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鸣音检测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来源 :腹部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疾病临床多见且类型繁多,诊断上有一定难度.病人肠鸣音信息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其采集会受到生理性杂音和环境噪音的干扰.肠鸣音检测仪是一种集肠鸣音的收集、降噪、分析为一体的仪器.肠鸣音检测仪可用于多种肠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该文对近年来肠鸣音检测仪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讨论其目前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对未来肠鸣音检测仪的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肠中心接受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手术组(4例)和腹腔镜手术组(9例),对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检验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腹腔镜组更长[(292.5±29.9)min比(255.6±33.6)min].机器人组发生1例吻合口瘘合并发热,腹腔镜组发生1例胃排空障碍和1例术后发
1例53岁男性病人,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1 d”于2021年9月12日收入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术前临床诊断“十二脂肠肿物性质待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空肠减压性造瘘+空肠营养性造瘘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十二指肠韧带样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韧带样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可生长在人体的各个位置,但生长在十二指肠却极其罕见.对于有症状、生长在不利部位的韧带样瘤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情发展进一步选择辅助治疗.
近年来,国内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环境快速发生变化,给药物创新带来了各种挑战,如何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探索出药物的临床优势,并制定出科学合理且高效的关键性注册研究方案即是挑战之一。文章以血液肿瘤创新药物为例,从临床审评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进入关键性注册研究的时机和方案要素的审评考虑进行阐述,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new anti-tumor drugs in China have
目的 探讨外周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9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1,25(OH)2D3、Ca2+水平,分析不同基线特征胃癌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远处转移和肿瘤直径≥4 cm的胃癌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远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耐药与复发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针对CAR-T治疗后耐药与复发的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报道,对提高CAR-T临床疗效、减少耐药与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but drug res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横纹肌溶解症(RM)的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阴性ALL伴R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该患者经大量水化、碱化、抗氧化治疗和强化抗感染治疗,并予以地塞米松预处理,长春新碱联合地塞米松诱导化疗,疾病控制良好,随访3年7个月,患者一直处于缓解状态。结论: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合并RM的主要诱因,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同时进行白血病病因治疗。RM可引起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需综合治疗。ALL合并RM患者在接受个体化病因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基本控制。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 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单峰组(160例)和双峰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双峰组病人分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组(19例)和非IPN组(51例),对比两组病人白细胞计数第二峰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
目的 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对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IRF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构建IRF1的过表达和IRF1沉默的质粒,在舌鳞癌细胞Tca8113中过表达IRF1或降低IRF1的表达水平后,检测其对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IRF1在舌鳞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成功构建IRF1的过表达和沉默质粒,生长曲线实验显示,过表达IRF1促进Tca8113细胞的增殖,沉默IRF1抑制Tca81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单发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病人术后的生存影响,并分析影响单发SHCC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经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的单发SHCC病人95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预防组(37例)和对照组(58例),预防组先行肝切除术再行预防性TACE治疗,比较两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极大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但TKI不间断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重经济负担。实现无治疗缓解(TFR)已然成为目前CML治疗的研究方向,文章就近年来关于TKI停药的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The applic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a target therapy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has greatly impr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