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不调指数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

来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不调指数(discrepancy index,DI)定量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并诊断为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患儿32例,同时收集其初诊及正畸结束时的口腔模型、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行DI指数分析.结果:正畸后的平均DI指数较正畸前显著降低了3.94分(P<0.0001).其中正畸后的覆盖、拥挤度和其他评分较前分别显著降低了1.72分(P<0.0001)、0.63分(P<0.05)和0.68分(P<0.05).且正畸后SN-MP(P<0.05)和IMPA(P<0.01)的测量值较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DI指数可应用于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评价.早期矫治短期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错牙合畸形情况,覆盖改善较为明显,也可有效改善颌骨垂直向关系和下前牙长轴的倾斜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局部欧拉角在下肢关节运动仿真模拟中的参数及效果.方法 下肢CT数据1套,分割并重建出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足骨.将重建骨骼导入3DSMax中进行平滑、优化、轴转置等处理.将处理好的模型导入Unity3D中,结合局部欧拉角对髋、膝、踝和跖趾关节进行仿真模拟,对脚本进行测试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发布调整后的文件形成可执行文件.结果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运动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不超出真实运动的范围(髋关节屈伸-170°~170°,展收-30°~80°,旋内外-40°~60°,膝关节屈伸
目的:探讨精脒(Spermidine)对衰老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复苏兔BMSCs并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Vehicle),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D-gal),Spermidine组(Spermidine)和自噬抑制剂氯奎干预组(CQ).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成骨诱导后,qPCR检测成骨基因Runx2、Osx、ALP和OCN的转录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蛋白ALP,自噬蛋白P62和LC3B的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D-gal明显抑制BM
Merkel 细胞癌( Merkel cell carcinoma, MCC )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低,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 MCC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但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故预后欠佳. MCC在颌面部较罕见且较难鉴别,目前国内外颌面部MCC的病例报告很少. 本文将报道1例面颊部MCC 并对颌面部MCC诊治进行探讨.
目的:观察与支架材料三维培养后,可控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音猬因子(Shh)的时序基因传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效应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受四环素调控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tet-off-bFGF以及rAAV2-Shh共同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与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三维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附着于材料表面的形貌.MTT检测复合物中细胞的增殖状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复合物中细胞内各成骨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可见三维培养后15 h两
目的 探讨Rho相关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在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2.5d的小鼠卵巢,机械法收集单枚腔前卵泡,采用超低吸附96孔板模拟3D环境对其进行培养.设置对照组和含有Y27632的实验组,通过形态学观察、卵泡直径的变化、成熟卵泡的数量、成熟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变化等来评估卵泡的整体发育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卵母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等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d、Bax和
潮热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特异性症状,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潮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现有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诸多局限和禁忌,故探讨潮热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研究提示,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时下丘脑弓状核(ARC)中KNDy神经元异常是引起潮热的关键因素.部分学者认为,ARC中KNDy神经元通过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下游促黄体生成素的脉冲释放参与潮热的发生;而另有学者认为,ARC中KNDy神经元通过调控下丘脑视前区的正中视前核在潮热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就上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4型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4型登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2010-2019年,收集广州市登革热病例相关资料及血清标本,使用RT-PCR法检测血清标本并分型,对4型登革热病例标本进行登革病毒包膜(envelope,E)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进化树构建及基因重组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43174例登革热病例,其中23例为4型登革热病例.4型登革热病例仅分布在5个区,曾在2010年出现本地流行.广州市的4型登革热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病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常骨面型上下唇厚度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选择240例(女120例,男120例)正畸治疗前的CBCT图像,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3.2岁,侧貌均角直面型(22°
目的:探讨MSX1基因缺失导致的牙发育异常的机制及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体外培养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加入地塞米松(DEX),根据0、2、4、16、24 h时间节点完成细胞收集,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MSX1、ALP、OC及MMP-2 mRNA表达水平.采用CRISP R-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构建MSX1基因敲除小鼠成牙本质细胞进行精密编辑,设为观察组;选择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和Wertern Blot法测定两组细胞中MSX1基因、ALP、OC及MMP-2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患者术前颈部淋巴结的B超特点与其术后病理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并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口腔鳞癌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3~7天进行颈部淋巴结B超检查,并详细记录超声下所示患者的淋巴结分区、特点及是否考虑为转移灶,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B超检查与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术前颈部淋巴结B超诊断可疑转移淋巴结160枚,术后病理诊断转移淋巴结128枚(80.00%),非转移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