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强微企示范村”的嬗变之路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越来越“火”了。
  “火”源于它是合川众多农村里的“高富帅”——光是微企就有90余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015年突破1.6万元,比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一大截。
  就在几年前,亭子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传统村,与其他村相差无几。它是如何变成“高富帅”的呢?
  抢抓机遇 找准症结
  上世纪90年代,亭子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村,村民仅靠种玉米、红苕维持生计。
  当时,在城镇居民中已经普及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对不少亭子村村民来说仍旧是奢侈品。
  即使到了2012年,亭子村的发展仍旧不如人意:全村4000多人,有3000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的地逐渐撂荒。
  难道村里的产业真的就不能帮助村民致富?村“两委”一直在思考。
  2013年,机遇降临亭子村。
  当年,重庆计划在全市建设50个市级微型企业村,由相关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家庭农场。
  由于外出创业者多,加上有一定的交通、资源优势,亭子村被确定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
  消息传来,亭子村“两委”班子兴奋不已。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面对这个机遇,村民们似乎兴奋不起来。为何?
  一番询问,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创业岂能说干就干?失败了会“血本无归”,成功的几率太小。因此,虽然有补助,大家还是不愿“冒险”,宁愿选择在外务工。
  “村民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必须要破掉这个‘魔咒’,才能迈出这一步。创业,最关键的是要让村民有底气。”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说。
  【点睛】创业,首先要有好的机遇,亭子村也第一时间抢抓了机遇。但在机遇面前,并不是每个人都敢抓能抓会抓。农民小本创业,尤其怕失败,因此,如何吸引农民拿出真金白银去创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班子强不强 全看“领头羊”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有着黝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更有着农家人的憨厚与朴实,很受群众喜爱。
  但摆在姚世明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怎么增强党组织的威信,让群众更加相信和依靠党组织。他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但亭子村却有一条大家渴望已久的公路迟迟没有修好。姚世明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把这个难题解决掉,村干部和群众的精气神就可能一下子高涨起来。
  于是,姚世明组织村“两委”开会研究。“必须在团结带领群众上作表率、带好头,实实在在地让群众看到村干部凝聚在一起的工作合力。”姚世明说。
  随后,姚世明把自家的地无偿贡献出来用于修路,还自掏腰包2000元购买修路用的涵管。这一举动融化了不少人的心。
  “姚书记,我们愿意跟着你干。”大家纷纷加入队伍,村干部更是带头出工出力,很快修通了路。
  当然,姚世明思考更多的还是提振村民创业信心的问题。
  经多方努力,姚世明从重庆主城引进了一个种植大户,准备在村里流转50余亩撂荒地种植莲藕,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可村民对此却不太“感冒”,顾虑重重。
  为了让村民打消顾虑,姚世明率先种了30亩莲藕。第二年,姚世明种植的莲藕获得丰收,挣了十余万元。这让不少村民“眼红”,纷纷前来讨教经验。
  【点睛】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亭子村党组织带头人实干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试水”创业成功,让村民看到致富希望,榜樣的力量吸引了一批村民学习和借鉴。
  大众创业 组织助推
  对于前来讨教的村民,姚世明总是倾囊相授。
  村民丁朝兴过去一直在北碚搞装修,看着家乡有人创业成功,心里也直痒痒,打算回来养猪。
  不料,姚世明却说:“养猪投入大,市场波动也大,不太适合你现在的情况。不如搞水产养殖和种果树,这样比较适合你。”
  一番思考过后,丁朝兴听了姚世明的建议,回村流转了30亩土地搞水产养殖,并种了22亩黄桃。
  对村里一些不太积极主动的人,村“两委”成员则反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村民简先伦过去住在亭子村的高山上,守着一间破旧的房子,对未来也不做长远打算。姚世明带领村干部经常找他谈心,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连简先伦也种了十几亩莲藕,有了不少收入。
  为了支持更多村民创业,村党组织狠下了一番功夫。
  向镇上争取建设资金、项目,加大硬化公路、修建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在太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亭子村专门成立了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解决“创业无资金,发展缺技术”的难题。目前,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已先后帮助36户微企获得创业贷款600多万元。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亭子村党支部开展了“月末党课”活动,专门请养殖大户传授致富经验,邀请相关专家讲授种养殖技术。
  …………
  在村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由亭子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的微型企业已达90多家。
  【点睛】村民创业,需要强大的组织来作为后盾和保障。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市场对接等创业的方方面面,亭子村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抱团发展 创新党建
  2014年11月,亭子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村里六家微企共同出资组建了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旅游公司准备栽种100亩葡萄、300亩李子和500亩黄桃,修建1条果蔬长廊、6个观光亭,以及其他观光旅游设施。
  “到时候,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的六大要素,我们就都齐了。”姚世明说。
  这在村里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村里人打趣这个公司为“联合舰队”。为什么会想到抱团发展?
