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令名与山水长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远阳山县城阳城镇北面,有一座冈列如屏、松柏苍翠的贤令山。初秋时节,我和友人踏上了登山的历程。
  我们拾级而上,朝贤令山门牌坊走去。牌坊建于2005年韩愈令阳离任一千二百周年。这是一座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的牌坊,门匾上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永正所书的“贤令山”三个遒劲镀金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显得庄严肃穆,令人敬仰。
  相传贤令山原名“牧民山”,唐代文学家韩愈803年被贬令阳时,常到此山读书著文,吟诗题刻。后人为纪念韩愈令阳治阳业绩,遂把牧民山改名为贤令山,至今贤令山上还有读书台、千岩表、远览亭等遗迹。2004年,阳山又在贤令山南麓修建了韩愈纪念馆。去年春,又新建了韩愈文化园,增修了“乐善亭”。登临此山,激励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古人的怀古咏叹,还启迪着我们从韩愈的曲折人生经历中,寻找一面为官做人处事之道的明镜。韩愈仅在阳山治阳一年两个月,而时隔一千二百多年,阳山人民的景韩文化现象为何能薪火相传、长盛不衰?为何阳山人民将山水改姓,把其当作尽倾崇敬怀念之忱的特殊丰碑?
  我不敢说,是否封建时代为百姓称道的好官、清官,都少不了命运多舛,仅韩愈二十三年的从政生涯,就经受了四谏四贬(有的说是三谏三贬),便可见一斑。无论哪个朝代,老百姓和社会总是呼唤有更多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的好官出现的,只是民心如镜,谁是好官、谁是奸官,都可以在这镜中一览无遗,所谓历史自有公论。
  韩愈求官用世,为国利民。敢言,敢讲真话、实话,是韩愈品格中颇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关中地区发生严重旱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但京兆尹李实依仗皇室宗亲权势,阿附德宗皇帝聚敛之好,上言荒称“今岁虽旱而禾麦甚美”(《资治通鉴》卷二三六),而置民于水火之中。对于这一切,韩愈与百官皆心中明白。但与百官之钳口不言相反,韩愈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义无反顾地加以揭露,而不管其矛头将有针对权贵、甚至是最高皇帝的危险。这是何等的胆识!本来,韩愈此时刚从四门博士调任监察御史才几个月,又不是谏官,他完全可以缄口不言,不但不会被贬,而且还会飞黄腾达。但韩愈还是以他为国利民、刚正不阿的精神和凛然正气,上疏《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阐明实情,请求宽免百姓赋税,落得个席不暇暖而冬贬南荒阳山令,仅此一点,便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经过这场灾难,韩愈本应吸取教训,但是,为国利民的使命感,使他再次被贬。唐宪宗元和十四(819)年,他担任刑部侍郎。当时,为了迎佛骨,很多人燃香在臂,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韩愈上疏《谏迎佛骨表》,力主“佛不足事”,结果触怒宪宗,要把他至于死罪。幸得宰相裴度、崔群等大臣极力保奏,才免于死,贬为潮州刺史。历史上,还很少有哪位士大夫曾以如此的见识和胆量对当朝皇帝如此抗颜直谏,指陈时弊,这不能不说其具有极大的道德勇气和人格魅力。由此我想,若当官者尽如韩愈,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韩愈令阳,为政务求实效,为民务办实事。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但像韩愈这样真正把黎民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的贬官,却是不多。韩愈贬任阳山令时,尽管是他人生的一个低潮期,他要更多地担荷贬任命运的重压,承受“朝为青云士,暮为白首囚”的精神折磨,过着“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的惶惶不安的生活,但即使如此仍然毫不丧失他一贯的关心民瘼、为民兴利除弊的思想作风。据史料记载,唐代朝廷大员贬谪为地方官佐,一般都不过问政务,但仁政爱民的韩愈,却像一个按资历刚从下层提拔上来的官员一样,“即视事,询吏民疾苦”。他令阳治阳,根据阳山实际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办校兴学,启迪文化开民智;二是治水兴农,教民耕织解民贫;三是惩恶治黑,整顿秩序安民生;四是修德扬廉,勤政善政振民心;大大促进了阳山的开化、开发和开放,使这个“天下穷处”的荒辟小县,走上文明发展之途。他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常常深入附近的农舍,与老农共饮一碗酒,同喝一泉水。他常常邀友参加渔民叉鱼捕鱼的劳作,与渔民共吃鲜美的鱼羹。他在阳山写的《远览》诗就有“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的吟咏,正好体现了他的乐之民乐,忧之民忧的贤令襟怀。正是韩愈这种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的至诚至爱之心,使阳山人民以感恩戴德之情,对他在阳山的所作所为作出通达公允的评价,把他的治阳功绩称誉为“德泽在人,久而不磨”,并把牧民山改名为贤令山,把连江称为韩江,把阳山叫作韩邑,民生子也多以其姓字之。而后人在贤令山筑起了读书台,修建了远览亭,兴建韩文公祠,组建韩愈纪念馆、韩愈文化园等等,更表现了阳山百姓对他的至尊至爱。一个中唐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落泊之时,切实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热切赢得人民的拥戴,使山岳冠名江河易姓,民生子也多以其姓字之。由此,我悟出一条非常朴素的道理:凡为官者,即今称之为领导干部也,不管职位高低、任期长短,都要勤廉守政,爱民不要殃民;富民不要伤民;教民不要愚民;安民不要扰民;都要力求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人民才不会忘记他。
