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已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yA)治疗后发现银屑病皮损有复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yA)治疗后发现银屑病皮损有复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数个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某些曲霉的分类鉴定和流行病学研究。分辨力强、应用较多的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和电泳核型分析等。这些方法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们在曲霉分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认为,由于正常毛母质的生长期过程受到破坏,导致毛母质瘤的发生,而凋亡则是调节生长期的重要机理。bc1-2是一种抑制良、恶性肿瘤凋亡的原癌基因,也是正常毛囊生长发育中的关键因素。
系统性硬皮病(SS)的特点是受累器官中胶原过度聚集。胶原合成和降解的血清学标记――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ICTP)均可测定。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97例活动性S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ⅢNP水平,其中25例还检测了ICTP和PICP。
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及细胞因子的异常;Th1/Th2细胞比例的改变及T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异常。上述异常与B细胞的活化有关联。
氧对于需氧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终末受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当氧的浓度超过大气中的浓度时,则会产生毒副作用。这可能是产生了氧自由基的缘故。
免疫荧光是一常用于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BP)在内的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病理技术。直接免疫荧光需用新鲜冰冻组织,不适用于回顾性研究。
重点叙述了近年来有关掌跖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分类和相关综合征。讨论了治疗的选择。对某些类型的掌跖角化病作了超微结构研究和生化分析,这些将有助于皮肤角化病的分类。
作者研究了血液透析(HD)6个月至18年后14例患者的皮肤活检,以了解HD持续时间对皮肤及毛细血管的影响。选择除持续性尿毒症外,无已知影响皮肤及毛细血管疾病的患者做皮肤活检。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范围30~55岁。该研究实施时,所有患者都予以治疗,使平均尿素水平降低55%~60%。在光滑无毛发、无有功能血管通道的前臂皮肤作活检(3.5mm)。
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症状是因组胺及前列腺素D2(PGD2)产生过多所致。作者采用质谱法测定患者尿液中组胺代谢物――NT-甲基组胺及PGD2代谢物PGD2-M(9α,11β-二羟-15―oxo-2,3,18,19-tetranorprost-5-ene-1,20-dioicacid)排泄量。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17人,均经组织活检证实,其中15人行骨髓活检以评估系统受累情况。
作者报告1例因外用维甲酸而发生神经和精神症状,停用后则症状消失。1例女性,39岁,除轻度忧郁和慢性丙型肝炎外尚健康。本次就诊主诉头痛、记忆力减退,步行、驾车及工作时不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