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野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就揭示了科学教学应遵循的美学原则,自然界从来都是真、善、美的统一,居里夫人曾说:“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位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优秀学生把科学本身有趣、优美,作为学习科学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展示科学美的内容和形式,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使科学教学成为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品质得到改善,审美修养得到提高。
  1 用简单的器材,清晰的构思做生动的实验。能给学生以实验美的感受
  教材 袁运开主编 《科学》教材 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这节课在以前教学中,采用直接引入课题,或者讲述啄木鸟的尖嘴、骆驼宽大的脚掌等生活中压力压强知识的生活应用,这些似曾熟悉的的生活常识学生不大感兴趣,效果不好,而采用“捏鸡蛋”的实验作为新课的开始效果很好,上课时,我请了力气最大的男生和力气最小的女生进行捏蛋比赛,男生用整个手掌握住鸡蛋,使劲捏破鸡蛋,女生用一个手指掐鸡蛋,问学生谁能获胜?学生的心一下子被绷紧了,暗自为女生捏了一把汗,男生使出吃奶的劲都没能把鸡蛋捏碎,而女生轻而易举地把鸡蛋给捏破了,结局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有些学生思考着,有些学生用迷惑的眼神望着我,希望得到解释,学生产生一种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特有的紧张,而这种适度的紧张和课堂中解决问题之后的随之而来的松弛,正是产生审美快感的重要源泉。
  这样一个随处可得的实验器材,就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就升华为学习乐趣。
  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利用实验解决学生的难点,实验美在课堂中随处可体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上述同一节课,学生认识压力概念有3个误区:如果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受到压力,这个压力的大小,压力产生的原因,学生认识不清;学生认为物体紧贴在垂直的墙面上,对墙面的压力是由重力引起的;学生把压力等同于重力,在引人压力这个概念时用一条易变形的直塑料尺(或者用稍长的竹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很容易帮助学生扫除认识压力的思维障碍,把一把塑料尺两端搁起来,上面粘一个重物(可以是一个大砝码),请学生观察塑料尺发生形变,接着把塑料尺一端逐渐抬起来,直至垂直,学生观察到塑料尺发生形变的程度变化,学生从塑料尺在水平和倾斜位置的形变程度可以知道重物对斜面的压力大小要小于重物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塑料尺在水平、倾斜位置时,把重物提一点起来,学生很容易看到塑料尺形变小了,同时也明白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由重力引起的,粘着重物的塑料尺在竖直位置时,学生发现塑料尺没有发生形变,用手垂直压塑料尺,塑料尺发生形变,说明在竖直的面上的压力产生的原因与重力无关。
  2 欲擒故纵的实验安排,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教材:袁运开主编《科学》教材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电流的磁效应》引课实录
  实录
  师: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实验器材整齐有序放在桌面上。
  生:放器材。
  师: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们放得很整齐,让我们感受到整齐美。
  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小磁针的指向。
  生:指南北
  师:有没有办法让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并解释原因
  生:用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因为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几个学生补充完整。
  师:我这里有一枚小磁针,放在一个暗盒上,请大家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生:小磁针南北指向。
  师:操作实验。
  生: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师: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可能暗盒里面有磁铁,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生:可能暗盒里面有通电直导线。
  师:预习得很好。
  师边说边揭开暗盒的奥秘,发现小磁针下面有一根直导线,顺着导线,我们发现导线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两端,直导线中有较大的电流。
  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了什么启示?
  生: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师:刚才我们看到在通电直导线的下方存在磁场,那通电直导线的上方有磁场吗?小磁针又会怎样偏转呢?
  生:迫不及待地做起了实验
  我们教师不能急于展示知识的本来面目,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设立逐步上升的台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获取知识,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直接拿出奥斯特实验的实验器材,而是把实验器材密封在一个暗盒中,只让学生看到磁针发生偏转的事实,给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被这个不起眼,又独具匠心的实验激活了,也很自然地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知道审美因素可以激活个体心理结构中的知觉功能、想象功能、动力功能和理解功能,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3 课堂可以成就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
  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初中七年级上第一章星空巡礼第二节银河系
  师:同学们,暑假里你们看到过星星吗?(生回答看到过)看到过天空中的一条淡淡的光带吗?
  生:暑假,在东钱湖外婆家,晚上乘凉时看到过,在天空中象丝带一样的,很好看!
  生:我也看到过,这条光带横跨天空的。
  师:这条淡淡的光带,看过去象天空中银色的河,其实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银河。
  (可看课件上或书本中图1.2.1美丽的银河)那谁知道有关银河的故事和传说?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生:简单地描述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获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
  (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这位学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师:银河真的是王母娘娘画的,由银子组成的河吗?(学生都笑着摇了摇头)
  我这里有几张拍摄到的银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有关银河系的知识,同学们想更详细地知道银河系吗?先来看一个短片,在这个过程中,把你还想知道有关银河系的问题,记录下来。
  生:思考了几分钟,提出了许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银河系是怎样形成的?银河系为什么会发光?银河系真的象带子一样的吗?银河系有多大?我们地球在银河系的哪个位置?我们看到的星星是不是都在银河系里面?等等(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东西还真多呢?但我们这节课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他没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后贴在自然学习园地上。(把学生对银河系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
  师:我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银河系的三个问题:
  1 你能描述一下银河系有哪些物体组成的吗?
  2 如果能远观银河系,你发现它象什么,能描述吗?
  3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向同学描述银河系有多大?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吗?我们的家园太阳系在其中吗?
  小组学习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学习的内容和步骤可以参照发给你们的表格,要求三点,内容都要学习,选择你们小组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发言人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请小组合作学习。
  生:分小组进行学习。
  本节课有关银河系的内容虽然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比较抽象,怎样激发同学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是我思考的问题,在引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给学生展示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影片,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把他们的问题归纳起来,课堂中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再是教师讲授时的旁观者,而是教师的助手,参谋,师生完全融合为一体,当教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学生也陶醉,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也就成为美的创造者,正因为如此,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往往成了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的心理条件,美常常以一种特殊的力量使学生形成充实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他们探求真理、激发他们创造的直接原因。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但科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科学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是否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科学的美。
其他文献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学校好的领导班子的形成、巩固并保持连续性,关键又取决于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开展党的“三严三实”
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实现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建立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工作,这既是教代会实现民主监督目标的需要,也
1855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发现在磁场中运动的金属板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被称为电涡流,也叫傅科(Foucault)电流,这是傅科在电磁学方面的重要发现.  1 电涡流效应的概念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块状的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或在固定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金属导体内就要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流线在金属导体内呈闭合回线,类似水的旋涡形状,故称之为电涡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  
1 教材分析  1.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应用,教材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中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
在苏科版八上《声音的特征》课后的“WWW”,有这样的一道题: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听见了什么?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刻度尺的振动频率有什么变化?音调有什么变化?(如图1)本人在讲授新课时将这个实验改成了课堂探究实验,因这一变化,给我带来不少惊喜和一些感悟。  【课堂实录片段一】  甲学生展示:将刻度尺按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刻度尺。  听到了“噗噗”地声
“only”一词在英语中相当活跃,其在句中的位置灵活多变.本文仅就“only”作副词的用法进行分析和归纳.
十八大以来,国家战略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加快深化教育改革步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速度,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在线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
【课程】:小学音乐rn【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本rn【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自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一张“互联网+”的大网正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铺开.rn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