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梅呀,我腿肿了!”90岁的老父亲给苏梅打来了电话。
  “啊?爸,我今晚就回清河!”
  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刚在省城落地的苏梅立刻决定转乘火车直奔老家。
  今天是周五,单位出差回来,她原打算要在省城的儿子家度过双休日,看护刚满10个月的小孙子。可父亲的这一个电话,使她必须改变行程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好孤独,虽然身边还有两个儿女,但能撑事儿说话儿解个难的还得是她这个家中老大。苏梅两口子两边的老人只剩下这么一个了,住在滨江市的他们,平时几乎每个双休日都不在家住,这周开车回清河老家服侍老父亲,下周乘火车赴省城去看护小孙子。这次因出差耽搁已三周没见父亲了。她马上给丈夫打电话,告诉他下班后直接开车回清河。
  北方的初冬,天黑得早,冷得让人猝不及防。刚下火车,苏梅便被一阵寒风吹得连打几个寒噤。拎着行李出了火车站,她看见丈夫腕挎棉衣站在不远处的路灯下。难得他只要工作不忙,总能陪她回老家。
  推开家门,她看见父亲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心里松了一口气。厨房那边飘来一股炖肉的香味儿,显然是弟弟苏杨在做饭。她知道弟妹没在家,到南方给女儿侍候月子去了。
  “爸,您的腿怎么样了?”她进得门来,便直奔主题。坐到父亲身边开始撸父亲的裤腿。“小腿肿了。”父亲身子后靠,缓慢地将左腿向前伸了伸,任由她探查。她在父亲露出的脚脖子上用食指按了按,一指發白的皮肤陷了下去,很慢地反弹,最后没有复位,留下一点儿塌陷。“有点儿肿,没事儿。看电视时把腿放平,别让它空着。”说着她搬来一只储物凳,把父亲的两腿慢慢抬起,平放在凳上。
  “姐、姐夫,准备吃饭吧!”苏杨的声音混杂着排烟机的噪声从厨房传来。
  “好,小柳来不来吃?”妹妹苏柳就住在这个单元的楼上,每次他们回来,妹妹和妹夫都会下楼,全家一起吃顿饭的。
  “她今晚不来了,去婆婆家了。”
  四口人吃饭。苏梅挨着爸爸,不时地帮助他夹菜。
  “咱爸没事儿,不让他给你打电话,他非打!”苏杨边吃边说着。
  “打就打吧,我也三周没回来了,这次出差时间长了。”
  “正好你们来了,一会儿,吃完饭,我出去一下,一个哥们找我有事儿。今晚你帮咱爸洗澡吧!”
  妈妈去世后,爸爸每周洗澡就由苏梅和苏杨负责了。只要苏梅来,她就会主动帮助爸爸洗澡,想着弟弟、弟妹这么多年来服侍父母不容易,苏梅一回家总是抢着干活。苏梅两口子在老家没有房子,半月回来一次,总是住在弟弟家这个老式的三屋一厨里,虽说是自己的亲弟弟,弟妹又没的说,可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父亲还不肯去滨江市住,说住不习惯。弟妹退休早,可以在家照看父亲,即便她出门去了女儿那里,也还有三班倒的妹妹下楼来时常照看。可她和丈夫都是在职干部,父亲若来滨江住,她只能雇个保姆在家侍奉他,可这又是父亲这辈人十分不情愿也不接受的。
  最初给父亲洗澡,父亲还是害羞的。
  “爸,您都这么大年岁了,身体要紧,我妈不在了,只有儿女给你洗澡了。我虽然是女儿,可也是五十多、快奔六十岁的人了,都当奶奶了,你怕个啥呀?等我们这代人老了,就一个孩子,管他是女儿还是儿子,我们有了病,他们不都得服侍?不要在乎那么多了。在乎自己的身体要紧。您都四世同堂了,多有福啊!等我们这代人就说不定了,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呢!”苏梅一番话说下来,父亲就允了。也不知父亲是理解了她的孝心,还是同情她的老境。但可以确定的是,父亲是真真实实地老了,耄耋之年,老到早已过了“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最亲的人,说什么话他都能听了。她和父亲在一起,有时是在扮演妈妈的角色。
  在给父亲洗澡的时候,她哄着父亲,说是明天要带他去医院看看腰。因为父亲一直以来总是说腰疼。父亲答应了。
  第二天在医院做的相关检查,主要是为了查左小腿的浮肿。她昨天故意淡化浮肿,是为了打消父亲的疑虑。父亲是兵团转业干部,有文化,虽然老了,有些事情心里是明白的。
  检查结果出来了,还好,静脉炎,医生给开了中药。
  “爸,您的腰还是老病,回家每天坚持用微波治疗仪理疗就行。大夫顺便给您看了看腿,没事儿,开了点中药说回去吃就行。平时在家坐着把腿放平,别总是空着。”苏梅大声对父亲说。
  “行,没事儿就好!省得麻烦你们。”父亲对苏梅、苏柳说。
  “趁小杨没来,我跟你说个事儿。”父亲又压低声音说。苏梅、苏柳互相看了一眼,没作声,等着父亲下句的分解。
  “小杨帮我存钱,说是帮我买了理财产品。都一年了,也没见利息,不告诉我挣了多少钱,小梅,你说这事儿怎么办啊?”苏梅听了,与苏柳相视一笑。