  从贤令山顺级而下,我们走进了位于山麓的“阳山韩愈纪念馆”。馆中陈列着的一幅幅以崇韩景韩为内容的书画、石刻、拓片作品排列在一起,仿佛无声地向人们展示了韩愈光明磊落的一生,述说了韩愈令阳治阳的业绩,倾诉着阳山人民对韩愈的敬仰与怀念,彰显出韩愈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古今民众的心目中,韩愈不仅是一个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学家、文化名人,而且是一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语)的文、道、忠、勇兼备的志士仁人,更是一位善政、仁政、勤政、廉政的为政楷模,是唐代开发岭南的先驱。我想,阳山和潮州千百年来形成的韩愈文化,如果我们今天能把它进行科学的创造性转换,赋予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融入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勤廉守政教育之中,那是极好的思想资源和生动教材。
  走出纪念馆,原清远市委副书记、清远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邓光荣的一帧书法作品《韩愈千秋笔,阳山万古流》久久在我的脑海绕廻。是的,韩愈是百代文宗,散文泰斗。他曾用手中的这支笔,写过许多气壮山河的华美词章,也曾用这支笔惩恶扬善,济世为民。这是一段扣人心扉的史实,更是一个不容被忘却的故事。一位历史古人,在他身上凝聚了如此的刚毅、正直、清廉与骨气,民族精神与炎黄遗风在他身上得到了应有的体现。这种民族正义的中气与传统如果被遗弃,那就说明中华民族已扭曲了自己的灵魂。因此,当他在世时,阳山人民崇敬他爱戴他;待他魂归故里,便有更多的后人怀念他膜拜他,让他的英名万古流芳。
  呜呼!中国上下五千年,曾有多少人希望自己英名不朽!他们或立碑刻石,或建庙设祠,但哪一通碑、哪一座庙、哪一间祠能大得过高山、能长得过江河?贤令山、韩江、韩邑,阳山人民以山水易名纪念韩愈,表达了世世代代阳山人民对韩愈的长思久仰。有道是:碑不自立,名由人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的口碑,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的纪念碑。正是:“民心如镜长相映,贤令名与山水长”。
其他文献
去年,在整个商业化红外热成象应用领域中,红外焦平面列阵(IRFPA)成象仪已经占主导地位。现在,采用非致冷列阵的红外摄象机在人们期待已久的商业应用中的初次登场给用户选择
结合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隐性课程的视角,探讨高校开设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其在心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AnInnovativeMultiple┐layerElectro┐opticalQ┐switchLEUNGChungyeeHUANGHsienchuen(InstituteofOpticalSciences,CentralUniversity,Ch... An Innovative Multilayer E Electro┐optical Q┐switch LEUNGChungyeeHUANG Hsienchuen (Institute of Ophthalmic Science, Central U
期刊
当前,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国许多法院都从社会上聘请了廉政监督员。这对加强外部监督,构建长效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干警司法能力,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无疑都具有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近日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强卫指出,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 Qingwei,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谢氏祠堂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各苏区、各界代表610人,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出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任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从此毛委员被改称毛主席了。中央苏区最初包括赣南和闽西21个县(不久扩大到28个县),人口250万,面积5万平方公里。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这个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国
本专利提供一种红外运动告警装置,它装有两个可以切换的探测器(D1,D2),这两个探测器位于一个安装在一个垂直平面内的聚焦透镜组后面,因而位于上面的探测器(D2)对地面上的一
一、天线放大器的选购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因此电视信号的强弱在不同的地区相差甚大,尤其是地处山区的农村,电视信号更是微弱。使得电视机图像模糊。伴音中杂音大,甚至无
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革命斗争史上,曾经活跃着一支极富传奇色彩的特殊队伍——满洲特科,领导满洲特科的是中共地下党员蔡伯祥。以医院做掩护20世纪20年代,东北正处于国际国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