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 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MRI、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对比两组的CMRI、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分析CMRI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 CMRI、心电图下不同疾病类型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一定影像学特点;CMRI上有症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症状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
目的 分析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MS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肺部GGN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以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MSCT检查对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诊断符合率.结果 良恶性肺GGN患者在吸烟史、年龄、肿瘤直径,有MSCT征象(毛刺、空泡、分叶、胸膜凹陷、血管集束、支气管充气)、以及CT值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偏大、CT值高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疾病患者入组,对入组患者的76枚乳腺内病变均行DCE-MRI和SWI检查,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结果 7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确诊35例(46.05%)为良性肿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载脂蛋白B(Apo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PHC患者(43例)和良性肝病患者(58例),均行MRI检查,并采集肘部外周血,检测血清ApoB、γ-GT水平,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RI联合血清ApoB和γ-GT在PH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与良性肝病组比较,PHC组病灶处转运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升高(P<0.
目的 观察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18F-FDG?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 18F-FDG?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906)大于常规超声(Kappa=0.566)和超声弹性成像(Kapp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特征,分析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纵隔淋巴瘤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以及增强扫描.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坏死组39例和非坏死组29例.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大小、位置、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CT扫描和增强扫描特点.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因素,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独立因素.结果 68例纵隔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中,前纵隔淋巴瘤13例,中纵隔淋巴瘤1例,后纵隔淋巴瘤4例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MSCT相关参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55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SCT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两种病变能谱定量参数和不同能量水平下噪声比值.结果 肝脏局限性结节增生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小肝癌组(P<0.05);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小肝癌患者的噪声比较呈逐渐递减状态,能量水平越高,噪声比值越低.其中40keV、80keV、120keV能量水平下肝脏局灶性结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46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以ERC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ERCP结果的kappa值以及不同结石大小的准确率.结果 146例患者中,经ERCP诊断出胆总
目的 研究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SAP患者147例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21)和死亡组(n=26),比较两组CTSI评分和血清C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TSI和CRP对SAP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效果,分析两者最佳界值联合预测SAP患者死亡率的准确性.结果 SAP患者CT平扫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坏死区和包膜组织水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CT及超声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62例疑似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ERCP为“金标准”,评价经腹超声、CT扫描及超声内镜这3种影像方法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的比较,3种影像方法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种影像方法ROC曲线下面积比较,超声内镜>CT扫描>经腹超声(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