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致敬伟大的科学家”导写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设计
  文化使国家伟大,科技使国家强盛。纵观新中国70余年的辉煌岁月,也堪称一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历史。20世纪60—70年代,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众多的科学家,秉持爱国之心,筚路蓝缕,锐意进取,让“两弹一星”横空出世,迅速增强了国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已是耄耋之年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就是当今科学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致敬伟大的科学家,学习“嫦娥之父”的光辉事迹,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赓续奋斗,做新时代追梦人。
  请结合“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光辉事迹,围绕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学生李焕彩”的名义,给“嫦娥之父”写一封致敬信,题目自拟,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本题为作者原创文题)
  素材选择
  一、青春年少时甘愿报考地质勘探专业
  1952年,17岁的欧阳自远即将参加高考,他最初想报考天文专业。可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矿产资源匮乏。本着“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穷的宝藏”的美好理想和愿景,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探专业,学习矿产勘探,立志“为国家找矿”,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虽然遭到家人的反对,他无怨无悔。1957年,大学毕业的他又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班。为了找矿,欧阳自远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背包里装着馒头和水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二、小小陨石重新点燃他的探月之梦
  1976年3月8日下午,中国吉林地区,20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陨石雨从天而降。国家组织了以欧阳自远为首的高级别联合科学考察组,对吉林陨石进行综合性研究。欧阳自远和团队截取了0.5克陨石进行实验研究,苦心孤诣,孜孜不倦,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因为一块小小的陨石,欧阳自远的探月之梦重新被点燃。
  三、不考虑闲事,一心只牵挂探月梦想
  2004年1月23日,国家正式批准了欧阳自远提出的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从此,在古稀老人欧阳自远的时间表上,早起晚睡成了生活常态,他心里只牵挂着探月梦想。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历经18天14小时19分钟飞行,最终被月球“俘获”。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
  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的先导者“嫦娥二号”再次在西昌发射升空。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特意将这颗编号为8919小行星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被顺利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将完成探月三部曲的收官之篇——从月球采集样本并平安带回地球。
  四、“嫦娥之父”的另一面
  平时忙得如一只陀螺的科学家,竟有一手令人叹服的好厨艺,能一口气做出二十多人的饭菜;查看他的书柜,金庸的武侠小说赫然在目。治学严谨、智慧超群的他,十分热爱生活,有难得的闲情逸致。
  写作点拨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写出高质量的致敬信,首先是立意。
  根据命题要求和备用素材,给“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老人写致敬信,可从以下角度写作。
  (1)根据材料一,可提炼出“青春年少立下报国志,服从祖国需要”;
  (2)根据材料二,可概括出“从事科研事业,需要孜孜不倦,苦心孤诣”;
  (3)根据材料三,可挖掘出“卓越的科学成就源于有梦想和吃苦耐劳、兢兢业业”;
  (4)根据材料四,可分析出“科学家也热爱生活,有常人的情怀”。
  致敬信要写出充实的内容,然后是结构,是如何行文。
  致敬欧阳自远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宜运用并列式结构,点赞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以及生活情趣,上面几个角度的立意就有了“用武之地”。并列展开,多角度表达,热情赞颂“嫦娥之父”的崇高风范。选用备选素材时,要学会萃取,切忌“捡到筐里都是菜”。要把叙事与议论紧密结合起来。
  要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致敬信,还要注意基本格式,适当选用口语化的表达;明确自身身份,强化角色意识,让崇敬、爱戴的情感充盈字里行间。同时,还要考虑标题的拟定。既可以直接用“致敬您,‘嫦娥之父’”的文题,也可以采用主标题 副标题的形式,增添灵活、丰富的色彩。
  佳作呈现
  向您致敬,伟大的“嫦娥之父”
  何连坤
  亲爱的“嫦娥之父”:
  您好!您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被誉为“嫦娥之父”。赞美您,伟大的“嫦娥之父”!您那神奇而辉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勋,都让我们无比敬仰;您那为国服务、创新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让您踏上了科学之路。
  当您的父母希望您继承祖业,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时,您却选择了找矿,只因国家急需矿产资源。高考时,您没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天文学和学得最好的化学,而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成立不久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探专业。因为热爱祖国,您走上了寻矿之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学习您这种爱国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期日后为国家做贡献。
  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您打开了登月之门。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了,开启美苏间疯狂的太空竞赛,这件事极大地震撼了您。于是您就想“跳”出地球研究地球,去搞“天上”的地质学,您将关注点转向了“天外来客”——陨石,成为国内系统研究陨石的第一人。您那探索创新、不畏艰险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高中学子所缺乏的吗?
