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作连词三辨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有名词、动词、连词、通“惟”用作副词和助词四个义项。当其用作连词时,有“转折”或“让步”之译,究竟应该把它所在复句译为转折复句还是让步复句,的确具有一定的辨析难度,若首先辨标志,其次辨人称,最终辨时态,用时态把关,应该可以化难为易。
  关键词:虽;转折;让步;三辨
  文言文中“虽”的繁体字为“雖”。《汉语大字典》在“雖”字后注了四个义项。一是名词。根据《说文·虫部》:“雖,似蜥蜴而大。”意为象蜥蜴有花纹身体大的一种虫,一说水蜥蜴。又名石龙子,通称四脚蛇。二是动词。《玉篇·虫部》:“雖,推也。”三是连词。《玉篇·虫部》:“雖,两设也。”即表示“转折”或“让步”两种复句关系。四是通“惟”,用作助词和副词。如:⑴虽敝邑之事者君,何以不免?(《左传·文公十七年》)句中“虽”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全句可译为“敝国这样事奉贵国国君,为什么不能免罪呢?”。⑵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句中“虽”是副词,相当于“仅、只”,全句可译为“譬如在平地上堆山,只倒下一筐,如果前进了,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其中一、二、四等义项一般不会含糊。而我们在翻译文言句子遇到“虽”作连词时,到底是将其译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呢,还是将其译为表示让步关系的关联词?辨析起来难度的确很大。笔者推敲并翻译很多文言句子后发现三条规律。现介绍于后,供同行和同学们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恳请纠正。
  一辨标志。“虽”后若有“而”“然”“则”之类的词语同它呼应,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一般为转折关系;“虽”后若有“犹”“亦”之类的词语与之呼应,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一般为让步关系。例如:
  ⒈ 转折关系:虽……而(然、则)……=虽然……但是……
  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渔夫船夫虽然知道(真相)但是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传布真相的原因啊。
  ⑵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译:普鲁士王国和法国的战争,虽然已成为过去的事,但是那事情是确凿而有根据的。
  ⑶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高启《书博鸡者事》)
  译:看来袁州太守虽然能得民心,但是沾沾自喜,轻视上级,他的灾祸并非外因造成。
  ⑷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译:灌婴虽然年纪小,但是数次尽力征战,(朝廷)就封了灌婴担任中大夫。
  ⑸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译:元军虽然外表尊敬我,但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⒉ 让步关系:虽……犹(亦)……=即使……也……。
  ⑴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译: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不可效法。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译:只要是我内心追求的理想,即使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悔。
  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周《庄子·逍遥游》)
  译:这即使不用步行,也还是要凭借风力。
  ⑷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黄宗羲《原君》)
  译:虽然这样,假使让后继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份产业,使它永远传下去,也就不必对他们将天下据为私有感到奇怪了。
  ⑸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译:即使凭司马迂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能为(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
  二辨人称。含有虚词“虽”的文言句子,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的,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往往为转折关系,一般可将全句翻译为转折复句。含有虚词“虽”的文言句子,叙述人称非第一人称的,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往往为让步关系,一般可将全句翻译为让步复句。
  ⒈ 第一人称:我、吾等=虽然……但是……
  ⑴小大之狱,(我)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译:大小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还是要根据实情处理。
  ⑵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我)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译:秦军早晚要横渡易水,虽然我想长期侍奉您,但那怎么可能呢?
  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我虽然不聪明,但是也请允许我尝试。
  ⑷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唯独害怕廉颇将军吗?
  ⑸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译: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下万人。
  ⒉非第一人称:你、他等=即使……也……。例如:
  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译:推究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林嗣环《口技》)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用指弹出其中一种声音。
  ⑶是疾易传染,遘者虽亲属,不敢同卧起。(方苞《狱中杂记》)
  译: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
  ⑷虽(他)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译:虽然他的才华远远高大众(大家),然而却没有高人一等骄傲的情感(性情)。   ⑸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即使答应斋戒,也必定违约不补偿城池(给赵国)。
  三辨时态。叙述事情的时态“已然”即已经成为事实,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一般为转折关系;叙述事情的时态“未然”“将然”即尚未成为事实,全句内部分句间的关系一般为让步关系。例如:
  ⒈ 已然(句中涉及的内容已经如此;已经成为事实):“虽然……但是……。”
  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译:曹操虽然自称汉朝丞相,其实汉朝的奸贼。
  ⑵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译:虽然长辈发问,服役的人们却怎敢申诉怨恨?
  ⑶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译:虽然锦城说得上是个快乐的地方,但还是比不上早日回家好。
  ⑷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译: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还是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⑸虽曰天命,岂非人哉!(《伶官传序》)
  译:虽然说是天命,可是其中难道没有人事因素吗?
  ⒉ 未然(句中涉及的内容还未变成现实):“即使……也……。”
  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译: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呀!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译: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各的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我也不索取。
  ⑷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
  ⑸虽愚者亦明之矣!(黄宗羲《原君》)
  译: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
  综上所述,“虽”有名词、动词、连词、通“惟”用作副词和助词四个义项。当它在文言复句中用作连词时,究竟应该把它所在复句译为转折复句还是让步复句,的确具有一定的辨析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上述三种方法并且综合运用三种方法——首先辨标志,其次辨人称,最终辨时态,用时态把关,应该可以化难为易。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着重论述了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合作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物理学科的学习是以实验为核心来进行的,而实验活动通常需要小组合作来展开,因此合作学习的概念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大面积提高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社会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Wi Fi传输通信技术和3D打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航天、医疗及国防等领域中。但是目前的3D打印机还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形势下教育系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信访工
本文介绍了基于校园网络的实验开放性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构建模式与应用展望。该平台适应中医院校实验中心的学科体系特色,运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建立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的有机联系
图形用户界面目前已经渗透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图形用户界面,是以窗口、菜单、按钮、图符等图形化的视觉符号为传达方式引导用户操作,所以它基本的视觉要素和设计的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大量的化石能源被挖掘,各种植被也被破坏,导致出现了很多环境方面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雾霾的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