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花 端午水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地处桂西大石山区一个叫浪平的垌子,农历的四月底到五月初,房前屋后或山间的小路旁,有一种小树就开满了花朵,金黄金黄的,既漂亮又可爱。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问及它们的名字,就忙碌地把花蜜搬回家了。事实上人们也不知道这叫什么花,只是每年在端午前后看到它们盛开,故称“端午花”。
  端午花开了,端午水就要发了。这是家乡人多少年来总结出的规律。有河流的地方就有良田一片。可是,从我懂事时起,我就知道我们生产队的村民年年都是望小河兴叹,因为我们队的稻田是阶梯状的,它高高在上,毫无理由地拒绝了小河流的恩泽。这种地表河水无法流进梯田,山里人给它取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名字——望天田。望天田也是田,照样长出大米或糯谷,只不过耕种的时候不能像其他田地一样随心所欲。它要靠天,老天爷下大雨时不误插秧季节,希望就有了。根据经验,一般端午前后都是会下大雨的,故称“发端午水”。
  端午花开了,村民们心里自然就有了一种紧迫感。他们得放下手头的活儿,把力气使在望天田里——田坎铲得亮亮的,土壤捣得碎碎的,粪肥撒得匀匀的,积雨的水沟掏得光光的……一旦大雨滂沱,男人们就扛着犁耙,赶着喂饱了的耕牛,呼喊着、吆喝着挺进目的地。他们要冒雨把田里的碎土和粪肥耙成泥浆,把田坎重新铺上田泥,使其光滑不漏水。妇女们也会及时从秧田里拔出秧苗,洗净后一小捆一小捆地装进背篼,背到耕牛刚刚离去的田边,准确无误地摔进田里,然后和男人们一起展开插秧竞速赛。这时,后退就是向前,退得越快,插秧的速度就越快,慢了,搞不好就会被“关”起来,想出来都没有路。能把稻秧插进田里,心情自然轻松了许多,不像先前那样着急、那样迫不及待,有时就会苦中作乐,或者来个“恶作剧”,左右两个调皮鬼联合起来,在动作稍慢的居中者屁股后面插上一两排秧,“哈哈哈——”长长的笑声就响了起来。当然,谁都看得出,这不是在显功夫比快慢,而是找一个乐子,给大家制造一个极其期待的伸腰歇息的机会……
  端午花开了,山里人最盼望的就是发端午水。大石山区十年九旱,一般春节后就很难见到大雨,这个时候老天爷再不开眼,用山里人的话说就是“黄猄过坳了”,来年端午,鼎罐里就没有“角角粑(三角粽)”煮了。
  有一年特别旱,端午节都过去十几天了还是没下大雨,玉米地里的禾苗叶子不是卷着就是耷拉着,奄奄一息,毫无生机。望天田里更惨,田坎开着裂口,捣碎了的田泥踩上去都燙脚,沤透了的粪肥晒得好燥,似乎丁点儿火星即可点着。那条本来就发育不良的小河更是不堪重负,既要灌溉,还要让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担水,跟着来的还有牛马牲口,它们灌胀了肚皮还不愿离去,立在那里喘着粗气,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小河里的那点浅水……寨子里的老人到处烧香磕头,求神拜佛,仍无济于事,就使出最后一招——笑狗,即想法子拿狗来开心,用狗把人逗笑。传说天宫中的雨神看到人们笑狗,就明白是天下遭了旱灾。狗是雨神故意安排其摇尾乞怜跟着人、帮人看家的,雨神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狗掌握和汇报人间的旱涝情况。这回狗失职了,人们取笑狗,事实上是在取笑和声讨雨神糊涂昏庸。雨神反省自己确有失误,唯恐事情败露受到老天爷惩罚,就会立马下雨拯救人间。老人们的想法一提出,就遭到质疑:古时为求得人间风调雨顺,天子亲自出马祭天,老天爷不照样喜怒无常、我行我素,我们平民百姓算老几,笑狗也能求得雨?笑掉大牙还差不多。再说山里人每逢下雨过多,出入受阻的时候,不是也信这信那烧旧破布骨头什么的,想让老天爷闻到臭味后放晴,哪次灵验过?
  再说笑了又怎么样,天还是没下雨。这个时候还等老天爷开恩,不仅“黄猄过坳”,“孙猴子也过火焰山”了。稻秧一长节,就是插下去也会歉收。大家觉得与其这样耽搁下去,不如立即行动起来改种晚玉米更有把握。方针已定,备肥、筛种、翻地一齐上。两三天工夫,长水稻的泥土里埋下了玉米种,它们在那里慢慢膨胀发芽,坚信会有下雨的那一天。果不其然,玉米种子刚冒出地面,甘霖降临了。接着,玉米苗在望天田里灿烂了起来,最后是出乎意料的收成。第二年端午,鼎罐里虽然没有煮上“角角粑”,但也没有空煮白开水。
  从此,端午花开了,端午水发与不发大家都不再过分担心和着急了。换一种思路和方法破解难题,何尝不是更高层次上的力挽狂澜呢!
