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开发班级环境教育课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育人是一项教育常识,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一项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深度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在小小的班级空间中活化“静态的环境布置”,开发出更多的环境育人课程?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愿望树”——用目标激励前进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学期初,对于每个孩子来讲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借助这股力量,让孩子成功启航?我召集班级创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棵枝干粗壮的“愿望树”,粘贴在教室入门的正对面墙上。再让每个孩子写下自己的学期愿望,贴在“愿望树”上,让它成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以后每月一次进行自我内省与对照检视,定时察看自己是否用行动一步步靠近、实现自己的愿望,并鼓励孩子们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对自己的反省与鼓励,从而激励他们朝着目标前进,做一个有目标,有行动的人。等到期末散学节的时候,我们还会举办一次隆重的“摘取心愿果”的活动,每个同学都会取下自己的“愿望卡”,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每一位达成心愿的同学则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以肯定他们一学期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们品尝到愿望实现后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二、评比栏——“谁与争锋”与“群星榜”让进步随时看见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育。而50多人的习惯养成如何落实?唯有日日、时时关注,并持之以恒,及时评价,矫正。因此,我们班就有了两个非常醒目的评比栏——“谁与争锋”与“群星榜”,“谁与争锋”主要是对小组竞赛、班干部表现进行评价,“群星榜”則是面向全班同学所有的日常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每天的值日班干部轮流管理班级,做好班级日志的记录,其中包括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小组合作五方面的记录。每周班会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半学期一奖励。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各小组的竞赛积分、班干部的工作情况都会根据日常的表现记录,每周公示在“谁与争锋”“群星榜”上。两个评比栏,涵盖孩子们的日常所有习惯养成专项,做到细致到位,让每个人的表现与进步随时看得见。树榜样,争优秀,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三、图书角——精神成长库
  许多班级都有图书角,但很多时候图书角仅仅是一个储藏图书的角落。如何让它发挥最大效能?我们班级除了发动每位同学每学期捐出2-3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充实、丰富图书外,我们更讨论拟定了图书管理制度,竞选出五位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除了轮流每天做好图书整理以及借阅记录工作外,还肩负着充分了解图书角优秀读物,能为其他同学推荐借阅书目,并定期组织读书活动的责任。比如:根据不同兴趣组建不同的读书分队,进行新书介绍,经典分享,好书共读、“我是班级小书虫”评比等。小小的图书管理员,成了班级的阅读推广者,小小的改变,犹如为班级阅读的推广注入了一股清泉,不但激活了一批阅读“先行者”,有效培养了责任感,更大大激发了全班孩子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力,组织与合作能力,从而丰富了图书角“精神成长库”的内涵,创造性地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
  四、黑板报——“我型我秀”个性特长秀出来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我型我秀”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种负担或任务,而是让它成为一块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圣地”。“我型我秀”每月一主题,由不同特长的兴趣小组承办。结合学校的活动或是节日,学期初定好主题,各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认领主题后以不同形式,比如:书法、习作、手抄报、手工制作、摄影、美术作品等展示出来,不同特长的孩子以不同的形式,独特的创意充分展现各自的才华。小小的黑板报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也让孩子们了解并欣赏到班中其他同学的更多创意与才艺,俨然成了一扇安静却又充满生机的“艺术熏陶”的窗口。
  五、绿色盆栽——爱与责任的摇篮
  为进一步美化教室环境,学期初每个孩子都会带来一个小盆栽摆放在窗台与书柜上面。如何让这些盆栽保持盎然绿意,为教室添色彩?我们通过招聘“班级小园丁”的方式。每个月的班级总结之后,就由同学自荐,“小园丁”首先需要做好功课——成为一个“盆栽小达人”,不但要介绍所了解的教室里各类盆栽的特性,而且要能清楚说出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照顾,然后全班投票,票数最高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那个专门负责照顾花草的“小园丁”。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体验,我们采用的是一月轮值制。“小园丁”们在照顾小小的盆栽中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责任感与爱心。小小的盆栽不但打开了一扇“植物”学习的窗口,更成了一个培养孩子爱与责任的“小摇篮”。
  只是转换了一下角度,把教室环境这个一直只承担着美化、熏陶、陶冶作用的静态的教育资源“活化”起来。把每一个小小的布置都成为一个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要求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他们通过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从中获得了满满的价值感与成就感。有限的教室空间被开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来,教室环境布置就这样成为了育人课程中的一部分,充分发挥着育人的功能。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7月11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育大讲坛2019年第一讲开讲。本次讲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变革”,由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所所长、计算机所创新孵化基地主任张宇高级工程师,宝和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一珉担任主讲嘉宾。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研究员主持讲坛。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省教育研究院各机构人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
【摘要】初中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若要有效地改变古板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英语偏差的现状,就要在一般的教学活动基础上实现引入第二课堂,推动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融合与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之外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学习活动。此方式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求知欲,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现阶段关于第二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分析当前初中英语第二课堂模式导入的必要性和
2017年10月19日在清远市第二中学举行广州名师送教暨清远市高中片区教研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由清远市第二中学的张凤双老师与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崔嘉理老师进行课题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新时代下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既是应对多元文化冲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本文尝试探讨的是新时代下高中政治课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科学内涵;课堂教学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微信群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从人文设计入手,提出了借助微信群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设计的措施,希望提供相应的借鉴。  【關键词】微信群;班级管理;人文设计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小学班级
几何是中學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中对几何证明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证明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降低。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初中的几何证明不
当前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  以来,由于不少父母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  爱,“造就”了当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面对父母、老师及  周围人的付出,不思回报,认为理所当  然。可见,當代小学生的知恩、感恩、报  恩意识已经严重缺失。中华民族灿烂的传  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思想、文化、生活的结  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  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是一种潜在的巨  大教育
摘 要:道德是对于真善美的觉悟,德育是一种真善美的培育,具有诗性的特征。德育之“赋”,是以生动的故事来说明和直解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知识;德育之“比”,是以关联思维来反思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形成道德认识;德育之“兴”,是回归现实生活本身,感受生活,形成道德意识。德育的赋比兴,落脚点是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怀和道德追求相统一的道德意识。  关键词:德育;觉悟;真善美;赋比兴  中国文化有着诗教的传统,从《
【摘要】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培育高素质人才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以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师生共同收获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有担当;主动创造;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摘要】本文综述体验物理现象情境生活化、物理规律知识生活化、物理探究生活化、物理问题生活化的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体验物理;生活化;课堂魅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课程理念出发,让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处处有物理。体验物理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通过学习物理,体验物理现象情境生活化、物理规律知识生活化、物理探究生活化、物理问题解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