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中动词特征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型,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对动词的严格要求。“把”字句中的动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句子的语义看,“把”字句中的动词具有处置性
  
  “把”字句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由于其本身的语义特征,“把”字句中的动词一定要具有处置性。
  (1)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强调对受事的处置。
  动词“看”表示句中受事受到了影响,具有处置性,也就是说事件结束后,受事一定经历了明显的状态变化。而没有处置性,即非动作性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例如:
  (2)把他认识了。
  (3)他把沙发坐了一会儿。
  (4)我把西安去了一次。
  (5)大家把这个计划同意了。
   “认识”“坐”“去”“同意”,它们都只能代表一个动作却并没有对受事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我们说这类动词不具有处置性,不能用于“把”字句。
  根据这个标准,不能用于“把”字句的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感觉、认知──看见、听见、闻见、感到、感觉、觉得、以为、认为、知道、懂等
  存在、等同──有、在、是;不如、等于、像等
  心理──同意、讨厌、生气、关心、怕、愿意等
  身体状态──站、坐、躺、蹲、趴、跪等
  趋向──来、去、上、下、起来、过去等
  在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加以说明。有些人提出关于“把”字句的这种强影响性应该是缘于句式本身,而与动词无关。我们也发现有些动词确实是因为进入了“把”字句而具有了较明显的影响性。例如“骗”:
  (6)朋友骗了我,我要永远记住这件事情。
  (7)朋友把我骗了,我要永远记住这件事情。
  这里“骗”在句子(6)中,其影响性就不是很强,只是说明了一件事情,着眼点在于施动者已经实施了欺骗行为,至于受动者是否受到了这一行为的影响,则不是句子语义中规定的内容。而句子(7)中则表示施事者已经实施了欺骗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已经对受事者产生了影响,也就是说句子(7)体现了强烈的“完全影响”语义。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动词“骗”本身既具有处置性又具有非处置性,在不同的句式中所体现的语义不同,而不是说它在“把”字句中才产生处置性。动词“看见”“有”“关心”“站”“起来”等等因为本身不具有处置性,即使放在“把”字句也不能产生“完全影响”的语义,因此这些动词不能进入“把”字句。
  
  二、从动词本身结构来看,能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应具有“完成持续性”
  
  动词作为一个陈述性成分其所指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其内部过程由起点、续段、终点三要素构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完整地具备这三个要素。有的过程可能有起点但没有终点,有的有终点但没有起点,有的起点与终点重合。由此形成不同的过程结构类型,不同的过程结构类型外化为不同的语义特征类型。有无续段外化为[±持续]的语义特征,有无终点外化为[±完成]的语义特征。
  我们可以用时态助词“着”、“过”检验动词是否有续段和终点。能在“~着”格式槽中出现的为有续段,反之为没有续段;能在“~过”格式槽中出现的为有终点,反之为无终点。同时用“~着”“~过”两条标准考察动词,就能得到两大动词类型。
  不能既在“~过”又在“~着”格式槽中出现的,为非完成持续性动词,记作V1,在这两种格式槽中都能出现的为完成持续性动词,记作V2,如:
  V1:是、等于、以为、好像、适合、值得、知道、当心、认识、相信、懂、讲究、明白、准许、喜欢、拥护、原谅、开始、来、去、塌、出现、发明、败
  V2:搬、挂、看、烧、修、撕、吃、抛、扔、研究、设计、咬、安排、打、抄、提高、增加、改正、恢复、减少、扩大、等、体会、表演、进行、哭、想、带、伸、举、近、猜、找、敲、坐、爱、住、惦记、关心、信任、指望、体贴、跟随、热爱、有
  一般来说,非完成持续性动词不能进入“把”字句作谓语,完成持续性动词一部分可以进入“把”字句作谓语。
  (一)强完成持续性动词与弱完成持续性动词
  V2完成持续性动词内部过程的续段、终点还有强弱之分。续段、终点的强弱与能否进入“把”字句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用“在/正在~”格式槽可以把V2类动词分成强完成持续性动词与弱完成持续性动词两类。在格式槽中能出现的为强完成持续性动词,记作V2.1;不能出现的为弱完成持续性动词,记作V2.2。如:
  V2.1:看、挂、搬、烧、修、撒、吃、抛、扔、研究、设计、咬、安排、打、抄、提高、增加、改正、恢复、减少、扩大、等、体会、表演、进行、哭、想、带、伸、抓、举、近、猜、找、敲
  V2.2:有、爱、住、率领、坚持、醉、信任、指望、体贴、跟随、热爱、希望、盼望、爱护
  V2.1强完成持续性动词一般都能进入“把”字句中作谓语,V2.2弱完成持续性动词则不然。
  (二)各类动词内部还存在着终点、续段的强弱之分。如果我们用“~时量短语”格式槽去考察V2.1类动词,又能把V2.2类动词分成两类。时量短语与动词的关系有两种情况,时量短语计时的时间从动作行为起点算起,时量短语就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从动作行为的终点算起就表示动作行为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动词后带时量短语既能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又能表示动作行为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表明该动词终点强;动词后带时量短语只能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不能表示动作行为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或者反过来只能表示动作行为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而不能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表明该动词终点弱或者续段弱。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具有[+完成][+持续]的语义特征,而且越能进入“把”字句当谓语的动词,其[+完成][+持续]的语义特征越强。
  
