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张峥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月经失调、生殖道感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周四上午
读者咨询:最近体检,白带化验报告显示有少量脓细胞。我平常没有任何症状,偶尔白带发黄、有点腥味。上网查询了相关知识,我初步判断这种情况是细菌性阴道炎。对于细菌性阴道炎,有的医生说需要治疗,有的医生说不需要治疗,阴道本身有自洁功能,过度治疗反而会导致菌群失调。到底该不该治呢?我平常很注重私处卫生,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菌群失调是发病实质
正常健康女性的阴道对病原体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阴道乳酸杆菌可将糖原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使阴道pH值保持在3.8~4.4,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虽然阴道内有微生物存在,但由于阴道与这些微生物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因而不致病。若体内的雌激素降低、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若有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即可导致菌群平衡失调,引起阴道炎症反应,即细菌性阴道病。
此外,频繁性交、多性伴、长期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等也会诱发细菌性阴道病。如:频繁性交会使阴道酸度降低,阴道pH值一直处于高值状态,有利于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多个性伴会增加致病菌的入侵可能;长期应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乳酸杆菌的生长,破坏菌群平衡;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使其他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引起阴道炎症;盲目的阴道冲洗可使菌群失调,pH值发生变化。
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不难
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为:①均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②高倍显微镜下线索细胞>20% ;③阴道分泌物pH>4.5;④胺臭味试验阳性。以上4项中符合3项即可确诊。目前,大部分医院有BV 的检查,化验单上提示BV阳性即可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需要治疗
发生细菌性阴道病后,如不及时治疗,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引起其他生殖道疾患,如盆腔炎、腹膜炎、不孕、早产等。因此,任何有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均需治疗,治疗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可抑制厌氧菌生长,同时又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口服药物与局部用药疗效相似,治愈率80% 左右。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阴道炎时,如有明确的病原体,如阴道假丝酵母菌(真菌)、滴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应先治疗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因为这些病原体可使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导致菌群失调。
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无症状者不需常规随访,但复发较常见,1年内可有80%的复发率。症状持续或重复出现的患者,应注意复诊,必要时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是否合并其他阴道炎症。复发后,可换用其他方法治疗,或用乳酸杆菌来调节阴道生态平衡。绝经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局部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
Tips:目前,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新理念为:重建阴道生态系统,恢复阴道防御机能。以往,阴道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核心为病原微生物,而对阴道局部的微生态环境平衡并未重视。如今,我们提倡不仅要杀灭致病菌,还应恢复阴道内环境,各种药物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体外实验和临床评价实验都正在进行中。
张峥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月经失调、生殖道感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周四上午
读者咨询:最近体检,白带化验报告显示有少量脓细胞。我平常没有任何症状,偶尔白带发黄、有点腥味。上网查询了相关知识,我初步判断这种情况是细菌性阴道炎。对于细菌性阴道炎,有的医生说需要治疗,有的医生说不需要治疗,阴道本身有自洁功能,过度治疗反而会导致菌群失调。到底该不该治呢?我平常很注重私处卫生,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菌群失调是发病实质
正常健康女性的阴道对病原体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阴道乳酸杆菌可将糖原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使阴道pH值保持在3.8~4.4,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虽然阴道内有微生物存在,但由于阴道与这些微生物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因而不致病。若体内的雌激素降低、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若有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即可导致菌群平衡失调,引起阴道炎症反应,即细菌性阴道病。
此外,频繁性交、多性伴、长期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等也会诱发细菌性阴道病。如:频繁性交会使阴道酸度降低,阴道pH值一直处于高值状态,有利于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多个性伴会增加致病菌的入侵可能;长期应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乳酸杆菌的生长,破坏菌群平衡;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使其他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引起阴道炎症;盲目的阴道冲洗可使菌群失调,pH值发生变化。
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不难
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为:①均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②高倍显微镜下线索细胞>20% ;③阴道分泌物pH>4.5;④胺臭味试验阳性。以上4项中符合3项即可确诊。目前,大部分医院有BV 的检查,化验单上提示BV阳性即可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需要治疗
发生细菌性阴道病后,如不及时治疗,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引起其他生殖道疾患,如盆腔炎、腹膜炎、不孕、早产等。因此,任何有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均需治疗,治疗原则为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可抑制厌氧菌生长,同时又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口服药物与局部用药疗效相似,治愈率80% 左右。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阴道炎时,如有明确的病原体,如阴道假丝酵母菌(真菌)、滴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应先治疗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因为这些病原体可使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导致菌群失调。
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无症状者不需常规随访,但复发较常见,1年内可有80%的复发率。症状持续或重复出现的患者,应注意复诊,必要时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是否合并其他阴道炎症。复发后,可换用其他方法治疗,或用乳酸杆菌来调节阴道生态平衡。绝经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局部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
Tips:目前,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新理念为:重建阴道生态系统,恢复阴道防御机能。以往,阴道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核心为病原微生物,而对阴道局部的微生态环境平衡并未重视。如今,我们提倡不仅要杀灭致病菌,还应恢复阴道内环境,各种药物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体外实验和临床评价实验都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