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之我见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首先要明白亨廷顿关于'文明'的定义。亨廷顿认为,文明就是文化存在,是人类最高的文化集合和最广泛层次上的文化特性;文明是通过共同的客
其他文献
中央银行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相对的程度到底有多大,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实中,都仍然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各国中央银行独立的程度进行考察分析,以期能为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在重构中正确把握独立性提供一些借鉴。
目前,韩国工人人均月工资高达1144美元,韩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工资第二高的国家,因此,在消费品生产和销售方面难以与中国和印尼这类低工资国家展开竞争,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去年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将
伦敦出版的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刊物《中国季刊》,在1993年冬季号上,以专集的形式和特有的篇幅,登载了国外20多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学术文章,集中讨论了冷战之后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领域中所出现的'大中华'(GREATER CHINA)这一'新的现实'。为什么会对这一问题如此重视并专门加以讨论呢?这无疑是同近年来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分不开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季刊》杂志主编、该专集的主编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指出,
阿瑟·克莱格(1914—1994)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加入了中华民族友谊会,后任中国抗战委员会的国际联络员。克莱格曾先后出版过三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新中国的诞生》(1943年)、《新中国:新世界》(1949年)和《援助中国:1937—1949年——一场被遗忘的运动的备忘录》(1989年)。本文是他生前所写的最后几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的一篇,文中对中国的计划生育、人权观、民主平等观以及香港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根据爱泼斯坦同志提供的克莱格的手稿摘译刊出,供研究参考。
自海湾战争以来,特别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世界舆论已习惯于把俄国说成是正在消失的国际力量,各国报刊甚至一些国际问题研究者也或出于对竞争对手衰落的期望,或出于对原苏联解体的惋惜,总是极力
当代国外股份公司的实态形形色色,许多股份公司的实态已发生变化,产权的支配意义急趋下降,经营者及职工正逐步成为企业的产配者。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加深对股份制的认识,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日本大型股份公司的实态作一介绍。
为了不使90年代成为另一个'失去的十年',拉美国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拉美经济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四种趋势。我们姑且称之为'四
应蒙古妇联邀请,我们代表团于1993年8月14日乘机途经北京飞往乌兰巴托市。到达乌兰巴托机场后,出乎意料,海关负责人前来迎接,而且,我们还受到了从扶梯直至机场大厅的厚遇。在海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由机场前往
本刊1994年第2期《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文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本期再次刊载三篇评论文章作为续篇,以期能引起学界同仁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