  至于笑狗,那就免了吧。都知道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作者简介:车桂林,广西百色市人。热爱文学创作,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20多万字。
其他文献
2020年,对于毛南山乡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毛南山乡结束了近500年的绝对贫困,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5月20日,一个人们表达爱意的日子,注定要在毛南族的历史中,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期刊
在桂北山区,莽莽群山深处,有一条小河叫苗江,蜿蜒流淌在山间。苗江河畔,一处山坳之上,数千名民众聚集在广场,听巫师唱诵祭词。一百多年来,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人们都会聚在广场或山坡上举行祭神活动,然后在芦笙的伴奏下起舞或对歌。  敬牛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主要流行于苗族、壮族和仡佬族,目的是感恩牛对人类农耕的贡献。这一天,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人们把牛洗得干干净净,早早上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在广西引起热烈反响,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懈怠不松劲,集中一切力量,以百倍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站上新起点,奋力奔小康,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厚望重托。  “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期刊
三月,春寒料峭,在独峒镇独峒村一座挂有“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的木楼里却暖意融融,几位农民趁着农闲,正在用平时拿锄头与犁把的手拿起画笔,描绘侗乡春的希望、夏的忙碌、秋的收获、冬的珍藏,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与憧憬,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大山深处,那份对艺术的专注与痴迷,让人敬佩。  三江侗画深受侗族传统文化影响,借鉴侗族建筑壁画、服饰、剪纸、侗绣、侗锦等艺术形式,承载了侗族“和谐、团结、友爱、勤劳”的价值
期刊
生活在桂中大石山区里的忻城妇女自古以来就有种棉花纺纱和养蚕抽丝织布的传统。她们擅长女工,心灵手巧,在织布机上辛勤耕耘,织出的布料主要用于缝制家人的衣服,剩余的上市交易,以贴补家用。聪慧的忻城女人不断提高布的质量,让纵横交错的纱线构成各种漂亮的图案,最终织出闻名于世的土锦(亦称壮锦),织出了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色。  在往昔悠长的岁月里,忻城妇女所织的土布非白即黑,颜色单调,缺少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
期刊
桂平杖头木偶戏,又称鬼仔戏、爆肚戏、下弄上、木头戏,是一种使用当地方言——桂平白话演唱的、古老的民间戏剧表演艺术,其唱腔、台步、言语、服饰和舞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深受当地老年群众的喜爱。  木偶戏起源于傀儡戏,由古代喪葬制度发展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傀儡戏出现之初是汉代嘉礼“丧家乐”,魏晋时期出现歌舞傀儡,至隋唐时期出现水傀儡、机关傀儡和提线傀儡,并得到长足发展。到宋代,傀儡戏发展成为一门独
期刊
端午来了,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家家户户都散发着浓郁的草香,让人感觉特别温馨美好。  那青青的艾草肯定是少不了的。五月的南方,草长莺飞,到处生机勃勃,然而潮湿闷热,蚊虫乱飞,不小心就被叮出一个个红包,奇痒无比。或者是汗水津津,湿热袭身,头疼感冒,浑身无力。  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到野外寻找那些茂盛的艾草。艾草的生命力极强,沟边水沿,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春天就开始偷偷冒出嫩芽。待春雨潇潇一过,原先
期刊
摘 要:辰州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安贵是辰州傩戏传承人,不仅熟悉辰州傩的各类法事,还擅长傩技“过火槽”和“踩犁头”,在整癫方面也有所成就。在访谈中,张安贵讲述了自己艰辛的学傩经历、丰富的从傩技艺以及坚定的传承信念。关键词:辰州傩戏;口述史;张安贵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112-05  辰州傩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期刊
摘 要:古典诗人在书写自然时,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以具有视觉性的古代汉语作为表达媒介,将物象固定在元素层级上,在物与物的组合之中,达到如在目前的效果,呈现出人与自然、宇宙交融、和谐、共鸣的状态。而早期新诗人经过科学洗礼,以及感性知觉能力的释放,注意到物象之内丰富的感性细节,以引入逻辑连词和虚词的现代汉语为表达媒介,深入地表达单个景物的局部细节,彰显出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感受过程,并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体
期刊
西林县那劳镇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都会举行驮娘江民间祭祀活动。  活动当天,精彩的画面从平坦的江面翻涌而来:道公进行法事仪式、杀鸡敬河、看鸡卦、羽人撒网、群众上香,山歌颂丰年等。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江上“羽人”杀鸡敬河捉妖魔,勤劳勇敢撒渔网。  羽人,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与其他的仙人不同,是有翅膀、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又称“羽民”。  相傳很久以前,驮娘江是一条高原的路。天地分开时,干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