  三、“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单个动词,尤其是单音节动词
  
  通常来说,动词后面要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例如:
  (1)把书放在桌子上。
  (2)把地种上庄稼。
  (3)把茶喝了。
  (4)把信带着。
  (5)把情况谈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动词前面有状语。例如:
  (6)别把东西到处乱放。
  (7)把话好好说。
  但是如果动词是动补型的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在“把”字句中。例如:
  (8)不要把这条直线延长。
  一般说来,“把”字句的动词含有“分离开”的意义时,动词后只接“了”,结构上也是允许的。这类动词如:脱、拆、倒、寄、发等等。例如:
  (9)把脏衣服脱了。
  有一点需要指出,动词的这一个特点不适用于韵文,在韵文中单个动词可以出现在“把”字结构中,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
  
  四、结语
  
  我们在这里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现代汉语语法博大精深,且语言是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的,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囊括所有的语法现象。“把”字句中动词用法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特殊现象,在这里就不多作描述了。
  (刘海君,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办公室)
其他文献
对于反复这种修辞格,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定义的: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1]反复的形式特征就是某一言语片段至少重复一次,这个言语片段小到一个词,大到一个自然段。从形式看,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而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的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2]反复不仅可以深化语意、加强语气,强调情感
双关是一个传统辞格,是指“为了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让同一话语兼有两种意义。” ①双关的存在基础是语言材料的多义现象和表层虚假信息与深层真正的信息之间的某种相关性。汉字是世界上独立发展的文字系统,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是汉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本身就可以形成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回文等,在运用中能获得非常好的修辞效果,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汉字又叫“方块字”,是由笔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为了追求交际中的高效率,人们总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最大的信息量,即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传输信息。于是缩略语应运而生。缩略语是由固定说法经过压缩、截略或者统括而形成的词语[1]。数字缩略语是缩略语中的一种。因为数字简单的书写形式以及数字缩略语高度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使得数字缩略语更好地适应了人们交际中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
以三聚氰胺(MEL)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Fe3O4@SiO2磁性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三聚氰胺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E
建立了基于分子络合的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方法,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以甲醇为分散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了环境水样中麦草畏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酸)2种苯氧羧酸类除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南临湘市城关镇方言中的重叠式。内容包括:各种重叠式的类型以及对其结构特点的分析。
以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采用该产物改性环氧树脂,并通过热失重分
采用改良Stober法制备420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
1.概说  所谓歧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语富”现象。“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歧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误解的麻烦,也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增添了奇妙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歧义,掌握它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规律,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歧义的类型和原因分析  歧义的类型在汉语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