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居住建筑节能采光优化分析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为居住者提供高质量环境的同时降低能耗,已成为建筑设计阶段值得考虑的重要目标.为了满足建筑节能降耗、室内采光充足的要求,本文采用建筑环境性能模拟与多目标优化筛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较少的时间和计算量解决优化问题,为建筑师基于特定环境目标的设计策略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易于实现的工具.青岛地区居住建筑尚以老旧小区为主,仍未拥有绿色建筑的概念.现代居住建筑以营利为目的,使其建筑的能耗不降反增.因此,居住建筑的能源高消耗是近些年需要重点着手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居住建筑单元为切入点,利用Ladybug、Honeybee等模拟软件,对青岛地区室内建筑的节能与采光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建筑层高、建筑遮阳数量、建筑朝向、建筑窗墙比等变量之间的模拟,找出一套适用于青岛地区的室内节能方式.
其他文献
建筑空间平面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平面内的活动和分析简单明了,复杂平面的分析往往需要方法和技巧的配合.尽管如此,两类平面的界限仍然比较模糊.本文提出基于建筑平面的分析图元,它是组成实体构件平面分析的基本单元.平面图元就是简单平面,它的组合构成了复杂平面.在对建筑平面预处理后,对单出入口和多出入口建筑平面进行划分;围绕楼梯等交通核,对楼梯间邻近区域进行平面图元划分;针对形式复杂的公共空间,以交通元素为切入点,通过逐步剥离方法,完成平面图元划分.通过平面图元划分,建筑师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设计建筑空间.
存量时代下居住区规划的关注点从物质空间向社会、经济、社区治理等多维视角转化.在住区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计划中插入住区认知社会调研模块,安排学生对大连市中心城区的街道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居民对社区公园和中小学设施的使用情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及居民访谈等方法,使学生体验住区多维属性、社区管理及学区制度等对居住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住区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专业素养.
慢生活是人类从古至今发展中一直在追求的,也是理想的一种生活模式,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快捷、高效地达成目的,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归生活、感受生活,可有效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提高居民幸福度.而需求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需求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而城市住区作为人最基本的生活单元,是人们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本文结合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剖析慢生活理念,对城市住区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讨论,简单阐述慢生活住区的意义及作用,以马斯洛八个需求层级为导向,叙述以需求为导向的慢生活住区设
老旧小区建筑密度大,人口多,公共空间狭窄,风速低,通风性差.本文以湿热气候区中静风城市——成都市的老旧小区为例,结合实测数据,建模拟合分析验证模拟软件的可行性,由此进行植物配置、植物空间布局对风环境的优化模拟.研究结果:一是提出了客观科学地验证风环境模拟软件合理性的普适性方法与程序;二是为老旧小区提供了适宜场地需求、节约化、适老化的风环境改善途径.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意义.
城乡发展进入以人为本、重视品质的新时期.社区品质是城市品质的基调,为探讨社区品质的量化计算与可视化表达,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社区品质的实践与研究,运用Fuzzy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IPA重要性—绩效分析构建以居民感受为主体的社区感知品质评价体系,以苏州古城西大街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论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探索社区品质较差的实践要点,并据此提出规划对策,是有效度量社区品质的方法.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各地市都在积极探索契合地方实际发展需求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划定技术路线与方法.柞水县作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面临着建设用地总量匮乏、城镇发展方向无序蔓延等问题.以柞水县河谷型地貌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困境为切入点,以供需平衡作为技术路线,在规划其所能承载的最大建设用地规模上,结合“双评价”结果划定柞水县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市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促进柞水县的集约化发展.
为探究岭南地区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与地域气候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岭南庭园的地域性价值,本文以“岭南晚清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夏季实测与仿真模拟的研究方法,揭示庭园不同类型的空间及庭园整体环境的气候适应性特征,分析庭园功能布局与微气候营造的关系.研究表明,清晖园在“由空经疏而密,筑屋顺前就后、由低而高”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与“植被疏密有致、水体合理适度”的景观要素配置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微气候特征.南部纳凉游赏空间微风和煦,中部读书治学空间光线柔和,北部起居生活空间清幽阴凉,共同营造出适宜起
鉴于新时代都市圈中心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缓解城市地面空间压力、展示城市精神风貌、提升城市韧性与效能等重要功能,本文采用实地采访、设计元素提取、文献调研等方法,针对武汉多个不同类型的地铁地下空间,提炼不同时期地铁地下空间的设计特点与应用效应,总结武汉地铁地下空间现状在功能应用上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具有可行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全新背景,同时也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新时期城乡关系视角出发,在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关系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涵应包含村庄发展建设与国土资源管控两个层面的内容.为使规划简单、实用、易懂,从管控纵向传递和发展横向引导两个维度构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并从技术路径、内容体系两方面进行路径探讨.
建筑行业能耗在各国的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颇高,因此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势在必行,为了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各国逐步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v4)和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对标准评价体系整体及材料、场地、能源、室内环境等板块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特点与异同,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