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公民凯恩》的不朽价值取决于它的艺术风格和人性主题两个方面。影片开创性的使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方式,映照了一个自由生命被彻底物化的过程。
关键词 叙事方法 自由的生命 物化的奴隶
《公民凯恩》是1940年代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的威名作。影片讲述了“一个几乎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的人”的故事。凯恩是一个获得了巨大财富的报业大亨,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爱情都失意最终在自己宫殿般的私人庄园里凄凉死去的老者。记者汤姆逊带着追寻“玫瑰花蕾”的使命,逐次对凯恩生前的几位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进行访问,从不同的角度拼凑出了这位典型的美国成功人士不为外界所知的一生。
影片自公映以来在世界电影史上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公民凯恩》的不朽价值来源于它的叙事方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
一、纪实化的叙事方法
《公民凯恩》是一部传记体的影片,导演在叙事手法上做了大胆突破。安德烈巴赞把《公民凯恩》说成是“一篇关于方法的著述”,因为它的方法保罗万象。其中,纪实化的叙事方法是其体现之一。
(一)多视角、多时空的手法
导演彻底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有序完整的时空结构和以情节因果关系为主线的传统叙事模式,变封闭式明确表意为开放式自由诠释。影片通过对凯恩生前监护人撒切尔、同事波斯汀、好友李兰德、第二任妻子苏珊以及管家雷蒙等不同受访人的陈述与回忆而展开,每个人的讲述从不同的侧面为故事提供和积累了互为补充的信息。通过这种并列互补的多重视角,几个相互间毫无逻辑关联的闪回组合在一起,在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的交错中,主人公性格的不同侧面都得到了生动呈现,一个多层次、多纬度、全方位、复杂立体的凯恩形象呼之欲出。影片中舞台剧似的全景镜头和拍摄角度的迅速转变以及多样的灯光效果与导演的这种在不同时空中转换的多重视角叙事方式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这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纪实色彩,堪称是电影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二)景深镜头的巧妙运用
与不断切换的蒙太奇相比,景深镜头能更好的保持时空统一,增强影片真实感《公民凯恩》开了在一部影片中反复多次运用景深镜头的先河。比如记者汤普逊第一次去采访苏珊,遭拒后他来到门外打电话。近景是汤普逊正在跟编辑部汇报自己明天的行程计划,中景处是苏珊身边的工作人员在门内等待着汤普逊,远景是喝过酒的苏珊痛苦埋头趴在桌子上。镜头透过玻璃门,把同一时空中的三个角色的不同状态同时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景深镜头使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同时让观众在同一时空下把不同的事物尽收眼底,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二、自由的生命——被物化的奴隶
《公民凯恩》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广涉权利、财富、政治、道德、爱情等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严肃问题。影片中凯恩由一个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创业青年,最终沦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走向毁灭,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影片含而不露地将现代社会问题提升到了人性的哲学高度。
(一)自由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其中,精神自由是生命自由的最高境界。凯恩无拘无束追逐自由快乐的童年时代因为母亲一个把他转交给撒切尔监护的决定戛然而止,成年以后的凯恩在继承了母亲留给他的一大笔财产后,冒着亏损的危险办起了《问事报》。他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利益,无情攻击政治的阴暗面,甚至连自己占有很大股份的一家公司的丑闻也不放过。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活动家,凯恩都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在新闻界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的遭人憎恨,也没有人像他那样的受人欢迎。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决定我该怎么做,那就是我自己”,年轻的凯恩为生命和精神的自由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被“物化”的奴隶
