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过程的优化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我们评价的主要对象。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应当运用一系列的评价手段,不断了解学生的智、能差误,反复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前提诊断性测评、课时形成性测评、单元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
  
  一、前提诊断性测评
  布卢姆关于教学变量的理论把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列为影响教学成绩的主要变量。我们认为,教学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确切地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和处于怎样的情感状态。因此,必须在教学新内容前通过前提诊断性测评来诊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两个前提,目的是在新学习前发现学生的缺漏并及时补偿,为继续学习“搭桥铺路”。诊断方式很多,主要有个别了解、批改作业、查阅资料、测试等。如在一个新的教学阶段(如新课文、新单元、新学期或新学年等)开始之前,为了具体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的语文内容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相应的情感准备状态,为设计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查阅资料和个别了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诊断。如果在诊断后发现学生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就必须补课;如果发现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浅显的,则应加快教学进度。
  为使前提诊断性测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施前提性测评应达到四个要求:一是针对性,要针对新的学习内容;二是全面性,不可忽视情感前提的诊断与补偿;三是抓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主要前提进行测评;四是重点在补偿,查到了问题一定要补偿到位。
  在时间安排上,前提诊断性测评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一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课前进行,用于一个单元的时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型叫单元补偿课,它不一定安排一个课时,有时安排20分钟、30分钟不等,当然也可以结合前一单元的矫正课进行。
  
  二、课时形成性测评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源于斯克里芬(M.Scriven)1967年发表的教育论文。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的各阶段进行的。
  课时形成性测评是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性反馈矫正程序。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态度倾向)、提问、练习辅导、当堂测试等。这种评价追求与教学目标的全对应,容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所接受。其类型可分为及时评价(也叫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及时评价用于考察学生表情动作,是通过情意因素间接了解教学过程的;用于师生间的交谈、问答和测试时,是直接获取教学信息的。及时评价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一般穿插在某一教学目标的施教过程中,其程序是:获取信息——判断——展现故障——对原因一一点拨、指导。如:学生在语文课上要学习字、词、句、段、篇,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会时时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需教师、学生时时作出评价,以便反馈、矫正,同时,教师为了把握课堂教学脉搏,也要进行即时性课堂评价,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延时评价是指课堂上某一教学目标和全部目标完成后进行的训练性评价。这种评价用于刚学完新知识的巩固练习时,有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查缺补漏的作用,其方式多以口头练习和板演为主;在用于课堂综合训练和形成性测评时,目的是引导综合运用,深化知识和全面检测目标。实践证明,用于课时形成性测评的练习题和测试题的质量对于目标达成至关重要,对编制的题目有以下的要求:一要对应,与教学目标全对应,而且在水平上相吻合,以体现评价的一致性原则;二要有层次,体现在区别对待,分类推进,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三要体现发展性,设计发展性变式训练题;四要强调适应性,保证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单元形成性测评
  一般地讲,学生的学习是循着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的逻辑进行的。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按组编排的,一般以八个单元组成一册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重点目标进行系统、反复、循环地训练。根据这两个特点,实施单元整体达标教学是很科学的。一个单元分为若干篇课文,每篇课文又划分为若干课时,以课时评价为基础,以单元评价为保证,建立起课时、单元双达标的评价机制,十分必要且可行。
  单元形成性测评是在单元复习之后进行的,旨在促进单元目标达成的反馈调控程序,其主要程序是:编制单元形成性测试题,组织考试、阅卷、统计和分析、矫正补救、第二次测评。单元形成性测试题的编制除具备课时形成性测试题的要求外,还要强化两点:一是体现重点目标,注意多角度、多侧面地设计变式训练题以适应重点目标;二是题目编制要系统,体现语文知识的逻辑联系,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文对处于终极阶段的总结性测评不作阐述,只谈前提诊断性测评和课时、单元形成性测评,旨在淡化其“分等”、选拔、淘汰的功能,强调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调控功能,把过去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拖尾环节的评价,改变为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使评价不再只是起给学生评定一个分数的附属作用,而是成为促进教学的积极而有力的手段。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活动要求】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医患关系呈现出日益紧张的趋势,医惠纠纷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逐步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界定医患关系的概念并对其现状分析的基
冬季天气寒冷,易导致各种寒冷性皮肤病(如冻疮、冷红斑、冷超敏性皮肤病、冷凝集素综合征和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皮肤血管炎等)。为此,笔者根据临床所见,就以上几种寒冷所致的皮肤病
阅读需要心灵自由的表达,阅读教学应当追求以生命真情为前提的自由表达,相应规则的指导应当还是为了更好地自由表达。在任何时候,阅读教学都应当体现为了一种生命的自由表达和倾情交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尽情挥洒自己的童真,是创新阅读的新思路,是表达阅读的新境界。  让教育返璞归真,用创新的教学观,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心灵的感召和精神的创生。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樊篱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它能提醒人们及时就医。但有些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神经功能减弱,对疼痛感觉反应迟钝,甚至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也不会有疼痛的异常感觉。这些险恶的
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收获、取得最佳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指导与引领,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感悟文本的真情,展现灵动的智慧。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课堂,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课堂。    一、让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受。因此,有经验的语文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今年10岁了,前段时间他患了牛皮癣,请问要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