  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让您登上了高山之巅。
  1992年,您向国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建议,这项工程获得了正式批准,并被命名为“嫦娥工程”。栾恩杰为工程总指挥,孙家栋为总设计师,您为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三人组成了“嫦娥铁三角”。2007年,“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發射中心发射升空;2010年,“嫦娥二号”也在此发射成功。因为您对中国月球探测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特别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欧阳自远”星,此后“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接连发射成功。您总说:“总之,我们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中国一定会飞得更远,探测太阳系的星系大海。”我想,一切都会如您所愿,因为您是一个永远的实干家,您的身边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您不仅能干事业,还会生活。您有一手好厨艺,能一口气做出20几个人的饭菜,还能将一件旧衣服改造成新衣服,甚至还爱看金庸小说。不过更令人敬佩的是,在获得崇高的荣耀之后,您并没有沉迷其中,而是坚持向前看,砥砺前行,为中国月球探测事业创造更高的成就。
  伟大的“嫦娥之父”,我们向您致敬。您那崇高的爱国、创新、协同精神,将引领我们赓续奋斗,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您
  晚年康健,生活幸福!
  学生:李焕彩
  2021年3月3日
  点评
  本文的主要亮点在于:
  选材精要,结构鲜明。第三段、第五段、第七段、第八段的内容源自备用素材,却注重取舍,显得精要;二、四、六段采用独句成段的形式呈现分论点,并列展开,结构鲜明。
  立意高远,情感充沛。本文致敬“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老人,热情赞颂了他热爱祖国、奉献青春的情怀和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把“新时代新青年”融入文中,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赓续奋斗的美好心愿,具有代入感,富含感召力。
  (责编 / 胡璐)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引领学校教育的硬核因素。所谓\"深度学习\",是指以\"自主性、批判式\"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与\"浅层学习\"相比,它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过程,集中地体现在——学习状况、记忆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内容的宽广深厚上。具体说来,\"深度学习\"更加强调在教师的有效主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何,教学活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
党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信仰的历史丰碑,是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动力之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机关党支部处在工作和建设的第一线,是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战斗堡垒,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如何与新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同向,与新形势新任务同频共振,对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探析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党支部当前工作情况,分析总结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为新时代机关党支部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诗歌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诗歌因其节奏感强、语言凝练等特点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在于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很难把握,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等先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有鉴于此。
一次语文教学活动,我要上课的文本是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必修一,我之前没有教过;加上借班上课,对学生了解甚少,所以我有些忐忑。备好课后,我进入了课堂。课上,在概括完梁任公的演讲特点后,我引导学生进入到对他的形象分析。潇洒、气度不凡、博闻强记、有趣。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如何推进课堂教学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迈进,这就离不开构建高效课堂。一线初中语文教师肯定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误区走出来,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展开探索。
2021年5月27日,由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2021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在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省的200余名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同台竞技、各显风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乔新杰以扎实的教学技能、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端正的教学态度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高职高专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特等奖,成功晋级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总决赛。
原 文 阅 读  芣 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选自《诗经·周南》)  阅 读 发 现  《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入《芣苢》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审视:其一,如单元提示中的表述“
为避免引起歧义且使文章表述更加严谨,作者将我刊2021年第21卷第5期“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1]第336页右栏第17-18行“自身免疫性脑膜炎(AM)泛指一类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并累及软脑膜”改为“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泛指一类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并累及脑膜”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