到1892年,凯恩拥有三十七份报纸、十三份杂志和许多广播电台。他的产业象是一个国度中自成体系的小王国。他自己拥有从殖民地运来的商品仓库、造纸厂、房地产、工厂、森林、远洋轮渡等。
随着物质财富的飞速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凯恩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变化。他为自己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庄园,里面有用两万吨大理石构筑的各种宫殿、当时最大的动物园、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但是物欲的满足并没有给凯恩带来真正的快乐,和物质上的极度富有相映照的恰恰是内心快乐的极度缺失。母亲去世以后,他把自己童年时代用过的一些旧物收藏在曼哈顿金库里。即便是在事业的鼎盛时期,他也会时常去那里寻找自己逝去的青春和记忆中的那段真正快乐的时光。年老的凯恩,在苏珊离他而去之后,歇斯底里地摔碎了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唯独把一个飘雪的水晶球紧紧得握在手里,因为那是陪他走到生命尽头的“rosebud”。
凯恩私人庄园里的收藏品足可布置九个博物馆。他可以借助货币占有自己所喜欢的一切。但是,当一个人过度沉浸于“物”的世界时,结果往往便是被物化。他用金钱买来了苏珊的爱,并耗资300万为她建起了歌剧院,不惜代价想让没有唱歌天分的她成为歌星。当苏珊接受不了演出的失败而决心退出时,凯恩为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强制苏珊继续练习唱歌。他剥夺了苏珊作为一个人的人格自由,在凯恩的眼中,苏珊只是自己形象的延续而已。当苏珊忍受不了凯恩的自私与虚伪决意离开时,向来为所欲为的凯恩竟然放下个人尊严,苦苦请求她留下,当然他要挽回的并不是自己的爱,而仅仅是他一直在极力维护的个人形象。但是最终,凯恩还是失去了他曾经得到的一切。
影片在凯恩临终前“rosebud”的喃喃自语中开始,继而为寻找答案开始追问和猜测,最终,童年时代的凯恩曾经玩过的雪橇在跳跃的火苗中燃烧,雪橇上“rosebud”的字样在火焰中渐渐明了。结尾是无语的,但其悲剧感是震撼人心的。“玫瑰花蕾”是影片为我们精心制作的一个象征物,它象征着人性的美好和自由,象征着所有在追逐的途中永远逝去了的快乐时光。
凯恩用一生的奋斗为自己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私人庄园-仙那都王国,而最后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囚禁自己自由灵魂的牢笼而已。凯恩正是在追求物质满足的途中迷失了本性,从而变成了物的奴役,因此一直在郁郁寡欢中过着一种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的“痛苦中的安乐生活”。
《公民凯恩》在电影艺术上的大胆变革和对人性主题的首次切入,划时代地开创了现代电影的风貌,对此后的整个电影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叙事方法 自由的生命 物化的奴隶
《公民凯恩》是1940年代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的威名作。影片讲述了“一个几乎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的人”的故事。凯恩是一个获得了巨大财富的报业大亨,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爱情都失意最终在自己宫殿般的私人庄园里凄凉死去的老者。记者汤姆逊带着追寻“玫瑰花蕾”的使命,逐次对凯恩生前的几位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进行访问,从不同的角度拼凑出了这位典型的美国成功人士不为外界所知的一生。
影片自公映以来在世界电影史上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公民凯恩》的不朽价值来源于它的叙事方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
一、纪实化的叙事方法
《公民凯恩》是一部传记体的影片,导演在叙事手法上做了大胆突破。安德烈巴赞把《公民凯恩》说成是“一篇关于方法的著述”,因为它的方法保罗万象。其中,纪实化的叙事方法是其体现之一。
(一)多视角、多时空的手法
导演彻底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有序完整的时空结构和以情节因果关系为主线的传统叙事模式,变封闭式明确表意为开放式自由诠释。影片通过对凯恩生前监护人撒切尔、同事波斯汀、好友李兰德、第二任妻子苏珊以及管家雷蒙等不同受访人的陈述与回忆而展开,每个人的讲述从不同的侧面为故事提供和积累了互为补充的信息。通过这种并列互补的多重视角,几个相互间毫无逻辑关联的闪回组合在一起,在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的交错中,主人公性格的不同侧面都得到了生动呈现,一个多层次、多纬度、全方位、复杂立体的凯恩形象呼之欲出。影片中舞台剧似的全景镜头和拍摄角度的迅速转变以及多样的灯光效果与导演的这种在不同时空中转换的多重视角叙事方式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这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纪实色彩,堪称是电影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二)景深镜头的巧妙运用