  “爸,您就放手让小杨替您存着吧,他一个大男人不愿意总去银行折腾这钱,可能买了长期的。现在的理财产品利息都不高,挣不了几个钱。他不过是嫌麻烦不愿意经常查看利息罢了。再说了,爸,我和小柳都不缺钱,您就算是把您的钱连本带利都给了小杨,我们也不在意,不会挑您的。”苏梅说。父亲现在最常说的就是这两个话题,一个是病,一个是钱。每见面必提及。姐弟三人都习惯了,总是不厌其烦地劝导、说服、安慰。可每每不尽如人意。
  丈夫开车,四人一同回家。一路上,父亲还在跟苏梅告苏杨的“状”。姐妹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苏梅时常拿出手机中小孙子的视频、照片让父亲看。父亲一会儿眯着眼高兴地看重孙子,忘记了絮叨;一会儿又大睁着眼,想起些事儿来,接着絮叨。
  回家后,姐妹俩一边服侍父亲服药、做理疗,一边开始帮助父亲解决路上他提及的两个“难题”。主意都是苏梅的。一个是帮父亲把4000元钱存到折上。这钱是上月父亲过90岁大寿时,孙男侄女们给的,父亲凑成整数想让苏杨帮着存起来,苏杨没当回事儿,一直没去存。苏梅接过父亲从枕头里翻出来的折和钱,让苏柳去存上。另一个是让父亲每天都能喝上鲜榨果汁。榨汁机是妈妈在时苏梅特意托人从韩国买回的。弟妹没在家,苏杨嫌麻烦不愿榨,只给父亲买香蕉和面苹果吃。苏梅打算让苏柳把榨汁机暂时拿回家,每天榨一杯鲜果汁给父亲送来,这样父亲就可以吃到各种新鲜的水果了。可父亲听说要让苏柳每天给她送果汁,却不同意,又说他就爱吃香蕉和苹果了。苏梅灵机一动,趴在父亲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父亲就点头同意了。
  周日下午,苏梅和丈夫开车返回滨江市。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看着两侧光秃秃的树干簌簌滑向车后,苏梅开始眼晕、头晕,不一会儿胃里就翻江倒海。终于,忍不住了,停车,下车,急走到路边排水沟处,哇哇大吐。然后,抚着前胸后背缓了好一阵子。
  快到家时,父亲来了电话,问到家了没有。苏梅说,到家了。那就好好休息吧,父亲说。我腰还疼,父亲又说。爸,我腰也疼了,岁数大了,坚持做理疗就会好的。
  妹妹打来电话,姐,爸给我二百元钱说是买水果的钱,还说每月都给。好,给你就拿着,天天送果汁就行,苏梅说。
  回到家,她即刻倒在沙发里,觉得自己像一摊泥,浑身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她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像是昏了过去……
  责任编辑/文媛
其他文献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技术引领发展——教育技术理论创新与实践”。我觉得,这个主题很好,技术引领发展,技术更要促进发展。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手脑并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进手脑并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拥有很多个“世界第一”,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同志也津津乐道于中国的这些“世界第一”。但是,我觉
《梅花魂》是一篇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是归侨女作家陈慧瑛的作品。作者从小在新加坡(文中称作星岛)长大,颇受外祖父洪镜湖老先生的影响,所以对老先生印象十分深刻。老先生是晚清举人,后下南洋做生意,定居新加坡。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影响,老先生有很浓重的文人气质,能书善画,喜爱传统诗词、收藏等,如今旅居他乡,难以归国,暮年垂泪,心中之情着实浓郁。  文中借用五件很有代表性的小事,讲述了外祖父思乡落泪和托
甲骨文“彐”是右手,发展演变到楷书,除了变形为“又”字,还分化出了“彐”“彐”两个偏旁。这二者的细微差别是:凡有插笔穿过时,都写成向右出头的“彐”,如“聿、秉、唐”;凡无插笔穿过的都写成不出头的“彐”,如“扫、慧、雪”。由此也可看出,“彐”是独立部件,“彐”不是,它必须与某个插笔“合作”才能构成字或作部件。本文选析由“彐”构成的常用字。  一、“彐”的两个意思  (一)表示手  1.妻  甲骨文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和充分的朗读理解诗意,联系作者生平资料与写作背景理解三首诗所想展现的人物品格。  教学重难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作者想表达的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墨梅导入,了解写法  1.出示古诗,直接导入  同学们,两千年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篇古诗词精品,在这些诗词中,有些作品作者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表达自
