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初中物理课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新要求,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了一些新的创新和改革,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课堂讨论的新模式.顾名思义,课堂讨论模式是指在物理教学课程中,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先对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疏通预习,挖掘问题,最终解决这些物理问题.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学好物理非常重要.
1 课堂讨论模式的主要概况
具体来讲,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先仔细阅读课本,并勾画出自己的难点,做下记号,让物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和问题.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并把教学一分为二,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仅如此,在这样的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自觉性,并能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抽象知识的实践化,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更好地学习到物理知识.
这种课堂讨论模式也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效果和方案的不断分析和总结,才是推广开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模式的改革.
2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2.1 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观察,不难发现,在课堂讨论模式的应用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性较强,拥有安静浓厚的学习氛围,能推动师生或者是学生之间问题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针对物理知识提出大胆的质疑和提问,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侧重的分析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学生“解惑”,还为学生对物理学习“授业”.
2.2 在讨论过程中,能收集学生的大量的物理信息的反馈
在课堂讨论中,一般来说,都会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人数的控制,以确保讨论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分组模式,也能直接保证教师能收集到学生大量且真实的关于物理知识讨论的反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状况,当学生的讨论兴趣不高时,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课堂讨论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3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合作的课堂探究
课堂讨论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合作的课堂探究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让小组内的学生自主自由地讨论,发现并挖掘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通过大家的努力,或者再借助教师的帮助,团结合作,解决这些物理知识的难点疑点,最终完成物理课堂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在给定时间内,先自行解决教师抛出的几个问题,如光的传播路径;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介质等问题.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开始进行讨论并寻找答案.
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本组同学的讨论和分析,再自行寻找更深层次的疑难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答案.如根据光传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得上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理论?结合生活实践,学生们不难发现,在工程队伍施工修建高速公路开掘隧道时,工作人员常常利用激光光束,使挖掘工具的工作方向保持直线前进,避免隧道挖掘的偏差.又如在实际生活中的“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2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反馈信息的课堂探究
归纳总结——反馈信息式的课堂探究,也是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模式的另一具体方法.主要是在物理课堂讨论环节的尾声时,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节课堂中的讨论结果及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并归纳出本堂课物理知识学时的重点,点出本堂课的中心和最终结论,使整堂物理讨论课程更加全面.另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些重要的习题交给学生练习,并上交.教师在批阅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习题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关于本堂课的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这里以《光的传播》为例,详细讲解归纳总结——反馈信息这一课堂探究方法.在这堂讨论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不仅要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进行详细的解答,还应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师:如何解释光在同种并且均匀的介质中才可以沿直线传播呢?
生:应研究介质的性质.
师:举个实例,把玻璃固定在一个光盘上,用激光灯沿盘面射向玻璃砖时,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生:(诧异、迷惑)为什么光不是直线传播呢?
师:同学们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五分钟的分组讨论.
五分钟后.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了.
生:老师,我们这组的同学认为,肯定是因为接收光源的物质发生变化,才会导致光在玻璃砖上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关于物质的性质,我们这组的同学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基本是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分析的.是的,我们在做实验时,光是在水中或者空气中传播的,这时,水和空气作为同种介质,是可以保持光的直线传播的.而在刚刚的实验中,光是从空气中传播到玻璃中的,这时,传播介质发生改变,光就无法保持直线传播了.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在同一种均匀并且相同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3 教师的教学评价探究
在最后环节,教师作为主导,会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详细全面的总结.最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学生相应的习题练习,来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师:(打开PPT课件)下面,通过一些基础习题的练习,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1.关于光的折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B.入射光线和法线与折射光线不一定在一个平面内
C.入射角总大于折射角
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关于“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同学们能根据这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现象吗?
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结束本堂课.
1 课堂讨论模式的主要概况
具体来讲,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先仔细阅读课本,并勾画出自己的难点,做下记号,让物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和问题.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并把教学一分为二,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仅如此,在这样的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自觉性,并能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抽象知识的实践化,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更好地学习到物理知识.
这种课堂讨论模式也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效果和方案的不断分析和总结,才是推广开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模式的改革.
2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2.1 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观察,不难发现,在课堂讨论模式的应用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性较强,拥有安静浓厚的学习氛围,能推动师生或者是学生之间问题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针对物理知识提出大胆的质疑和提问,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侧重的分析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学生“解惑”,还为学生对物理学习“授业”.
2.2 在讨论过程中,能收集学生的大量的物理信息的反馈
在课堂讨论中,一般来说,都会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人数的控制,以确保讨论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分组模式,也能直接保证教师能收集到学生大量且真实的关于物理知识讨论的反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状况,当学生的讨论兴趣不高时,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课堂讨论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3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合作的课堂探究
课堂讨论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合作的课堂探究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让小组内的学生自主自由地讨论,发现并挖掘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通过大家的努力,或者再借助教师的帮助,团结合作,解决这些物理知识的难点疑点,最终完成物理课堂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在给定时间内,先自行解决教师抛出的几个问题,如光的传播路径;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介质等问题.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开始进行讨论并寻找答案.
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本组同学的讨论和分析,再自行寻找更深层次的疑难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答案.如根据光传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得上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理论?结合生活实践,学生们不难发现,在工程队伍施工修建高速公路开掘隧道时,工作人员常常利用激光光束,使挖掘工具的工作方向保持直线前进,避免隧道挖掘的偏差.又如在实际生活中的“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2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反馈信息的课堂探究
归纳总结——反馈信息式的课堂探究,也是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模式的另一具体方法.主要是在物理课堂讨论环节的尾声时,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节课堂中的讨论结果及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并归纳出本堂课物理知识学时的重点,点出本堂课的中心和最终结论,使整堂物理讨论课程更加全面.另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些重要的习题交给学生练习,并上交.教师在批阅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习题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关于本堂课的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这里以《光的传播》为例,详细讲解归纳总结——反馈信息这一课堂探究方法.在这堂讨论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不仅要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进行详细的解答,还应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师:如何解释光在同种并且均匀的介质中才可以沿直线传播呢?
生:应研究介质的性质.
师:举个实例,把玻璃固定在一个光盘上,用激光灯沿盘面射向玻璃砖时,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生:(诧异、迷惑)为什么光不是直线传播呢?
师:同学们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五分钟的分组讨论.
五分钟后.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了.
生:老师,我们这组的同学认为,肯定是因为接收光源的物质发生变化,才会导致光在玻璃砖上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关于物质的性质,我们这组的同学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基本是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分析的.是的,我们在做实验时,光是在水中或者空气中传播的,这时,水和空气作为同种介质,是可以保持光的直线传播的.而在刚刚的实验中,光是从空气中传播到玻璃中的,这时,传播介质发生改变,光就无法保持直线传播了.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在同一种均匀并且相同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3 教师的教学评价探究
在最后环节,教师作为主导,会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详细全面的总结.最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学生相应的习题练习,来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师:(打开PPT课件)下面,通过一些基础习题的练习,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1.关于光的折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B.入射光线和法线与折射光线不一定在一个平面内
C.入射角总大于折射角
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关于“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同学们能根据这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现象吗?
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结束本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