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10年间蒙古栎胸径生长规律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蛟河辖区内0.06hm2面积内126株样木进行统计分析,样木前期平均胸径=12.8cm,样木后期平均胸径=14.0cm,样木净生长量=1.2cm,年均生长量约为0.12cm。整个样地林木生长符合幼龄林生长规律,生长量随着生长基数的增加而增加,生长量最小的径阶为6cm径阶,平均生长量约为0.5cm,生长量最大的径阶为26cm径阶,平均生长量为2.5cm。生长量主要集中在0.7cm-1.7cm范围内,该范围共有样木79株,约占样木总数的63%,峰值出现在1.0cm處,整体分布规律符合近正态分布。
  [关键词] 蒙古栎 生长量 胸径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134-02
  蒙古栋(学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为落叶乔木,高达30m。小枝无毛,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19cm,先端短钝尖,基部楔圆或耳状,粗钝齿7-10对,幼叶沿脉疏被毛,老叶近无毛,侧脉7-11对[1]。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因此,森林生态系统对地球上的生物,特别是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林分直径分布指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林木按径阶分布状态,对于林分的材种结构、直径分布、断面积、材积以及这些因子生长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是编制林分出材量表、林分生长过程表或收获量表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估林分经济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预测未来林分直径结构,研究和推断相关因子的结构规律,制定、检查营林技术措施效果的依据[3]。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蛟河市东靠敦化市,南与桦甸市毗邻,西与永吉县、吉林市区隔送花江相望,北接舒兰市、五常县,辖区面积6050平方千米[4],地理坐标为东经126o44’-128o00’,北纬43o12’-44o09’之间[5],全局含有巨大的林产品资源,是吉林省较大的林业资源库。
  1.1 样地设置
  2004年在蛟河市辖区天南林场内选择53年大小的天然蒙古栎幼林龄作为研究对象,设置24.49m×24.49m大小的正方形样地一块,样地垂直投影面积为0.06 hm2。对样地内样木胸径≥5cm的林木进行编号,同时记录样地中心点的GPS值,最后对样地内每株检尺样木根据垂直投影,在正方形记录纸上按照编号依次点点位并做样木标注,以备样地复位之用[6]。
  1.2 数据采集
  2004年和2014年分别根据样地内样木号进行检查,检查记录采用每木真值检尺,记录保留一位小数。
  1.3 研究方法
  根据样地内样木胸径分布特征对样木前期胸径进行分段处理,分段区间采用2cm一个区分段,共分为12个区分段,根据分段结果和样木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根据样木生长量绘制生长量回归曲线,结果见图2。根据生长基数(前期样木胸径)和生长量相互关系协同样木生长量回归曲线共同研究样木胸径与生长量分布规律,进而研究该地区蒙古栎幼龄林生长规律。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数据库软件,图像可视化采用Sigmaplot10.0软件。
  2 研究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该研究区域内(0.06hm2)两期同时存活的样木共计126株,其中蒙古栎125株,椴树1株,样木前期平均胸径D1=12.8cm,样木后期平均胸径D2=14.0cm,样木净生长量d=1.2cm,样木年均生长量约为0.12cm,没参与统计的样木共3株,其中1株为“负”增长样木,根据现地调查该样木现地生长情况良好,暂定为胸径错测木,另外2株为新进阶的样木,2株均为蒙古栎,样地内所有样木均有所增长,没有出现“零”增长的样木。样地内两期胸径最大的样木同为178号,前期胸径28.4cm,后期胸径29.4cm,生长量为1.0cm,样地内生长最快的样木为119号样木,净生长量为2.6cm,生长最慢的样木有2株,分别为207号样木和212号样木,净生长量均为0.2cm,均为被压木,剔除1株胸径错测木,所有调查数据均符合林木生长规律。
  3 结果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研究地蒙古栎幼龄林十年间生长量和其他相关研究相比较小,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林分所处的生长阶段决定的,同时由于蒙古栎自身属于硬阔木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林木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整体生长符合幼龄林生长规律,生长量随着生长基数的增加而增加,生长量最小的径阶为6cm径阶,平均生长量约为0.5cm,林木整体上随着生长基数的增加生长量也在逐步增加,生长量最大的径阶为26cm径阶,平均生长量为2.5cm。由图2可以看出该样地生长量主要集中在0.7cm-1.7cm范围内,该范围共有样木79株,约占样木总数的63%,峰值出现在1.0cm处,整体分布规律符合近正态分布,由于林分所处阶段的特殊性,该研究区域大径阶样木较少,大于25cm的样木前期只有2株,后期也只有3株,样木整体均属于小径阶样木范围,林木胸径整体分布规律和林木生长量整体分布规律均符合林木生长特性,和以往林业前辈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李文英.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2]霍天阳.基于生物量的十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宁波.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4]杨笑冰.蛟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75.
