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具、构思巧妙的条件——赏析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和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4题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以下称考题1)的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不少中学教师认为是多余的条件(请参考文[1]、[2]、[3]),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4题(以下称考题2)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也有教师对这个条件提出质疑(请参考文[4]).以欣赏的眼光看,笔者有不同的认识.rn
其他文献
高考物理压轴题是为了在考试中拉开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差距而命制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对于很多考生来讲,都有恐惧感,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大,且占的分数又多!
是对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方面作较为详尽的说明,是我们复习迎考必不可少的纲领性文件.事实证明,对把握得越精准,我们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就越强,收效就越大.那么,如何去学
1 引言rn在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中,通常利用数学工具对题目作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如在求解最大值、最小值极值问题时,我们使用较多的是利用求偏导的方法求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正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交,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已日益突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而丰富的自然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农村学校物理教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讲演向学生呈现信息的过程,衡量一堂课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演的是否精彩,要关心它的实际效果,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目标.探究的课题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来自身边的物理问题,另外,挖掘学生发现的问题,通过提练把它转化为探究的课题,也是一种重要的来源,因为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对于广大的中学生还是一些物理教师,对热学中的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把握上有不妥之处.本文就几个典型的问题作一梳理与剖析,以期共同提高.
1 引言rn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需要定量测量有关物理量,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便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及本质,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1].在物理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