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思想、知识、趣味于一炉 介绍路滔杂文集《镜子·警钟·尺子》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路滔同志的新著《镜子·警钟·尺子》是一本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杂文集,它对青年人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协调人际关系,加强自身修养,是个十分难得的良师益友。道古论今,涉笔成趣,情理交融,是本书的突出特色。在文中,作者时而用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逗趣的漫画,时而插叙一段令人捧腹的笑话,时而讲述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典故、新闻消息等多种形象材料,看似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实际上是在触类旁通。这些作品,大都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既有真知灼见,又是文情并茂,再加上民间日语的活用,成语格言的穿插,反语警句的调度,使
其他文献
由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任主编,北京伦理学会秘书长王伟任副主编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一书最近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了。这表书的撰稿者均为在伦理学、职业道德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这使该书其有了较高的权威性,反映了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和研究的水平。
在西方发展经济学面临困境而东方急切呼唤发展经济学的时候.捧读张培刚教授主编的《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不禁使我想到一件事:一位联合国官员在中国宣讲“发展经济学”,在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称赞声中,这位官员却大声宣布: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并不是在美国或西方的其他国家,而是在中国,中国的张培刚先生。40年代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的张培刚,在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
熊十力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的奇哲.他为人剐直不阿、风骨嶙峋。其哲学思想亦气势磅礴、不同凡响。他穷毕生精力砥砺学问,终于在芸萃古今中西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卡尔·波普(KarlR·Popper)是现在西方著名思想家。80年代初,其寻想传入中国,自此之后,我国学术界对波普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经久不衰。奇怪的是研究几乎全集中于他的自热科学哲学、认识论和本体论,对于他的社会历是观则涉猎甚少。颇
多次听人说到“温源宁”这个名字。听张中行说过,听徐迟说过,听毕奂午说过.听曾卓和田野说过。可惜一直没读到温源宁的书。
(一) 十五世纪的德意志在经济上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它的工业,特别是作为德国民族工业的代表——采矿业和冶金业,实施了大量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更新,从根本上改善了手工操作。从1470-1530年短短的半个多世纪中,德国的银产量猛增5倍,占据欧洲的首位。
近几年来,经常翻阅后汉书,每每发现疏漏失误之处。点滴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居然成篇。为副其实,名之曰“杂记”。本篇是其中的一部份。“杂记”所讨论之范围仅限于后汉书、李贤注及中华书局之校勘记。未经中华书局采入其校勘记之各家见解,不在讨论之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登了徐庆凯同志的《关于思维和逻辑思维》(以下简称“徐文”)一文,对刊登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上的拙作《形式逻辑的对象与逻辑学教学》提出批评,我欢迎徐庆凯同志的批评。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由于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失败以及意大利、德国等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对于第二国际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所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深感失望。他们要求另辟新径,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非教条”的解释,并试图利用当时西方出现的各种哲学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修正”。
<正> 由侯忠义、安平秋先生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小说评介丛书”,共9辑,80册,近600万言。这套丛书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虽然是为中学生写的通俗普及读物,意在正确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古代小说。但是作者绝大多数是研究古代小说的专家,力求写出当代科研的新水平,反映他们研究的新资料、新观点和新成就。由于这套书册数较多,不好面面俱到,现仅简述第三辑的9册,管中窥豹,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