约与我国民事法律有冲突时应适用条约,CISG因此被接受成为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事人选择适用我国民事法律时,也就间接选择了适用CISG。因此,在这种情况下,CISG无法被有效排除。当然,笔者认为,如果当事人选择了缔约国某一特定的部门法,则应被认为是有效排除。以上是从法理上进行分析的。但是,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或者仲裁庭应首先查明当事人是否有排除CISG适用的意愿,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推断。 笔者支持这一观点。CISG第6条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立场,为了彰显其立法精神,应尽可能查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不同于律师,不可能对诸多法律规则和原理都有所了解。因此,如果其选择缔约国法律的本意是为了排除CISG的适用,应当认为是有效排除,否则,对于当事人难免过于苛刻。   三、 公约带来的困惑及完善的建议
  CISG因其彰显的“意思自治”原则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它也给当事人带来不少困惑。对此,笔者将试图给出一些完善CISG的建议。
  首先,第6条带来的最明显的困惑是其不确定性。正如前文所述,公约仅规定允许当事人排除其适用,而对于如何排除,并没有明确提及。对此,笔者认为,如此笼统的规定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前提,因此,立法者应当明确如何才能构成第6条下的有效排除,无论明示或者默示。而在现行公约没有修订之前,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当事人应尽可能采取明示排除的方式。
  其次,如果公约允许当事人默示排除其适用,那么,在公约没有明确规定构成默示排除的要件时,法院应当如何做出判断?对此,笔者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在纠纷后仍能达成一致,应按照当事人的意愿。如果不能达成一致,缔约国法院可以适用CISG第7、第8条的原则性规定对此进行判断。而对于非缔约国法院,可以适用法院地法。
  此外,如果当事人明确排除公约的适用但没有选择所要适用的法律,法院又该如何确定?Mather 认为应当用法院地法或者CISG第7条第2款的一般性原则,对适用的法律进行确认。 对此,笔者认为以上两者都不是最佳选择:法院地法难免会有倾向性,最终很可能导致法院地本国国内法的适用;而当事人既然已经排除了CISG的适用,就应当尊重其意思表示,也不应该再引用公约的规定。因此,法院可引用第三国法律,以此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最后,公约关于允许口头等其他形式达成协议的规定,将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比如,当出现纠纷诉诸法院时,对于口头合同的证明将会十分困难。因此,笔者认为,要求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排除公约的适用,是有必要的。不可否认,增加书面形式的要求会增加当事人的负担,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将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注释:
  截止到2016年底,CISG的缔约国已有85个,我国也是缔约国之一。见UNCITRAL网站. 2016/10/12 访问.
  CISG第1条第1款(a)项。我国对第1条第1款(b)项“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做出了保留,因此在我国,公约不允许扩大适用。
  CISG第6条: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十二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
  Barry Nicholas,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Sales Law’ (1989) 105 Law Quarterly Review, 201,202.
  V Susanne Cook, ‘CIS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ctioner’ (1998) 17 Journal of Law and Commerce 343, 350.
  Ingeborg Schwenzer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此次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这一强制措施的执行与监督的有关规定作出了重大修改。其目的在于规范该强制措施的适用,使之成为既尊重和保障人权又满足办案需要的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围绕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存在若干争议问题,其中包括对法律条文解释的争议和司法实践操作模式的争议
摘 要 2013年4月4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了“数额较大”按正常标准50%确定的几类情形,其中包括“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由于该规定的出台,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争议点,即“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能否既作为认定盗窃行为人盗窃“数额较大”的依据,又作为其构成累犯的前提。本文拟通过一个案例阐述一种观点:对于曾因盗窃被判处刑事处罚,五年内再犯应当被
摘 要 近年来,安徽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上的转移,从而启动了包括池州市在内的皖江城市地带建设工程,其中被视为推动池州市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的江南产业集中区最终落户在了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到来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矛盾的产生,群体性事件也时常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法学界对此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帮扶 协同  作者简介:苏梦琦、贾耀凯
摘 要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真正的自由并非一时的任性冲动,而是在理性支配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法”的概念的实质是自由权利,以及由自由权利所构成的现实交往关系及其秩序。法是“自由意志的规定性存在”,是“理念的自由”,是法的概念和法的定在的统一。  关键词 黑格尔 自由 法 理念  作者简介:刘淑静,山东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摘 要 侦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是自侦工作的发展趋势。检察机关应抓住新刑事诉讼法赋予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权的契机,反贪、反渎和技术、计财装备部门应密切配合,积极购置检察装备技术,特别是现代侦查技术装备,以提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  关键词 科技手段 自侦工作 侦查装备  作者简介:赵刚、单江波,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构建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样本,通过总结德宏州五县市的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与不足,从三个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构建法治政府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德宏州 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参与德宏州委党校《德宏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
摘 要 舆论引导工作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依据,可以将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如下解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包括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心理感受,充分尊重事件主体的人格权,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包括建立舆情监测分析机制,建立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及相关机制;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包括通畅舆论引导主体之间的联通关系,善于借助舆论引导的
摘 要 2014 年 3 月 1 日起我國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开始正式实施,新《公司法》主要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了一次较为重大的改革。它不仅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潮流;但是,新法的施行不可避免需要着面临市场风险和阻力。本文从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新《公司法》修改的整体特征及其产生的利弊,最后,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所产生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公
摘 要 如何解释《刑法》第六十五条“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中的“有期徒刑以上”,存在争议,无论理论抑或实践层面上都有厘清的必要性。本文的旨趣在于针对当前的认识分歧作出回应,探寻一般累犯认定标准的理论根据,对比分析规则之治与能动之治司法姿态,进而开掘出一般累犯解释立场的意义资源。  关键词 规则之治 能动之治 累犯  作者简介:邬传贵、吴宏兵,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方面来看是乡土性的,反映出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情。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农村社区已经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此形势下开展双联工作,一方面给帮扶对象带来了切实利益,另一方面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实践经验,这对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双联行动 农村社区 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晨,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