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0-02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说话能力尤为重要。说话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听、读、写能力的发展;说话能力低下,会滞后听、读、写能力的提高。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1.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应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的方法是:
  1.1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用词语练习说话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从理解词语说话的能力,让学生首先会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上中高年级后,要求学生不但能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而且还要把这句话说具体。在进行此项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了,能否正确运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授课时,老师可边讲课文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用说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乌鸦的羽毛真的漂亮吗?嗓子真的好听吗?狐狸的话切合实际吗?”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狐狸为什么这样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心里是怎样的?
  1.3利用文中插图练习说话。
  小学生现在用的新编语文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借助插图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利用插图练习说话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能够透过画面的静景想象动景,从人物的神态、表情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将插图的内容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教学《妈妈的账单》时,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彼得母子的表情,想像一下,她们会说些什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4通过复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老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的课文,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强调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允许学生有某些发展与创造,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作适当的取舍,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等生动地复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坚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大有进步。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活动,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训练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大家听。“故事会”不仅让学生讲故事,而且讲完后让大家评论讲的怎么样。“课文表演”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选择角色,设计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专题讨论会”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题目和要求,在会议上口头发表意见。由于语文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爱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搜肠刮肚,或词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由于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表达不清楚以外,更多的则是腹中空空,语言贫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语短意深,信息量十分丰富,启人想象,发人深思,还有文章中那些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深邃的意境,深刻的哲理。让学生理解了,感动了,信服了还不够,特别是那丰富的语言材料,得让学生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吸收语言营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以便做到随时取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有几百篇优秀文章烂熟于胸,学生定能出口不凡。
  4.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说话能力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仅仅靠上语文课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与学生课外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随时纠正学生语意不明,用词不当,使用方言土语,句子不完整等语病,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随时注意语言教育,能不能够抓住语言教育的时机,是能不能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是说话训练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只有在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把说话训练渗透到方方面面,他们的说话能力才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1-02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一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应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所以教师要让教学活动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
【摘要】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体现。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直接的关系。从教学程序的安排到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板书的设计和书写,都体现教师的审美观点。因此,好的语文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给学生以美感,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读 ; 遵路 ; 入境 ; 悟文 ; 勤笔  【中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19-0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笔笔相生、若断还连、似欹反正、行行贯气。创造了汉字行书的最佳体势,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前人对《兰亭序》的专题评说、分析和研究已经可说是汗牛充栋。今天我就从对立、统一以至和谐这个角度来谈谈我对《兰亭序》的欣赏和理解。  一、不同的形态在一个字上的和谐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15-01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新课程的学习  对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而言,许多课文的设置都是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为基础的,它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场景。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场景,再进一步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相似的生活场景,将对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