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是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根本性的标志。精学历史,通晓古今。学习初中历史是培养初中生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怀的主要过程,也是初中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外国发展史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初中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主要渠道。初中历史主要讲述了从中国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世界历史发展概况,为初中生打下良好的历史常识基础和培养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在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多数历史教师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考试涉及的重点内容进行勾画讲解,接下来就是死记硬背,一是比较乏味,二是对于初中生的成长与品德的形成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求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兴趣化、动态化、健康化、探究化和生态化,成为初中生成长的生态化舞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优化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祖国灿烂文化的汇集。学好初中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意义重大,是培养初中生爱国情怀的根基。一个合格的华夏民族子女,应具备历史文化素养,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乡情节。历史上先辈们的优秀品行会深深熏陶初中生,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然而,合格的初中生取决于良好的教师,良好的教师取决于优秀的教学方法,历史课也不例外,优秀的历史教学方法是造就生态课堂的前提,是造就具有历史文化素养的新型青年的前提。
  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良好的教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课堂活跃起来,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识。为此,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探究良好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优化中得以完善,在完善中不断优化。
  1.1 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与其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倒不如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历史教师可以把要讲述的内容要点以提纲形式列出来,并且附加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提纲和问题的指引下,首先把要学的内容要点和问题的答案通过自行探究和合作商讨的方式找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得到的效果远远超过老师拼命地讲述,一是因为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因为学生可以根据提纲理清所学知识点,把握课堂的重点内容。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合作的,是对知识的探索,而非被动地接受。
  1.2 把历史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历史就是生活的写照,历史反映生活,指导人生。历史上不少先辈的光辉形象可以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可以对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加以继承。改革开放的政策对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加以阐述,培养初中生“珍惜美好的生活,为美好的未来而刻苦拼搏”的人生观。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生活风俗可以和目前实际生活进行对比,有助于初中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渊源,代代继承,让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发扬光大。把历史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不仅可以学以致用,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1.3 通过对比教学法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因为历史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前后相承性、相似性的特征,每个朝代的发展规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历史课堂采用对比教学法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采用对比教学法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对比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预先收集好,老师设计好对比的事项和相关问题;二是要善于让学生总结对比规律;三是注重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多项思维。历史课堂采用对比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纵向学习能力,温故而知新,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提升学生的对比能力和概括能力。
  1.4 把静态历史课堂变为动态历史课堂
  静态历史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是倾听者。动态历史课堂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学生是主导者,老师是指导者和旁观者。新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动态历史课堂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把静态历史课堂变为动态历史课堂,一是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与动手能力:包括课前问题的探究、历史背景资料的收集与共享;二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包括知识竞赛、小组竞争、合作探究;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后总结与反馈能力:包括知识概括、问题反馈、自我检验。总之,静态的历史课堂性质是:学生跟着老师跑,动态的历史课堂性质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加强动手动脑能力。
  1.5 侧重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和陶冶情操
  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借古导今,学习先辈的治国经验和为人之道,用来指导我们的当今生活和人生,陶冶我们的情操。比如,可以通过洋务运动引导初中生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做人要有虚心学习的优良品质。可以从历史中的民族大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民族大团结是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民族分裂和内战只能导致国家的落后和其他民族的入侵。同样,一个家族的兴旺在于家和万事兴。可以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畏强敌的生存意识在初中生的脑海中不断潜移默化,熏陶高尚的情操。
  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的意义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有趣,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把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课堂性质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习得。总之,课堂教学方法会在不断优化中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3 结束语
  生活就是历史,历史反映生活,这说明历史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的教训是促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历史的传统是促使民族大团结的关键因素,历史的骄子是人类陶冶情操的模范。学好初中历史是初中生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必经途径,是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途径。而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于不断优化。只有不断优化,才能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开创生态性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钟毅平.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