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精准推送等功能的实现,个人信息具有了经济价值,有人说正是因为个人信息的流动,才使互联网活了起来.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尚处在高校中的学生群体尚未与社会有过多接触,辨识能力缺乏,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去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但仍很模糊,甚至不知道哪些信息属于自己的隐私,应该怎么去保护.所以如何在数字经济下寻求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就有了必要.
其他文献
专家证人制度开始引入我国,国内的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向科学证据可靠性的研究,但都没有用科学哲学理清科学证据可靠性标准.苏珊·哈克创设的基础融贯论足以阐释科学证据的可靠
[摘 要]从“智慧党建”理念的提出背景、智慧党建云平台框架体系的建构、智慧党建实践创新、智慧党建模式形成等角度回顾了智慧党建的发展历程,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强调应重视智慧党建云平台的内涵建设,充分使用智慧党建云平台的“智慧”功能,线上党建与线下党建有机融合等,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智慧党建”;党建信息化;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
[摘 要]在工業4.0时代,技术进步对推动经济发展愈发重要,同时也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构建一个要素市场与劳动收入关系的数量模型发现,如果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则在要素变化率为正的情况下,垄断利润率对劳动收入份额起负向作用,而工资谈判能力起正向作用;如果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人均资本变化率、劳动边际产出的劳动弹性与技术进步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在此基础上,对1995年至2016年间中国
贪污案件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直接涉及罪与非罪,在该罪构成要件中处于核心地位.因立法的不尽完善和司法人员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司法实践的同案不同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