《被压迫者教育学》纪念版“引言”中引用了弗莱雷的一段坚定的主张:“对知识客体的好奇心以及对阅读理论性读物和进行理论性讨论的意愿和开放性至关重要。”“序言”中说“不论是哈佛大学的讲坛上,还是半文盲的乡村农妇之间,都在讨论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也愿意把我的体会、观点和大家一起讨论。  解放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初读第一章,我明白了“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種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
摘 要: 本文通过课堂测试、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发现:“激越四段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该教学法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独立学院“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激越四段式”教学法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教学应用 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以下简称“古代小说”)课程为我校中国语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美食吗?  生:我喜欢吃土豆。土豆很美味。  生:我喜欢吃澳洲西冷牛排。  生:我比较喜欢吃红烧肉。  生:我喜欢吃柠檬,因为我喜欢吃酸的。  师:你看,喜欢吃肉的、蔬菜的、水果的,都是吃货。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拍出来以后,深受广大吃货喜爱,好多年过去了依旧让人念念不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深受广大吃货喜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摘要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中国电影音乐风格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对电影音乐艺术具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 民族性 电影音乐 中西结合 流行性    音乐是用声音在流动中的组合来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同于可以用色彩来描绘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美术,亦不同于可以叙述各样事件的文学,在所有艺术类型中,它最接近于主体感情与精神的艺术,是表现艺术的极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配合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读童谣,激发阅读兴趣。  2.借助插图,联结生活,理解童谣的内容。  3.发现“颠倒歌”的特点,并尝试创编“颠倒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走进封面,认识“颠倒”  1.走进封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看这里。(出示)  快乐读书吧,  读书快乐吧,  快快读书吧!  师:今天跟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源于一系列好的问题,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会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不仅能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核心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核心问题,是相对于教学中那些内容浅显、提问过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