  [5] 耿郁,刘富裕.蛟河市城区水资源状况浅析[J].吉林水利,2010,341(10):11-14.
  [6]王磊,李长浩等.和龙林业局人工落叶松林十年间生物量变化情况研究[J].绿色科技,2003,10:11-13.
  作者简介:韩雪(1981-),吉林长春市人,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等相关工作。职称:中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从一个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国性的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城县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生活现状和市民化态度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阳城县及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解决。
爱辉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北端,地理位置:北纬49度39分--50度51分,东经125度52分--127度39分,北与呼玛相邻,南与孙吴接壤,西与嫩江郊界,东以黑龙江主航道与俄罗斯阿穆尔洲为界。大豆是爱辉区主栽的作物之一,为了摸索出适宜于我区大豆栽培技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39-01  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一展清)是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由3.3%噁唑酰草胺和16.7%灭草松复配的高效稻田除草剂。为明确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的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与安全性,我们于2015年对该药剂进行了大田试验,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
[摘 要] 木材检验作为林业基础工作之一,其同时也是木材供产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木材运输检验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木材检验技术来检验木材,可以了解木材需求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违法运输珍贵木材等情况,从而保护我国深林资源,更好发展林业。基于此点,本文将以浙江丽水木材运输检验为例,分析木材检验技术在木材运输检验中的作用。  [关键词] 木材检验技术 木材运输检验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787 [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40-02  1 田间设计参试品种8个  对照品种 威芋3号, 随机区组 排列,重复3 次,行长4.5m,行距 60cm,株距30cm,5行区,小区面积13.5m2。  2 试验期间气象和地理数据  2.1 气象数据  2015年3月平均最高温度14.7,平均最低温度10.4,平均温度12.0,降
[摘 要] 农村散养家禽防疫难、防疫质量参差不齐、散发家禽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均衡发展。新常态下,控制农村散养家禽疫病,稳定农户散养家禽生产,实施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关键词] 散养家禽防疫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52-01  “精准扶贫、畜牧先行”畜牧产业具有“时间短、资金平、见效快”的特点
2015年辽宁省寒富苹果栽培面积达150余万亩,其中绥中县寒富苹果栽培面积18万亩,约占全省栽培面积的12%左右。同年,辽宁省农委、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全国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了《辽宁省高效精品果园建设项目》。2015年辽宁省高效精品果园项目区,绥中县占5个,其中大苗新植园1个、低效改造园3个、品质提升园1个。绥中县5个项
[摘 要] 对于桃树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防治,就是将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一起运用,尽可能的将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经济损失的防治体系。实际上,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要想采取单一性的防治措施,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治理效果是很难实现的。基于综合防治的理念,将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多方
[摘 要]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是确保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运城市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运城市 绿色防控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摘 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根据本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条件,进行小麦的高产栽培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61-0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各地有所不同,但就黑龙江省小麦高产栽培,要做到六个坚持、把好六个环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