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机器人胸廓内动脉(ITA)游离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技术学习曲线和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中期通畅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例机器人ITA游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4例,女46例;年龄33~79(58.7±10.1)岁。术前64层螺旋CT(64-MSCT)检查双侧ITA,术中使用机器人手术系统、骨骼化法游离单侧或双侧ITA。获取ITA后,根据靶血管情况行非体外循环、全机器人或侧胸壁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数曲线回归分析建立机器人ITA游离学习曲线。术后1~5年复查64-MSCT,明确动脉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1例患者因重度胸膜粘连改为正中开胸,其余患者顺利接受机器人ITA游离:190例左侧ITA(LITA)游离,5例右侧ITA(RITA)游离,4例双侧ITAs游离,无ITA严重损伤而弃用病例。单侧IT A游离时间为16~ 70(35.8±8.7)min,ITA游离时间的学习曲线为:y(min)=58.0-5.3ln(x)(r2=0.33,P<0.01)。术后第1年和2年时ITA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8.1%和97.8%,术后3至5年的通畅率未见下降。
结论克服学习曲线后,机器人系统可安全高效地游离ITA,动脉桥血管的中期通畅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