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理论研究新进展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规则、利率期限结构、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主要利率理论。近十几年来,前瞻性利率规则和流动性陷阱问题的讨论对泰勒规则理论做了重要拓展,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则从动态模型和货币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开拓。与此同时,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正在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式。这些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世界经济秩序的走向。
其他文献
宏观经济表现出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两方面的特征。平滑经济短期波动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平滑操作机制是将经济在短期波动中渐进引向均衡状态的一种有效搜寻机制,具有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减少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冲击、稳定金融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多重政策效应。
主流新古典经济理论在研究经济转型问题时,仅从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最优均衡解和最优宏观调控模型入手考虑是远远不够和存在很大问题的。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不考虑其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经济基础也是不合适的。从目前经济转型研究的进展来看,很多学者把经济转型研究的视角从过去局限在主流新古典框架逐步过渡到重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这是非常可取和恰当的。现在,经济转型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进展也证明这种转变是正确的。
本文从分析我国出口加工区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宏观环境入手,提出了出口加工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并就出口加工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今年上半年内需增长高位趋快,外贸出口持续较快增长,预计三季度和下半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很可能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今年经济增长也将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全年GDP增长率在11%左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但要高度警惕由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引起的经济泡沫化。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格局已转化为“供求紧平衡、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提高、价格整体攀升”。应实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引导内外需求平稳增长。
城市化本身最终会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从农村居民点到小城镇,从中等城市到大城市,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人均占有的建设用地是依次递减的。所以,为了缓解加快城市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大城市优先发展的道路。另外,从城市的经济功能和控制污染的能力来看,大城市也优越于中小城市。
大学生选择做农民,选择新农村,不仅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本文试图通过对“3+4大学生创业”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揭示该案例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及其现实意义。
股市“泡沫”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短期内持续迅猛上涨、投资者非理性入市及股市剧烈波动。股市“泡沫”源于大量资金持续盲目涌入,但随着这些资金的回归理性,股市“泡沫”必然会破灭。我国股市的真实“泡沫”要大于名义“泡沫”。今后几年内,我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A股市场的冲击。
本文在已建立的网络经济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基础上,对中关网络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对比,并对测度和对比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DI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生活性服务需求抑制、制造业生产服务和服务业生产服务发展不足、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缓慢、服务业结构演进滞后等问题目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服务业增长乃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障碍。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借鉴西方服务业增长机理理论来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服务、促进服务业增长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