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受益终身的8个道理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工作的喜悦,无可替代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一直埋头工作。有人问我,整天工作的生活是否索然无味。因为不少人认为兴趣和娱乐不可或缺,但在我看来,要想获得真正的喜悦,唯有工作。
  只有具备“工作充实”的前提,才能体会兴趣和娱乐的甘甜。如果怠慢事业,沉湎玩乐,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满足,但终究无法享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工作的喜悦,并非那种单纯甜腻浅薄的喜悦,而是苦尽甘来绵绵不绝的。换言之,工作的甜美存在于攻克难关的那一刻。正因如此,工作的喜悦也并非玩乐所能替代。
  然而,很多时候即便拼命工作,也难以获得希望的成果。这时,不仅没有成就感,还容易灰心丧气。但在我看来,这种现实的挫折,正是完善自身、磨砺人格的修行机会。
  02真正塑造人格的是挫折和苦难
  如果只把工作视为获取物质资料的手段,那就太令人难过了。我想让年轻人明白,工作具有意义和价值。不管什么职业,都是一种向社会学习的途径,都是一个促使自身成长的舞台。
  真正塑造人格的并非天资和学历,而是所经历的挫折和苦难。纵观体育界,亦是如此。历经挫折、克服万难的运动员,往往散发着人格魅力。换言之,阅历就如同人生路上的车辙,构成了人格的图谱。
  为了提升心性、丰富心灵,就必须努力工作。我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03看似平凡的努力最重要
  我一直坚持努力,埋头从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年轻人往往心怀远大理想,力图成就伟业。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如果不脚踏实地,梦想只能沦为空中楼阁。
  人生之路没有像自动扶梯那样的便利工具,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对此,不少年轻人不以为然,认为一步一个脚印实在太慢,照此速度,一辈子都无法成就梦想。
  他们不明白积累的妙处,一步步地积累会产生魔法般的加成效果,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通过看似平凡的努力积累,能够取得成果,从而树立信心,唤起更为强烈的奋斗意识。通过这样的循环,在不知不觉中,便已取得原本无法想象的成就。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生于鹿儿岛的乡下小伙,其貌不扬,能力平平,却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在我看来,不管是学习、运动还是工作,它都是实现梦想的不二法门。
  “认真努力地埋头工作”,这听起来稀松平常,但却蕴含了人生的真理。
  行走世间,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难无法避免。有的也许可以轻易打倒,有的则令人望而生畏。选择正面击破,还是绕路而行,不同的选择就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04坚持再坚持突破壁障才能成功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差,不过是薄纸一张。
  非成功者绝非都是懒惰马虎的人。其中有的人与成功者一样,他们诚实、有热情,工作努力。尽管如此,却有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分。
  原因是不成功者缺乏韧性。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他们很快就会放弃。就是说,他们努力是努力了,但停留在普通一般的努力上,一旦碰壁,他们就会寻找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停止努力,放弃目标。
  首先,看起来难以做到的事情,必须韧性十足,坚持再坚持,直至成功。要打破自己心中固化了的常识,“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这种顽固的既成观念,妨碍人们超越界限达至成功。
  突破壁障的这种自信,能使整个人格变得强韧有力。而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又会把人引向新的成功。
  05把愿望提升至信念高度
  我认为,人不应该为外界状况所支配,不应该成为“状况盲动型”的人。
  所谓“状况盲动型”,是指自己本来打算“想这么干”,但顾虑到社会形势、经济形势,马上就觉得“实现困难”,从而轻易放弃的人。对状况的理解越是深入,就越觉得不可能。他们自己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反,从内心深处“就想这么干”的人,就是具备强烈愿望的人。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困难,为了实现愿望,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激情和创意源源不断。
  处于同样严酷的环境之中,“状况盲动型”的人只是理解状况不利的一面,最终只能领悟到自己的愿望是多么脱离现实,多么莽撞无谋,并放弃目标。
  但是,另一种人,他们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提升至信念高度的强烈的愿望,他们思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他们开始努力,开始千方百计、钻研创新,可以马上重新鼓足勇气,奋勇前进。
  我认为,在人生中,锐意进取、成果卓著的人,屡屡遭受挫折的人,还有平凡庸碌的人,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
  06想要成就事业需要一种“狂”的状态
  如果不积极去挑战新的领域,那么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将没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进入新的领域,无论是技术开发也好,市场开拓也好,都是极其艰难的事。在那里等着的,有未曾经历过的障碍,有超乎想象的困难。而打破壁障、克服困难,需要巨大的能量。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想要成就事业,需要一种“狂”的状态。这是因为想要超越壁障,就要有打破这种壁障所必需的巨大能量。
  所谓能量,就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热情。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执着的信念,这些都是打破壁障的能量源泉,也是发起挑战所需要的条件。
  达到所谓“狂”,就是指达到充满这类强大能量的状态。
  人本来就有这种能量,这种能量的迸发,是在新的领域获取成功的根本保证。
  07无论如何,必须成功
  课题虽难,但无论如何必须解决。决不从困难的状况中逃离,必须迎难而上,从正面与困难对峙。
  这时候需要一种紧迫感,千方百计、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搞定。就像修行僧苦修苦行的那种状态。
  同时,不能被一切成见偏见所束缚。必须用纯粹的目光观察眼前的现象。如果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事物就不肯告诉我们真相。
  一方面,具备“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越是艰难越要冷静,必须具备细致周密观察现象的实事求是的心态。
  这样的话,过去忽略的本质性的东西,会突然映入你的眼帘。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神悄悄地启示”。
  只有抱着真挚的态度,只有在接受启示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才会萌生真正的创造。如果想要得到卓越的灵感,就必须具备从正面迎击困难的姿态。
  08选择更难走的路
