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SZ-32催化剂在费托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备柴油中的应用

来源 :炼油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基费托合成油为原料,通过Pt/SSZ-32催化剂的择形异构,改变油品的组成结构,生产低温性能较好的煤基柴油组分.讨论了温度对加氢异构反应的影响及产物的结构分布规律,测定了煤基柴油组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总转化率由260℃时的50.61%升高至285℃时的90%,总转化率升高;异构烃收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反应温度为275℃时,总转化率为84.59%,此时异构烃收率为75.39%,凝点为-20℃,比原料降低了41℃,此时异构体收率为最佳值;随着总转化率升高,单支链异构体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多支链异构体收率升高,单支链异构体为主要的异构产物;产物的密度、运动黏度、馏程和十六烷值随转化率变化不大,凝点随总转化率的升高显著下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化率制备得到不同凝点的煤基柴油组分.
其他文献
使用化学脱硫剂A对金陵高硫石油焦进行脱硫,分别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剂焦比对高硫石油焦脱硫效果的影响.通过脱硫工艺的调整,可以将高硫石油焦中总硫质量分数从8.72%降至3%以下,甚至更低.进一步考察低剂焦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当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900℃、反应时间20 min及剂焦比0.5时,可将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降至2.38%,脱硫后石油焦的比表面积为295.45 m2/g、孔体积为0.15 cm3/g,孔隙结构不是特别发达.脱硫后石油焦的金属含量呈一定程度下降,Ca,Fe,Ni,V,Na的脱除率分别为
整理了29套S Zorb装置运行情况及吸附剂样品,对吸附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碳、硫等物相和元素分析以及不同S Zorb装置原料及产品汽油组成的变化分析.29套S Zorb装置的实际加工量为31.15 Mt/a,平均负荷率为83.75%,平均脱硫率为99%,平均辛烷值损失为0.56单位,运行情况良好.总结出影响S Zorb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换热器结焦、吸附剂脱硫能力下降、再生结块和闭锁料斗故障等.对换热器结焦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硅酸锌生成抑制策略和汽油
浆态床反应器是煤炭间接液化工艺中的核心装置之一,为保障反应器长周期安全运行,必须将反应器中的合成油连续有效地从固液两相中分离出来,采取动态错流过滤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固液动态错流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滤饼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动态错流过滤技术方案.对其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内构件控制过滤管外侧液体流速,形成两相过滤,可以保证过滤面外流场均匀,进而使滤饼动态均匀,提高了过滤效果.结合模拟研究结果并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浆态床费托合成(F-T合成)反应器内采用梯级金属粉末烧结过滤管和动态错流过滤技术,可以实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原料铁含量高的环境下增产液化石油气、丙烯.第一阶段为空白标定阶段.第二阶段采用CMT催化剂体系,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通过在提升管不同位置回炼汽油,液化石油气中丙烯体积分数增长约1.0百分点.在第三阶段,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控制催化剂活性,在相同汽油回炼量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丙烯体积分数增长3~4百分点,最终得到回炼粗汽油,且进入提升管靠下的喷嘴,结合增加装置剂油比,丙烯收率可达8%以上,达到降油增化目的.
渣油加氢加热炉存在过剩氧含量高,辐射室氧含量波动大,排放烟气NOx浓度高以及加热炉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加热炉系统进行了综合性改造:增设APC(先进过程控制),加热炉负压及氧含量波动明显减小,使得加热炉运行更为稳定;更换低氮燃烧器,排放烟气NOx的质量浓度由80.43 mg/m3降低到24.66 mg/m3,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100 mg/m3);将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升级为钢板-铸铁板组合式空气预热器,夏季排烟温度由130℃以上降低到115℃左右,加热炉热效率上升明显.经过一系列的改造
为了提高煤矸光电分选系统中带式输送机物料运输的稳定性,研究煤矸石与输送带冲击后煤矸石的反弹速度和输送带最大振幅.基于Yeoh模型,将Yeoh应变能函数进行三次项式展开,计算了展开式的3个系数C10、C20和C30,建立了橡胶材料本构模型.在ANSYS/Explicit Dynamics中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上料段长度和输送带带宽对煤矸石反弹速度和输送带振幅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上料段长度为变量,上料段长度超过340mm时,反弹速度基本不受带宽影响,为0.15 m/s ~0.3 m/s,总体呈反比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全球首次集成和开发了重叠式两段不完全再生、发生高压蒸汽外取热器、湿绕组型强制循环热水泵和双功能焚烧式余热锅炉等技术,形成了催化裂化装置高压蒸汽发生和能量回收技术,充分利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产汽负荷大、热能温位高的特点,将外取热器和余热锅炉发生蒸汽由中压等级提高到高压等级,有利于蒸汽逐级利用,可以降低催化裂化装置能耗125.6~16.5 MJ/t,相当于降低能耗7%~10%,节能效果显著.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2.8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使荆门分公司全厂煤炭用量减少
对某炼油企业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脱硫装置的354个操作特征进行定性降维,得到与辛烷值损失相关的39个操作特征变量;再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定量降维,得到28个辛烷值损失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使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及调优策略,建立基于RF-XGBoost算法的汽油辛烷值损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充分降维,得到的操作特征比较全面,能够作为刻画辛烷值损失的指标,并且符合企业实际优化条件,可以用于实际生产操作调控.建立的预测模型通过对相关参数调优,提高了预测精度.经过可视化分析,发现辛烷值的预测值
采用宏观检查、超声波测厚、光谱分析、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泄漏炉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炉管底部焊缝附近腐蚀最为严重,腐蚀速率高达0.574 mm/a.炉管底部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Fe3 O4和FeSO4·H2 O,表明在炉管投料运行、烧焦、再投料运行的循环生产过程中,H2 O,O2,H2 S等腐蚀介质先后与炉管发生了腐蚀反应.从裂解炉结构、生产工艺、焊缝及热影响区、原料腐蚀性等方面对炉管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炉管腐蚀穿孔部位的液相水为其发生溶解氧腐蚀、湿硫化氢腐蚀、硫酸腐蚀提供了
油浆蒸汽发生器是催化裂化装置的重要取热节能设备,该设备能否长周期高效运行,直接影响到催化裂化装置运行能耗指标水平的高低.2019年,某炼油厂1号催化裂化装置扩能改造项目完成投运后,新增的两台油浆蒸汽发生器在1个月内,相继发生管束内漏故障,对整套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开盖检修后检查发现两台管束管板与换热管焊接热影响区都发生大范围裂纹,导致蒸发器管板开裂油浆内漏.针对该故障从管束设计、材料、焊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有效地解决了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开裂故障,改进后的换热器运行状况良好,确保了装置长周期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