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生本德育”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已经正式发布了五年。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發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才能使孩子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全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当前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知识的传授改变为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包括有自主性、社会性和工具性三个方面。自主性,即能够自主发展,包括培养和发展身体、心理、学习等方面的素养。社会性包括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社会与国家等之间的关系。工具性也就是文化知识素养,包括掌握应用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其中文化素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一、核心素养的简要解读
  何为核心素养?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环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 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素养”。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
  二、校长思维方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儒家文化中,人格的完善需要两个重要的向度:一是智,二是仁。孔子把智与仁相提并论,其意十分清楚。我们可以对孔子的论述作出这样的阐释:智,指的是能力,因为智慧总得有落脚的地方,这落脚的地方是能力;仁,指的是道德品格,主要是仁爱之心。核心素养关键在“养”,养人的根本在“养”其心。而“生本德育”就有其研讨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学校顶层设计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主席带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时,他提出的最初革命愿景只有六个字:打(手段)土豪(对象),分(方式)田地(成果)。第一,明确提出红军的愿景 ;第二,明确提出红军的使命 ;第三,注意到了红军的构成。
  以常州市第三中学办学理念体系介绍:第一,教育观念有鲜明主张和清晰表达。(1)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师生和谐发展奠基。(2)学生发展目标:发展多元,健康向上。(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全球视野、文明自信、诚善坚毅”的三中学子,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第二,教育观念有深入论证。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一词首先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此后,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起着方向和引领的作用。
  四、“生本德育”催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1)目前高中德育的现状还存在三个较大的问题:首先,活动的碎片化比较突出,系统性不强。其次,内容的理论性比较普遍,实践性不多。 最后,方法的单一化比较严重,创新性不够。
  (2)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改进德育。供给侧改革”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需整体考量,以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供给侧改革”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需突破常规,以防“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供给侧改革”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需理性把握,以防“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德育供给思路上,改变“管理”导向,注重“服务”导向;德育供给主体上,改变“一元主体”,注重“多元主体”;德育供给内容上,改变“随意性”,注重“系统性”;德育供给方式上,改变“说教式”,注重“走心式”;德育供给环境上,优化物质“硬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
  (3)“生本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目前教育三个现状:知识与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割裂、当下与未来失联。思考四个关系:知识与见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教学与活动,育才与育人。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文章《伟大的知识永远都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中说到,“真正的教育中,知识一定要是生动的、是有人性的、是震撼人心的、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伟大的知识永远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意识到,知识就是体验,知识就是生活,知识是种态度,知识是种气质的时侯,我们的求知过程就不会是痛苦,无趣,机械,教条。书卷多情似故人,求知就是去体验生活,并且是幸福地体验生活
  (4)“生本德育”的整体框架。
  德育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铸就向上向善的精神底色。
  基本要求:学做人、会做人、做好人。
  基本范式:生本立场、社会视角、身心体验、生命成长。
  整体框架:建构 “四梁八柱”统领的“生本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经历有回忆的高中生活,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是围绕“人与自己”主题,开展养成教育、信心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人与自己的关系,努力遇见最好的自己;
  二是围绕“人与他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人与他人的关系,懂得感恩,诚信做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或许当下的教育生态并不理想,或许现实的教育环境并不如意,或许实际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难处,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有定力、有行动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就能营造出高中教育局部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气氛比较重要,在较好的气氛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产生比较积极地学习情绪,从而能够做到知识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自然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所处的课堂气氛,充分地进行教学的优化,营造出较好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做好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研究在小学语文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人们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状态越来越关注,教学不再是学生知识传递的结果。如今,学习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对教育手段的需求也在增加。老师不能照本宣科的和学生分享知识,情感教育同样也要包含在基本知识的课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就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础,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核
期刊
摘要:根据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学院实际,以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例,探索了搭建多模块支撑、能力多层次递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及建设与之相匹配实验平台的改革思路,并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师队伍、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完善和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汽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职责,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班主任和学生还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旧时状态。本文通过对小学班主任管理技能中的沟通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积极改善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地位,它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而小学语文高段衔接小学与初中,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他们语言能力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语文与
期刊
摘要:德是立身之本,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真善美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道德;教育;爱;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人们一直把“德”作为立身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紧跟时代潮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开发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手段,也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为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从实际教学效
期刊
摘要 2017 版的课程标准把高中历史教学概况为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作为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是五大素养中最能形象地体现历史思维的,历史思维也称历史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培养和形成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新课标对教学内
期刊
摘要: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效的写作训练则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将读写结合这一模式真正落实到位,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以下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载体,探索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每年的高考试卷都会引起广泛关注,试卷能否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更好地完成服务高考“选拔人才”的目标,都是广大高考专家和师生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地理试卷的研究分析,可以深刻感悟高考试卷的特点和命题规律,以便更好的复习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高考试卷;核心素养;核心能力;试题特点;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试卷概况  2021广东高考卷以稳为主,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