  大学毕业后就职不久,当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一件事情上我与公司发生争执,另外,我还受到工会的攻击。自己一时曾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时,我想象自己带领一个团队攀登一座险峻的高山。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攀岩技术,但我仍想试一试,垂直攀登,爬上那耸立的高山。在悬崖峭壁面前,有人畏缩,有人恐惧,有人掉队。因此,周围对我是一片指责之声。
  前辈劝我:“应该妥协。”换句话说,就是规劝我从山脚下的缓坡开始,选择较为平坦的登山道路,带领团队登上山顶。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脆弱的人。如果听从前辈建议的方法,选择好走的路,慢慢地爬,在到達山顶之前,恐怕我已经放弃了。另外,如果我选择安逸之道,对信任我的队友而言,他们会很轻松。但走这样的路,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如果坚信自己正确,那么,周围的非难指责也好,途中的艰难险阻也好,都不在话下。
  我下定决心,朝着顶峰,直线攀登。为了与大家一起攀上高峰,我对别人对自己一样的严厉苛刻。我认为这绝对没错。
  (摘自《智慧》)
其他文献
“今天中国就是当年德国”的说法,这些年来常见于西方舆论场,特别是在2018年恰逢“一战”结束一百周年之际,中美贸易摩擦的激烈场景,使得以“修昔底德陷阱论”为代表的指责中国这也不好、那也不是的各种说法纷纷登场。  被混淆的因果关系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的国际舆论场中,西方话语逻辑和话语方式占据着相当大的传播优势。中国注定会在“骂声”中成长。对这些言论,中国当然有必要适当作出回应,尽量还原事情的本来面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几乎没有一家超市不在卖可口可乐,几乎没有一家影院不在放映美国大片,几乎没有一个想留学的孩子不优先选择美国……可以說,在世界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只有美国文化做到了在全世界无所不在。而美国在文化包容的外衣下却一直在千方百计提防、警惕着其他国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和影响,一心想要美国文化在世界上“一枝独秀”,甚至捏造出诸如“锐实力”这样的新名词偷换概念,想当然地将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的变化太大了。不久以前,我们还是一些构造极为简单的生物。那时,我们是能工巧匠,会生火,会打磨石头和尖利的骨头;我们是艺术家和魔法师,会在洞穴的内壁上画画,会以隆重的仪式来安葬死者。我们是智人,智人的“智”把我们和其他没能存活下来的人种区分开来。  后来,一切发展得很快!我们成了一个新物种——科技智人,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科技智人不是自然界中的新物种,而是人为定义的,能否存活下来我
《史记·循吏列传》中收录有三则古代官员以身作则、恪守底线的故事,这三则故事有的让人拍手称赞,有的使人肃然起敬,还有的令人唏嘘不已。李离伏法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做国君时,曾任命过一名叫李离的法官。有一次,李离因误听案情而杀了人,得知真相后,他把自己关了起来并请求晋文公判自己死刑。晋文公以主要过错在于下属官吏为由赦免了李离。听到自己被赦免,李离正色说道:“我是长官,没有把官位交给下属;我的俸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从领导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出发,于25日入驻香山。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半年时间,为统一中国,指挥大军南下、西进,写下了三大篇章,其中经济篇章具有基础意义,影响十分深远。方针的提出  入驻香山后,毛泽东日理万机,要思考和处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生产建设这个接管城市后的中心工作,这个关系到夺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站得住脚的工作,自然成为他关注和研究的
2015年夏天,当我宣布自己在下一学年末将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一职时,我第一次被人问到我希望自己留给世界的遗绩(legacy)是什么。说实话,我从未想过与遗绩相关的问题,相反,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正直且不失道德感的领导者,如何与斯坦福大学这个社群构建起相互的信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斯坦福大学做出一些超越我任职期限的、有着更加长远影响的贡献。  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从职业
霸主和诗人之间  曹操身上有非常强烈的文人个性,我将他定位为魏晋时期的第一个诗人。他的个性介于诗人和霸主之间,他对美是非常敏感的。  他既能欣赏世界的美,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孤独。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霸主,霸主是要争夺权力的。  最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两个角色,竟然毫无冲突地融合在曹操身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复杂性,使后来的人对曹操这个形象感到费解。但是自从《三国演义》出来以后,曹操就被塑造成一个充满
在试点四年之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称为了“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补充,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决定2018年8月起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俗称“以房养老”)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以房养老”試点四年以来,目前仅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业务。截至2018年7月底,幸福人寿累计承保139单(99户),签约意向客户201单(141
哲理的故事:  非洲大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从草丛中一跃而起,扑向黄羚羊。危险来临,黄羚羊腾空而起,开始逃命。对它来说,比捕食者跑得更快才是活下来的唯一方式。而猎豹则拼力追击。  决定黄羚羊和猎豹奔跑速度的是身体的快肌和慢肌纤维,快肌纤维比慢肌收缩速度快,产生的拉力大,消耗的能量也多,在高速运动中,快肌纤维发挥着重大作用。猎豹是食肉动物,快肌纤维储存的能量比食草动物黄羚羊多,所以在速度上占有先
哈金是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也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作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哈金申请到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英語系的奖学金。  初到美国,哈金暂时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间公寓里,这里各方面的条件都挺好,但有一点让哈金隐隐感到一丝别扭——哈金经常与朋友们通信,可是他发现,每次房东送来的信似乎都有拆开过的痕迹。他虽然有疑惑,但仅仅凭借封口处的凸凹不平似乎并不足以形成证据。  哈金把这个苦恼告诉朋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