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的艺术:如何让空降的管理者“软着陆”?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引入空降兵


  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思考的,不是要引进什么样的空降兵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引进空降兵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考虑清楚,不管引进什么样的空降兵,成功概率都非常低。
  很多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于迷恋空降兵,寄希望于空降兵能夠力挽狂澜。以为招到一个牛人进来了,那些老大难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简直是痴心妄想。所有的改变,首先是CEO自身要改变,自身的认知要升级。一个企业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一定是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靠空降兵短时期内是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就好比你狂吃海吃很多年,长了一身膘,想要短时期内就能减肥成功,自然是很有难度的。
  而要不要引入空降兵的问题,实质上要明确空降兵的定位问题,即你要引入空降兵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他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引入空降兵的理由,无非是内部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行,想要他带来一些改变,扩展一下思维视野。
  在企业稳定发展期,如果内部人才充足,高层职位的机会最好还是留给内部人,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励现有的干部员工,企业日常运转也会更加顺畅。如果一定要引入空降兵,比例不要超过40%。因为空降兵一定会带着原有的、固化的思维理念和工作风格进来,企业文化就会被稀释。公司牛人是多了,但是内卷更严重,无法拧成一股绳,组织能力仍然没有提升。
  而在战略转型期引入空降兵,则能够发挥鲶鱼效应,不失为企业变革和重塑组织能力的一剂良药。根据哈佛商学院的调研,外聘CEO在战略转型的第一年业绩虽然要差一些,但是长期业绩会更好,对股东的总回报提升9.2%,而原CEO只能提升4.6%。



  当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还抱着现任高管不放,这是很多公司转型不成功的原因所在。战略转型期和稳定发展期的用人策略应当有所不同,稳定发展期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70%以上来自企业内部,但战略转型期可以有更多的外部空降兵。例如,李彦宏聘请陆奇来担任总裁,帮助百度成功实现all in AI的战略转型,虽然他很快就离开了百度,但是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空降兵


  引入空降兵,最关键的是关注候选人的能力与现有高管团队是否互补,是不是企业当前所需要的;他的个性与风格,与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是否吻合,与高管团队其他成员是否相融合;其职业倾向与公司提供的平台是否匹配等,也就是说,明确空降兵的人才画像非常重要。
  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对空降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制造业、互联网对高管的能力要求完全不同,制造业按部就班、关注精益管理,而互联网要拥抱变化、快速反应;即使同样是制造行业,汽车制造、家电制造与精密制造对高管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同样是互联网,to C与to B对高管的要求差异性也非常大。
  从业务模式上来看,研发型的企业需要的是有技术大牛背景和工程师思维的空降兵;产品型企业需要的是擅长资源整合和应用式创新的空降兵;销售型企业需要的是敢于挑战高目标、结果导向、有管理魄力的空降兵;服务型企业需要的是有客户导向意识、善于打造服务体系的空降兵。
  从业务类型上来看,核心业务与新兴业务对空降兵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核心业务由于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经营者需要对现金流和利润率负责,关注降本增效,因此要求空降兵具有较强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守业者。新兴业务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需要的是创业者,有远见卓识又不自量力,不怕单枪匹马去开辟新天地;勇于打破行规,敢于探索未知,善于见招拆招,有理想主义气质,且坚韧不拔;要有资源配置与优化的能力,能够快速配齐业务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并进行有效组合,以建立竞争优势。

图1 需要重点把握空降兵候选人的关键经历




  从发展阶段来看,创业期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体系还不完善,需要的是创业型人才,富有激情、敢于冒险,同时他们还要拥有很好的战略眼光,不会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放弃自己的选择,比如当年蔡崇信放弃跨国企业丰厚的工资待遇加入阿里巴巴。
  当企业处于发展扩张阶段,对人才的复合性和成长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首要任务是在快速发展中完成体系建设,在飞行中换引擎,因此空降兵需要有过从0到1快速搭建体系的经验,比如王兴当年引进干嘉伟帮助美团搭建了销售体系。当企业处于成熟期,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越来越复杂,这一阶段要求空降兵有更加优秀的综合素质,甚至更加国际化的视野。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规模开始萎缩,产品竞争力减弱,这一阶段要引入有变革思维、雷厉风行的空降兵,核心任务是推动变革,把企业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第三个问题:把握候选人的关键经历