  原来,微企通常规模小,导致管理成本高;因业务单一,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亭子村的微企九成以上种植规模不到50亩,且种植的都是黄桃、柑橘、葡萄等单一品种,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产销必定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村“两委”一班人和创业的村民经过分析讨论,决定通过抱团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品种,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通过抱团发展,亭子村的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随后,亭子村又结合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创新了“党员 微企 种养殖户”发展模式,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是靠一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必须发挥所有党员的作用。”姚世明说。
  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了不少群众跟着致富。通过“党员 微企 种养殖户”发展模式,一些种植养殖大户和技术能手也被吸纳进了党组织。
  近些年来,亭子村屡获殊荣,成功创建“重庆市级微企示范村”“重庆市十强微企示范村”。
  【点睛】任何产业靠单打独斗都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抱团才能做大做强。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亭子村探索的党建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潼南县双江镇大山坳里,有一个叫“林湾”的村。  上百年间,林湾村只有一条烂泥路,一座铁皮桥,一种谋生方式。  直到2009年底,村里来了一群干部……    循环困局    2010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临在傍晚的林湾村。  太阳能路灯亮了,灯下水泥路逶迤而去,穿过蔬菜基地和莲藕塘。  塘里,莲藕已壮,泥鳅正肥。  “瞧我这藕,一窝就能卖200元!”陈治万盯着满池莲藕,“呵呵”直笑,“这收成,比以前高
2014年9月26日,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党委书记曹兴建一脸高兴:“没想到,这次批文下来得这么快。”  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统景镇计划修一条乡村公路。  这个计划需要上报渝北区发改委审批。  “估计又要等四五个月了。”根据以往“经验”,曹兴建心想。  而这次审批之快,让曹兴建大吃一惊。  曹兴建并不知道,在提速审批的背后,一场“权力清单”风暴正席卷渝北区发改委。  职权之惑  改变,始于不满。  2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又是学动物医学的,要想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是要到农村来。”2008年9月,当陈先丽“蜕掉”大学生的一身稚气,准备以村主任助理的角色走进农村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然而,当陈先丽第一次走进丰都县崇兴乡黎明村时,眼前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却让她“心都凉了半截”。黎明村虽说是崇兴乡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村,但是村中无任何集体经济,老百姓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人均年收入不
机关还是那些机关,干部还是那些干部,队伍还是那支队伍,短短两年多时间,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强劲的“酉阳速度”?  “酉阳现象”证明:只要激活了干部、凝聚了力量,就能创造无数奇迹。  酉阳经验可为我们提供三大启示。  人心是最大的资源,干部队伍的潜力无限。一些区县领导经常抱怨说,经济发展不快不好,主要是干部素质低、能力差、没觉悟,恨不得上级机关支援一支“空降部队”来。但酉阳的实践证明,人心就是最大的资源
推荐书籍:《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  全新生活理念“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引发全球80多个国家数亿人的口碑传播,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各阶层感动盛赞。本书持续150周位居国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荣获《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最高荣誉奖。  我撕开《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包装时,浓烈的油墨气息席卷而来,呛我一个大喷嚏。  我一边抱怨,一边将香水喷洒书间。玫瑰香气顿时弥漫开来,将我的郁闷
亮点  2012年8月的一天,巫溪县宁河街道环城社区。  乡政府干部李方保一迈进弘禹骄园小区大门,上百辆胡乱停放的汽车跃入眼帘。  又迈了三五步,李方保突然捂住鼻子:“好臭!”  远处,一座封闭式垃圾池周围,垃圾堆成了山。  “这样的小区,怎么能住?”李方保直摇头。  弘禹骄园一部共21个楼栋,由于开发商频繁变换,连物管都没有。  “居住环境脏乱差、汽车到处乱停放、邻里关系很紧张——我们小区成了县
2014年9月2日,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办完每月一次的低保审核,低保户陈卫群心情很舒畅。  以前,月度低保审核要先跑居民小组、居委会,然后再到街道办事处审核,程序繁琐。  “现在,只跑一趟就审核好了——这得感谢街道推出的权力清单!”陈卫群用手一指公示栏里的权力清单流程图。  图上,低保审核该找谁、怎么办?一目了然。  “模糊”乱象  2010年10月,因在村里征地拆迁过程中违法,
英国《金融时报》曾如此形容芝加哥:“通往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是西部不可或缺的经济中心。”  这句话,现又被英国《经济学人》拿来类比重庆:“看到满是公寓的山丘,你会想起香港;看到横跨两江的桥梁,你会想起纽约;看到温馨的生活,你会想起巴黎。”  一种突破传统观念、传统体制桎梏的“重组”动力,推动着这座城市,像山脉般隆起。     重组“八大投” 为城建提供动力   
2015年7月3日—4日,重庆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市委书记孙政才要求: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啃下“硬骨头”,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从2013年至2015年5月,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  “总的看,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仍在高位徘徊,处于易发多发的态势。”专家分析。  对此,市委常委、市纪委书
米开朗琪罗可以写出耐人寻味的十四行诗,不过大多数画家还是以书信传世,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泰博尔的书信则洋溢着隽永又细密的情思。高更的书信集,几乎难以置信的流畅和斯文,在有些信件中,这位对文明充满怀疑的“野蛮人”甚至有些谄媚他的赞助人。而最著名的画家书信出自文森特·梵高之手,如今保存下来的书信一共有819篇,其中658篇是写给他弟弟提奥的。文字的魅力在这位艺术家的细胞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