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很多,要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學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这里,本人就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浅谈一下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转化
  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能力差些的,我们视为学困生。作为学生,谁也不想成为学困生,因此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原因,怎样转化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我个人从学生的思想转化入手,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对待学困生要爱心感化,树立自信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切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对他们倾注全部的爱心。要耐心帮助他们,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同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朋友,潜移默化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使“学困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中真正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和愿望。
  二、对待学困生要适度降低要求,才能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学困生学习数学时不良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预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分层布置,不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题目虽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常注意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应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我们要不断激发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学习的信心,因此,适度降低要求,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外,还要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四、要对他们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学通常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困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原本使用的教科书,只适用于智力正常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在课程难度、设置上不适用于学困生的发展。所以在接手学困生多的班级时候,要通过从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差异,并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与之相应地提出不同的目的、要求,并使用“扬弃”的方法,在原教材中选出适合于他们的学习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关系,将它们归类组合,重新整理成教材供他们学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学困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五、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能激发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只有对他们抱以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时,常常对学困生投去一束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用爱唤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之余,要经常找他们促膝谈心,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帮他们补课,为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高兴。
  六、对待学困生要引发学习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可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教师与他们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例如,简单的问题可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应给予鼓励,表示祝贺;对学困生的作业,应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若不失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使“学困生”真正由厌学变为乐学。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恒心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对待,不但要眼中有学生,还要心中有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用心灵的阳光去打开学困生冷漠而紧闭的心灵大门,用教师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去陶冶学困生,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他们就能迈出与同伴同步,与时代同步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月10月。
  2、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以生为本。”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唯“读”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主题的情感美,欣赏语句的形式美,领悟人物的形象美,拓展想象的意境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读’领风骚”是一个听来的词语,把它用到语文学习中,我觉得恰到好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降临,“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培养 教学 中学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 直接交流。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中的问题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由于学
德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大约二分之一孩子的才能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家庭就要担负起教育孩子学习的任务,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当每次考试结束后,分数就是孩子学习情况的反映。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无可厚非,成绩好,当然欣喜,成绩低下时,情况就不同了。有的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如临奇耻大辱一般。这些做法都不妥。我认为:家长应当心平气和的和
期刊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听课内容所记的摘要,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课后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学习资源之一,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学生课堂笔记记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育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优秀的课堂笔记可以使学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听课质量,方便日后的复习,对于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同学来说,记笔记还可以集中注意力…
期刊
要想做好英语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协同发展.基于此,以小学英语课程为例,探究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我国医改工作不断深化推进,“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但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处于深水区,公立医院财政补偿
学位
摘要:區域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落实地理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尝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区域地理 情境教学 策略  一、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这样,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理就成为地理试题命制的切入点。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