  如何考察空降兵候选人是否合适?人的成长不是一条平稳上升的直线,而是多次跳跃的脉冲。每次促成跳跃的转折点,多是人生的关键事件。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人生的很多重大挫折,其实都是一种财富。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在急难险重中考察干部,华为公司认为大、恶、苦仗一定能出干部,因此也注重在关键事件中选拔核心员工。如当公司经营出现危机、需要采取战略性对策、实施重大业务和员工管理政策调整等情况时,如果员工表现出鲜明的立场,敢于为公司利益而坚持原则,那么就会优先得到选拔。   创新领导力中心(creative leadership center,简称CCL)研究发现,驱动中国企业家领导力发展有七项关键经历,分别是扭转局面、错误和失败、职位扩展和升职、新任务、早期经历、组织变革、典范人物。
  在宝洁公司,任何人想要晋升为高层,比如副董事长或CEO,都必须经历三次历练:在某个国家管理多个品牌;负责某类产品的全球业务;有在海外生活的经历。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梳理出在面试过程中,需要重點把握空降兵候选人的关键经历,排序代表重要程度。

第四个问题:关注候选人的发展轨迹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也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位干部时,既要看他的业绩、知识、经验、技能等外在表现,也要看他的潜力、个性、价值观、品德等冰山以下的素质;不仅要看现在的表现,还要看过去一直以来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某一阶段的业绩好坏,可能与他的能力有关,也可能与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有关。
  因此,要准确把握候选人的“发展轨迹”,了解其更加真实的状态,以及他是如何发展到目前的状态。看一贯表现,其本质就是要把握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和成长经历。要详细了解候选人过去的背景,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等。背景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动机、行为风格、个性偏好等,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是了解一个人的窗口,从背景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在的东西: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关注什么?他要什么?他的弱点在哪里?换句话说,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基于背景而引发的。
  通过对背景准确的解读,我们可以捕捉、预测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轨迹。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面试官对应聘者的背景了解有多深,对这个人的判断就有多准。
  如果一位空降兵候选人从未失败,那么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不完整的。如何应对挫折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这段经历会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让你更有能力面对未知事件和逆境。在面试中,当发现空降兵过去遭遇重大的挫折时,要深入挖掘他失败的原因,他是如何调整和应对的,这其中能反映出他的领导力、个性特征和价值观。
  刘强东指出:“招聘管理者,我会分析他的从业经历,一定要从基层做起的人。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一直念书念到博士,然后直接进入一个超大型企业做工程师,这样的人我不太敢用。另外,如果是招聘高管,他必须要有国内企业工作经验。纯外企经验的,我们不要。如果他大部分时间在外企或国外工作,那我觉得团队融合方面会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看人要像看人物传记一样,要从起点看到终点,从起点看哪些因素影响与决定了终点,从终点反推回来看起点起什么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空降兵候选人的背景吃透,才能准确判断他是不是当前你最需要的人。
  当然,要让空降兵软着陆,除了招聘面试把关以后,还需要做好试用期的着陆计划,即帮助空降兵熟悉业务、融入企业文化,尽快出成绩,从而赢得团队的信任和认可。
其他文献
期刊
三七及其主要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PNS)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传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利用有关凋亡检测技术,观察PNS对LISC增殖、调亡,胶原和层黏连蛋白(LN)合成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探讨PNS抗肝纤维化机制。
期刊
期刊
用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原位杂交检测,控讨hTRT作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标的可能。
期刊
Facebook的高管一直对外宣扬其平台的安全性,他们投入资源并想方设法吸引青少年,却掩盖了他们所了解的副作用。是不是似曾相识?批评者称,大型烟草公司曾经用过同样的套路,这导致美国公共机构对Facebook的怒火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揭露,Facebook自身的研究发现,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可能会损害其最年轻用户的精神健康,但Facebook一直在淡化这项研究。该
期刊
过去几年,私募股权公司无疑发生了重大转变。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4 720亿美元资产)、黑石集团(6 840亿美元资产)、凯雷集团(2 760亿美元资产)和KKR(4 290亿美元资产)等行业巨头更喜欢被称为“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因为这个名称能反映出它们在杠杆收购之外的广泛投资策略。原因是,杠杆收购不仅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也遭到了公众的鄙视。这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演变为机构投资者和大富豪的一站
期刊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本已十分脆弱,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增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的长期结构性矛盾彻底暴露,对全球价值链造成巨大负面冲击。当前,全球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方式出现大变局。  中国作为枢纽处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核心节点,与全球多个辐射点共同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交叉影响。以美國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