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你的“幸亏我来了”是种冒犯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蜗居》《安家》《心术》编剧六六,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前往武汉进行采风、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她,从2020年3月8日开始逐日记录在武汉的见闻,发表评论和感想。但她的某些话引发了争议。其中最受诟病的一句,是她3月9日在日记中所写的“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就没了”。
  “幸亏”“素材”……这无疑很违和。
  单从这句话来看,武汉市民承受的痛苦,人们40多天的坚持,于她而言只是“素材”。她的采风被看成“专程”去武汉“消费苦难”的行为,引发巨大争议,也就不可避免了。
  时评一:《世界华人周刊》
  毋庸置疑,没有哪个作家会严谨到,每一篇文章里的措辞都恰如其分,每一个修辞都运用得体,每一处逻辑都无懈可击的程度,也没有哪个人能达到完美无瑕、滴水不漏的境界。但我想,有些时候,无关措辞,无关高标,而是你心里和骨子里的素养和修为会决定你去如何表达,如何去行事。
  尊重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淌出来的,悲悯也是。如果没有,也许只能释放出不自知的傲慢与冷漠,以及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旅美作家宋晓亮说过:“要用横平竖直的汉字,去讴歌平凡,赞美普通;用你手中的笔去讴歌真善美,写假恶丑,写灾难的起因,写悲苦的过程,秉笔直书,不惑不惧。”
  即便摒弃了一个作家宏大的叙事要求和堂皇的社会责任担当,她至少应该懂得恪守的一点是:把自己当人的同时,把别人也当人。
  这就意味着,每个独特的个体,无论是置身什么样的处境, 都被赋予了同样的人格、权利与尊严。
  时评二:张丰
  六六是被邀约前往武汉的,为的是创作。她在文章中声称,自己曾经拒绝过两次邀请,她说“我不喜欢吃人血馒头……要我去邀功唱赞,我做不到”,而被邀第三次时,她说,“我不能仅靠几篇网络文章就搞创作,我要有真情实感,我需要去一线找那个打动我的人和事。”
  至少从字里行间,六六表明了本意,不是去“吃人血馒头”。
  尽管如此,她在记录武汉行程的文字中,那些无意中透露出来的情绪和言辞,还是刺痛了不少公众。“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就没了”,“幸亏”这个词,就引发了不少读者的不适。这是一个旁观者、“开发者”的视角,这样一种庆幸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种冷漠。
  或许在六六看来,这是创作所必需的冷静、客观,但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这种“幸亏”,与面对大疫该有的情感不搭,显得太轻佻。
  这样的轻佻,还体现在她更多的文字中。
  如六六在文中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讲小区业委会给居民送鱼,“刚刚回来酒店,发现隔壁小区广场上人声鼎沸,以为要闹暴动”,这种反应,也让人觉得她对武汉缺乏了解。
  这篇文章在公号上的标题是“采访结束的彩蛋”,也让人感到不快。“彩蛋”是人们在观看综艺节目时常用的词,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用来形容武汉人的生活,并不太恰当。
  六六是国内著名编剧,素来以言辞锋利著称。尤其是在有关婆媳关系、家庭矛盾的话题中,她的锋利相当吸引人。但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她的某些锋利语调,或许就有些不合适了,有时还有可能会伤到自己。
  如有网友留言,说她在武汉的采风内容不应设置“赞赏”。她回应说,收入都会捐给一个基金会——这是很值得赞赏的。但她接下来又补了一句,“这个时候来武汉的,谁会在乎这点儿小钱?”这就是典型的六六式言论。“小钱”才捐给基金会吗?除了赞赏收入,还有“大钱”吗?这就是习惯在网上争论造成的后果。放在平常,这种“炫耀”没什么,但在当下,却让很多人怀疑她是否能够心平气和地做好编剧的工作。
  这是她“创作”的一部分,在正常时候,这种先引来关注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只是在面对疫情和苦难的時候,她的不当言行,多少有点让人感到不适。
  我当然希望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希望她至少是以严肃的态度,来认真对待这次剧本的创作,否则,她就真的“辜负”了武汉人民所遭受的这份苦难了。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本期赛题  武汉某高校一食堂,上午8时,正值用餐高峰,13名学生突然站成一排,对着正在用早餐的同学们大声朗诵马云的一段演讲词,立刻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原来是学校演讲社团的同学为了练声兼练胆,专门在食堂等人数众多的地方进行“疯狂朗诵”。食堂“疯狂朗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而且他们准备发展到公交车或地铁上。不久食堂管理人员与保安人员对食堂“疯狂朗诵”进行了劝阻,朗诵活动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引发了师生
近日,人民日报重磅发布一则励志短片——《中国再出發》,“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幼苗破土而出,江河破冰而流,褪去寒冬的凛冽,我们奔赴向往的春天……”短片中诗意的句子配合流光溢彩的神州画卷,很快将网友们的爱国热情点燃。  2021年中国在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已迈出坚实的步伐。  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是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
我也上过高三。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我不信任翻围墙去上网的,学功课最灵光;我不信任家长从不过问的学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今天经某位名师点穴,明天就逃出升天;我不信任高考会提供作弊的空间;我不信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两则材料,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本期同题演练的题目选自张佳玮的文章《别总说“你以为”》  适用主题:拒绝标签,活出自我;偏见与无知;清醒与盲从;放下成見,抛开思维定式;遵从内心,做好自己;多元;包容;求真……  李宇博同学首先指出标签存在的事实,接着从历史角度,指出标签可束缚人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然后重笔落在当今,从分析时代标签产生的原因,到如何看待标签及被标签后,我们要学会转身,识得真我。内容层层深入,分析透彻,说理充分。后
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得失到底是什么?它看似是一对反义词但又好像是一个整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就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常常为得而欣喜,又为失而哭泣。那么得失在我们的生
小林一茶,一个似乎腰板总也直不起来的小老头,他的一生受尽命运的嬉笑玩弄,却始终选择热爱这个世界。  他生于日本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三岁丧母,后被继母赶出家门。二十五岁拜二六庵竹阿为师,开始学习俳句,隨后四处旅行,流浪半生。“和我一起游戏吧,没爹没娘的小麻雀。”他人生的第一首俳句,尽显孤苦,但也体现出他的悲悯。  他直到五十二岁时才结婚,所生的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皆早早夭折。六十一岁时,妻亡。小女儿夭
真题回放  根据下面题目,根据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考题解析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见,题干偏于哲理,列出了三种面对时代不同选择的人,没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在疫情影响下,多地中小学校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课程教学。网课不是新鲜事物,但这种大规模的集中线上授课对于中小学生和老师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因而在直播中状况百出,更有一些同学利用网课的漏洞变成了“网课学困生”。  《半月谈》在2020年2月12日发表的一篇名为《“停课不停学”不等于全天候网课》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停课不停学”是教育主管部門针对疫情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