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满足这一代人发展的需要,不能以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积极的环保的概念,我们要发展,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充分认识到,特别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应该提到很高的高度,要特别关注我们的发展代价。
第一个层次是政治层次。要在发展绿色经济上取得共识,绿色经济不是一个国家单独可以搞的,各国之间必须要合作。那么,从哥本哈根会议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然也还存在很多分歧。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承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点是《京都议定书》里面根本原则。现在中国受到很多指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首先中国本身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服务业占主导,当然不怎么排放二氧化碳,但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要发展。其次,从历史累计排放来看,中国排放量只有9%左右,二氧化碳基本都是发达国家排的,中国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第三,就是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4,如果大家讲人权的话,每个人应该有相同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权力。第四,很多发达国家把他们的生产装置转移到中国来,我原来当过化工部的副部长,我每年在达沃斯和世界化工巨头聚会时就说,你们把生产转移到中国来了,排放二氧化碳算到我们的头上。但是我们并没有以此为借口来减少我们自己的努力,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我们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到15%,中国明确实现这个目标。而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而且下了很大的工夫。所以,在政治上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坚持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同时也要主动积极来制定自己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而不是跟别的国家来比,或者是相互指责。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层次。目前来看,新能源之所以不能很快发展,是因为它成本太高,风能成本现在大概是火电的1倍,太阳能成本大概是火电的4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当然发展上有困难,所以我们在经济层面上要支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第一就是要计算环境成本。因为现在火电不算环境成本,如果把它算进成本的话,我觉得要提出增收低碳税。第二就是要政府给予补贴,在日本和欧洲对太阳能都有补贴,没有补贴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国内太阳能产业没有补贴,我们太阳能电池的生产80%-90%是出口,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补贴。第三就是利用《京都议定书》里面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利用碳交易,因为发达国家有硬性规定指标,而发展中国家没有,所以允许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收购减排指标来完成他的指标。这个CDM交易,买卖比较容易,真正难的就是要通过技术转移减少二氧化碳。
另外,我们自己的碳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比如说风能,我们一度电可以通过CDM可以拿到9分到1毛钱的效益。但实际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卖到1.2—1.5元;也就是说1吨碳大概是9美元,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卖到12到15美元,这样我们实际上是损失的。但是,这个说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自己市场不发达,中介机构不发达,只好通过国外的中介机构来交易。
再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也应该对新能源给予支持,对发展绿色经济给予支持。比如说财政政策在税收上免税,甚至是补贴。另外应该在政府采购上,明确规定优先采购绿色产品,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货币政策上银行对发展绿色经济的贷款应该是优惠利率,并且是相对长期的贷款,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当然,现在从西方来看,碳交易已经发展出碳金融、碳金融衍生品,我们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从经济层次上也需要努力。
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层次。没有技术的突破成本很难降低。从当前来看我们新能源固然是发展比较快,但是也还存在着很多技术的瓶颈。比如从风能来说,现在风速3级以下发不了电,而台风来了还得把叶片拆下来以免损害。我国近海区域用电是5个兆瓦到10个兆瓦,但是风力发电现在能做到1.5到2.5兆瓦,3兆瓦刚刚下线。由于负荷不均匀入网很不容易,风电的自动控制技术现在我们还没有掌握。像这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把风能水平提高一步。像太阳能也是这样,第一代我们做太阳能电池,现在新一代技术是搞薄膜技术,我们都还需要引进。所以,第二代的薄膜技术对我们来说也是需要去努力突破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比如电动车长寿电池技术等等,所以在技术上我们要一方面努力坚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引进,尽快发展我们新能源产业。
绿色经济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经济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就是说,社会上每个人都要关心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在生产方面实现绿色发展,在生活方式方面也要实现绿色发展。现在有一个流行语叫“今天你低碳了吗?”,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哪怕是节省一度电,节省一滴汽油,这对我们发展新能源和发展绿色经济都是有利的。
(作者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第一个层次是政治层次。要在发展绿色经济上取得共识,绿色经济不是一个国家单独可以搞的,各国之间必须要合作。那么,从哥本哈根会议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然也还存在很多分歧。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承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点是《京都议定书》里面根本原则。现在中国受到很多指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首先中国本身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服务业占主导,当然不怎么排放二氧化碳,但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要发展。其次,从历史累计排放来看,中国排放量只有9%左右,二氧化碳基本都是发达国家排的,中国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第三,就是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4,如果大家讲人权的话,每个人应该有相同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权力。第四,很多发达国家把他们的生产装置转移到中国来,我原来当过化工部的副部长,我每年在达沃斯和世界化工巨头聚会时就说,你们把生产转移到中国来了,排放二氧化碳算到我们的头上。但是我们并没有以此为借口来减少我们自己的努力,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我们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到15%,中国明确实现这个目标。而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而且下了很大的工夫。所以,在政治上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坚持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同时也要主动积极来制定自己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而不是跟别的国家来比,或者是相互指责。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层次。目前来看,新能源之所以不能很快发展,是因为它成本太高,风能成本现在大概是火电的1倍,太阳能成本大概是火电的4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当然发展上有困难,所以我们在经济层面上要支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第一就是要计算环境成本。因为现在火电不算环境成本,如果把它算进成本的话,我觉得要提出增收低碳税。第二就是要政府给予补贴,在日本和欧洲对太阳能都有补贴,没有补贴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国内太阳能产业没有补贴,我们太阳能电池的生产80%-90%是出口,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补贴。第三就是利用《京都议定书》里面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利用碳交易,因为发达国家有硬性规定指标,而发展中国家没有,所以允许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收购减排指标来完成他的指标。这个CDM交易,买卖比较容易,真正难的就是要通过技术转移减少二氧化碳。
另外,我们自己的碳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比如说风能,我们一度电可以通过CDM可以拿到9分到1毛钱的效益。但实际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卖到1.2—1.5元;也就是说1吨碳大概是9美元,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卖到12到15美元,这样我们实际上是损失的。但是,这个说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自己市场不发达,中介机构不发达,只好通过国外的中介机构来交易。
再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也应该对新能源给予支持,对发展绿色经济给予支持。比如说财政政策在税收上免税,甚至是补贴。另外应该在政府采购上,明确规定优先采购绿色产品,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货币政策上银行对发展绿色经济的贷款应该是优惠利率,并且是相对长期的贷款,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当然,现在从西方来看,碳交易已经发展出碳金融、碳金融衍生品,我们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从经济层次上也需要努力。
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层次。没有技术的突破成本很难降低。从当前来看我们新能源固然是发展比较快,但是也还存在着很多技术的瓶颈。比如从风能来说,现在风速3级以下发不了电,而台风来了还得把叶片拆下来以免损害。我国近海区域用电是5个兆瓦到10个兆瓦,但是风力发电现在能做到1.5到2.5兆瓦,3兆瓦刚刚下线。由于负荷不均匀入网很不容易,风电的自动控制技术现在我们还没有掌握。像这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把风能水平提高一步。像太阳能也是这样,第一代我们做太阳能电池,现在新一代技术是搞薄膜技术,我们都还需要引进。所以,第二代的薄膜技术对我们来说也是需要去努力突破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比如电动车长寿电池技术等等,所以在技术上我们要一方面努力坚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引进,尽快发展我们新能源产业。
绿色经济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经济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就是说,社会上每个人都要关心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在生产方面实现绿色发展,在生活方式方面也要实现绿色发展。现在有一个流行语叫“今天你低碳了吗?”,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哪怕是节省一度电,节省一滴汽油,这对我们发展新能源和发展绿色经济都是有利的。
(作者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