与不断切换的蒙太奇相比,景深镜头能更好的保持时空统一,增强影片真实感《公民凯恩》开了在一部影片中反复多次运用景深镜头的先河。比如记者汤普逊第一次去采访苏珊,遭拒后他来到门外打电话。近景是汤普逊正在跟编辑部汇报自己明天的行程计划,中景处是苏珊身边的工作人员在门内等待着汤普逊,远景是喝过酒的苏珊痛苦埋头趴在桌子上。镜头透过玻璃门,把同一时空中的三个角色的不同状态同时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景深镜头使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同时让观众在同一时空下把不同的事物尽收眼底,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二、自由的生命——被物化的奴隶
《公民凯恩》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广涉权利、财富、政治、道德、爱情等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严肃问题。影片中凯恩由一个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创业青年,最终沦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走向毁灭,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影片含而不露地将现代社会问题提升到了人性的哲学高度。
(一)自由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其中,精神自由是生命自由的最高境界。凯恩无拘无束追逐自由快乐的童年时代因为母亲一个把他转交给撒切尔监护的决定戛然而止,成年以后的凯恩在继承了母亲留给他的一大笔财产后,冒着亏损的危险办起了《问事报》。他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利益,无情攻击政治的阴暗面,甚至连自己占有很大股份的一家公司的丑闻也不放过。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活动家,凯恩都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在新闻界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的遭人憎恨,也没有人像他那样的受人欢迎。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决定我该怎么做,那就是我自己”,年轻的凯恩为生命和精神的自由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被“物化”的奴隶
到1892年,凯恩拥有三十七份报纸、十三份杂志和许多广播电台。他的产业象是一个国度中自成体系的小王国。他自己拥有从殖民地运来的商品仓库、造纸厂、房地产、工厂、森林、远洋轮渡等。
随着物质财富的飞速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凯恩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变化。他为自己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庄园,里面有用两万吨大理石构筑的各种宫殿、当时最大的动物园、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但是物欲的满足并没有给凯恩带来真正的快乐,和物质上的极度富有相映照的恰恰是内心快乐的极度缺失。母亲去世以后,他把自己童年时代用过的一些旧物收藏在曼哈顿金库里。即便是在事业的鼎盛时期,他也会时常去那里寻找自己逝去的青春和记忆中的那段真正快乐的时光。年老的凯恩,在苏珊离他而去之后,歇斯底里地摔碎了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唯独把一个飘雪的水晶球紧紧得握在手里,因为那是陪他走到生命尽头的“rosebud”。
凯恩私人庄园里的收藏品足可布置九个博物馆。他可以借助货币占有自己所喜欢的一切。但是,当一个人过度沉浸于“物”的世界时,结果往往便是被物化。他用金钱买来了苏珊的爱,并耗资300万为她建起了歌剧院,不惜代价想让没有唱歌天分的她成为歌星。当苏珊接受不了演出的失败而决心退出时,凯恩为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强制苏珊继续练习唱歌。他剥夺了苏珊作为一个人的人格自由,在凯恩的眼中,苏珊只是自己形象的延续而已。当苏珊忍受不了凯恩的自私与虚伪决意离开时,向来为所欲为的凯恩竟然放下个人尊严,苦苦请求她留下,当然他要挽回的并不是自己的爱,而仅仅是他一直在极力维护的个人形象。但是最终,凯恩还是失去了他曾经得到的一切。
影片在凯恩临终前“rosebud”的喃喃自语中开始,继而为寻找答案开始追问和猜测,最终,童年时代的凯恩曾经玩过的雪橇在跳跃的火苗中燃烧,雪橇上“rosebud”的字样在火焰中渐渐明了。结尾是无语的,但其悲剧感是震撼人心的。“玫瑰花蕾”是影片为我们精心制作的一个象征物,它象征着人性的美好和自由,象征着所有在追逐的途中永远逝去了的快乐时光。
凯恩用一生的奋斗为自己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私人庄园-仙那都王国,而最后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囚禁自己自由灵魂的牢笼而已。凯恩正是在追求物质满足的途中迷失了本性,从而变成了物的奴役,因此一直在郁郁寡欢中过着一种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的“痛苦中的安乐生活”。
《公民凯恩》在电影艺术上的大胆变革和对人性主题的首次切入,划时代地开创了现代电影的风貌,对此后的整个电影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