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73―01
康复医学是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的科学技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所有残疾人的2/5都和精神医学有关。其中慢性精神分裂,老年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我过1993年全国七地区流行病学显示,精神分类症终身患病率6。55%,老年性精神障碍为0。67%,精神发育迟滞为2。7%,运用康复手段治疗精神疾病是一个探讨性课题,几年来,我们运用康复手段和康复程序,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针对性的抗污处理,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方法和体会如下:
1改善环境生活条件
环境设施的调整为开展康复工作的先决条件,行为技能的训练,如在适应的环境下条件下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既往精神病的管理模式多为封闭式的,病人生活在高墙深院狭小的环境中,与社会隔离,患者多产生被剥夺感和被歧视感,不利于精神残疾的康复。改善环境条件就是对康复对象在适当的监护下,逐步实行开放管理,扩大患者的“自由化”程度,目前,我们医院设置了开放疗区,建立了精神病康复中心,康复设施;有娱疗室,休疗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音乐治疗室。康复护理工作由精神科各医疗区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选择短期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期得到控制或主症基本消失的各类型精神病,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及文体活动,为病人创造开放护理,温馨整洁的休养环境,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各种康复活动巩固疗效,促进精神残疾的康复[1]。
2心里社会功能训练
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里社会性质的行为技能训练,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社会行为能力。
2.1生活行为技能训练。精神残疾的生活行为技能训练是针对病期较长精神意志衰退患者,这些病人由于长期住院,接触受限,生活依赖性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了生活懒散,反应迟钝行为缓慢,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为恢复其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我们从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入手,从洗脸,穿衣,上厕所基本抓起,采取帮,教,带的做法,使其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病人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实施院外监护病人,可以假出院,带药探亲,请假购买所需物品。开展趣味性文体娱乐活动,郊游。单位或家属可来院探视,目的是使病人适应周围环境,使其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为病人康复出院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2.2学习行为技能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改进精神残疾处理和应付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心里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自我素质的提高,我们选择有一定文化修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来兼职教师,根据病人的心里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组织病人一起学习报纸,收听广播,看电视等。进行各种宣传教育和学习。
2.3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是使病人通过简单的日常劳动和手工操作,培养病人的新的动力定型,促进病人恢复体力和脑力功能,医院康复中心,工疗室开展缝纫,印刷,卫生洁具制作,庭院卫生清扫等,在进行职业康复过程中,我们根据病员的不同爱好,鼓励病人参加不同的活动,使之发挥其特长,不仅创造了效益,重要是锻炼了病人,培养了病人的劳动能力,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提高了病人的社会能力。
3实行家庭干预,逐步回归社会
家庭干预又称家庭治疗,临床上分裂症发病,复发与家庭环境恶劣,其成员不能很好的交流,家庭对病人放任及自行减药,停药有关。家庭干预就是缓和这些不良因素,医院进行实施家庭干预的办法是拟定家庭干预的培训计划,每月举办一次康复知识讲座,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授课,同时举办医患家属联谊活动,发精神疾病科普知识手册[2]。给予家庭成员提供参与治疗机会与技能。
医院还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节日,精心制作板报,传单,免费心里咨询,发放精神病防治手册等,使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全面话,使世界各界都来关心病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工作积极为患者提供康复条件,对稳定期病人提供就业条件,巩固康复,发挥社会劳动功能[3]。
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搞好社区康复工作,又不能减少精神病院的床位,并提供适当的就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病人提供有效的空间,完整的医疗康复体系,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康复而回归社会
[1]《中国康复》.2009年征订启事[J].神经损失与功能重建,2009,(01):59.
[2]任建新。老年人工髋骨关节的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2):133-135.
[3]薛贵凤,秦爱民,脑血管意外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9,(S1):214-215.
康复医学是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的科学技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所有残疾人的2/5都和精神医学有关。其中慢性精神分裂,老年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我过1993年全国七地区流行病学显示,精神分类症终身患病率6。55%,老年性精神障碍为0。67%,精神发育迟滞为2。7%,运用康复手段治疗精神疾病是一个探讨性课题,几年来,我们运用康复手段和康复程序,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针对性的抗污处理,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方法和体会如下:
1改善环境生活条件
环境设施的调整为开展康复工作的先决条件,行为技能的训练,如在适应的环境下条件下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既往精神病的管理模式多为封闭式的,病人生活在高墙深院狭小的环境中,与社会隔离,患者多产生被剥夺感和被歧视感,不利于精神残疾的康复。改善环境条件就是对康复对象在适当的监护下,逐步实行开放管理,扩大患者的“自由化”程度,目前,我们医院设置了开放疗区,建立了精神病康复中心,康复设施;有娱疗室,休疗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音乐治疗室。康复护理工作由精神科各医疗区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选择短期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期得到控制或主症基本消失的各类型精神病,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及文体活动,为病人创造开放护理,温馨整洁的休养环境,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各种康复活动巩固疗效,促进精神残疾的康复[1]。
2心里社会功能训练
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里社会性质的行为技能训练,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社会行为能力。
2.1生活行为技能训练。精神残疾的生活行为技能训练是针对病期较长精神意志衰退患者,这些病人由于长期住院,接触受限,生活依赖性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了生活懒散,反应迟钝行为缓慢,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为恢复其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我们从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入手,从洗脸,穿衣,上厕所基本抓起,采取帮,教,带的做法,使其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病人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实施院外监护病人,可以假出院,带药探亲,请假购买所需物品。开展趣味性文体娱乐活动,郊游。单位或家属可来院探视,目的是使病人适应周围环境,使其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为病人康复出院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2.2学习行为技能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改进精神残疾处理和应付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心里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自我素质的提高,我们选择有一定文化修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来兼职教师,根据病人的心里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组织病人一起学习报纸,收听广播,看电视等。进行各种宣传教育和学习。
2.3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是使病人通过简单的日常劳动和手工操作,培养病人的新的动力定型,促进病人恢复体力和脑力功能,医院康复中心,工疗室开展缝纫,印刷,卫生洁具制作,庭院卫生清扫等,在进行职业康复过程中,我们根据病员的不同爱好,鼓励病人参加不同的活动,使之发挥其特长,不仅创造了效益,重要是锻炼了病人,培养了病人的劳动能力,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提高了病人的社会能力。
3实行家庭干预,逐步回归社会
家庭干预又称家庭治疗,临床上分裂症发病,复发与家庭环境恶劣,其成员不能很好的交流,家庭对病人放任及自行减药,停药有关。家庭干预就是缓和这些不良因素,医院进行实施家庭干预的办法是拟定家庭干预的培训计划,每月举办一次康复知识讲座,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授课,同时举办医患家属联谊活动,发精神疾病科普知识手册[2]。给予家庭成员提供参与治疗机会与技能。
医院还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节日,精心制作板报,传单,免费心里咨询,发放精神病防治手册等,使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全面话,使世界各界都来关心病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工作积极为患者提供康复条件,对稳定期病人提供就业条件,巩固康复,发挥社会劳动功能[3]。
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搞好社区康复工作,又不能减少精神病院的床位,并提供适当的就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病人提供有效的空间,完整的医疗康复体系,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康复而回归社会
[1]《中国康复》.2009年征订启事[J].神经损失与功能重建,2009,(01):59.
[2]任建新。老年人工髋骨关节的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2):133-135.
[3]薛贵凤,秦爱民,脑血管意外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9,(S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