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对话要素”的应然把握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阅读教学对话的价值与意义,运用案例剖析的方法,从话题、语境、流程、品词析句、编选意图诸方面进行思考和理性的解读,以此来探究阅读教学课堂对话的一些规律,弄清一场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应该把握的有关要素。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要素 应然把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对于文本而言,就是建立在一种解读基础之上的价值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对于编者而言,就是实践和实现其编辑意图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种依托文本、挖掘文本并实现其文本价值和编者意图的实践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成长。
  【文本语段】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教学片段】
  师: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自读思考,并作有关圈画。)
  生:我读出了一个勤奋、好学的海伦。可以从“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这句中的“拼命摸读”“不停地”体会出来。
  生:我还感受到一个不怕苦的、与命运进行不屈抗争的海伦。“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这里的“都”“摸出了血”我感受到了海伦的刻苦用功、不屈不挠。
  生:我还看到了一个热爱学习的海伦。这里有这样的一句:“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师: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不分昼夜”一词,说明海伦没日没夜地学习,时间很长。这里还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一是把海伦比作了海绵;一是把她学习知识说成像海绵吸水一样。海伦是多么热爱学习,多么渴望知识啊!
  师:理解得很深刻。注意文中把海伦比作了怎样的海绵?
  生:比作了“干燥”的海绵。
  师:从“干燥”一词,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生:干燥的海绵,吸水又快又多,可以比喻海伦学习知识又快又多,突出了海伦是非常地渴望知识!
  师:你理解得透彻,非常好!
  生:还有一个比喻——“知识的甘霖”,“甘霖”就是久旱以后所下的雨,而“甘”就是甜的意思,我感觉海伦学习知识时心里的感觉是甜的。
  生:应该是虽苦犹甜!
  师:很对!你能够联系刚才所学的进行综合理解,说明你很会倾听和归纳。那么这里的“吮吸”这一个动作,大家看到过吗?
  生:就是婴儿吃奶时的动作。
  师:对啊!同学们,海伦是多么顽强,多么渴望着知识啊,她就像一个婴儿渴望着乳汁一样!她不管多难、多累,不分昼夜地学习,与命运抗争。就这样她学会了、学到了许多知识。如——(导读出“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课件同步出示“泥土”“种子”“说话”三词所在的语句。)
  师:“学会了用手指‘说话’”中的引号怎么理解呢?
  ……
  师:请大家留意书上的这幅插图,你能读出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海伦正在拼命地摸读盲文,是那样地如饥似渴,是那样地艰难而又快乐!
  生:她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生:海伦就这样不分昼夜地学习,忘记了一切,终于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
  师:是呀!此情此景,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先自由练读再指读、齐读。)
  师:你是带着怎样的语调或情感来读的?
  生:赞美、钦佩。
  生:既要读出赞叹,又要读出艰难与不容易。
  师:很好!同学们,这一小节,你读出了什么呢?
  这一个阅读教学的对话案例,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语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咬嚼品析,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出了这样的海伦:对学习专注、勤奋,对知识的渴望,对命运不屈抗争。
  细细剖析这一对话过程,就会发现它将这些应然把握的对话要素,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话题。即对话的话题。上述案例中,教师以这样的一个话题“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基本统领了这一语段的教学对话。细思量,此话题不仅包含了文后练习题“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蕴含着写人类叙事性文本这类文体的要点、规律性的问题策略方面的话题:这里写到了哪些人?她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阅读教学对话话题明确、恰当,不仅可以避免对话中的盲目性,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协调和统帅教学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使之发挥出最佳的整体效能的聚合功能。
  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环境或语言意境。在我们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它往往以“前文、下文”“上下文”“这里或这处”等多种不同的说法出现。上述的对话案例,教师结合了具体的语境,抓住语段中的重点词“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这样地”“就这样”以及文本中的比喻“知识的甘霖”“干燥的海绵”等,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海伦的精神品质。由此,我认为“语境”是教材文本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就要善于把握并利用好语境。
  流程。流程,这里就是指阅读教学对话的操作程序,就是组成教学过程的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操作选择。我们看上述的整个对话过程,就是进行着这样的流程:师出示对话话题——学生个体自读思考并作有关圈画——学生小组简要交流——师生展开阅读对话。它承载的是一项项具体的教学任务,指向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它也是一种策略,其中蕴含着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并有序列有章法地物化为我们的一次次教学行动,从而实现着我们的教学目标。
  品词析句。品词析句,是进行阅读教学对话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学生、教师共同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文本里那些字词句的意思、情感、意境乃至写法等等,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咬嚼、品析那些富有意义的字词、段落、篇章后才能体会到文本向读者所想要表达的“无限多未说的东西”的。
  编选意图。请看上述教学片段里的有关插图的教学对话:
  师:请大家留意书上的这幅插图,你能读出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海伦正在拼命地摸读盲文,是那样地如饥似渴,是那样地艰难而又快乐!
  ……
  这样对文本插图的感悟和理解的对话,就是一个教师准确地把握并落实了编者编选教材的意图的典型案例。我想在阅读教学的对话里就应该领会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编选意图——
  一是领会选文的类型和作用。(1)定篇:将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编入教科书并成为该部分教材的核心。(2)例文:文本的某些共同法则和共同样式的例证。学习例文,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言语规范。(3)样本:学生历练读写方法,形成熟练技能的依托,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凭借。(4)用件: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资料和信息,扩大视野的材料。
  二是把握教材文本编辑的体例。编选的意图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方向和进程。
  三是研究教材文本编辑的方法。一般可以从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等方面着手探究。
  【参考文献】
  [1]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2]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阶段,词汇教学不仅是教学重点,而且是教学难点。多数初中生由于词汇学习效率不高,对整体英语知识学习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小组学习在初中词汇教学中的实施为依据,阐述了小组学习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优势,并对初中英语词汇知识教学中小组学习模式实施过程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小组学习;初中;英语词汇  【作者简介】陈璐祯,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前言  在英
【摘要】高中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英语的四大能力,即:听、说、读、写。虽然在应试教育下,“说”这个能力的培养被无限的搁置了,但是其他三个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中也是特别重要的。而在新课改深化推进之后,教师也都开始重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时候,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当然,
当我看到书名时,既感到一股阳光似的温暖,又感到了一种冰雪般的凝重。为什么本来就应该如阳光般的“教育”,不仅未让人感到温暖,反而令人一想起来就觉得冷气嗖嗖、寒风拂面呢?“教育之根”本来就是“人性”的,而人性又本来就是“善”的、是人文的,教育是“走向人的教育”,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因而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温暖”的,“温暖”应该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为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却反而要大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启动后,小学阅读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阅读教学的时效性等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阅读教学应首先注意遵循感知文本的规律,然后因“文”而异,基于不同的文体明确不同课堂的建构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活动,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更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义务教育语
【摘 要】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导航,是顺利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步骤。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 7 Here you are为例,阐述了如何有效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纷纷对其进行研究。“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能
“师乃固校之本”,这是我们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创始人在百年前对教师之于学校发展的作用所提出的鲜明观点。时至今日,与百年前相比,“固校”已成历史,但“师乃兴教之本”“师乃强校之本”仍是不变的真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仍是永恒的主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理想追求、职业态度、知识技能、教学行为等,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刷新,不断达成一种新的“教育和谐”。尽管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多样化
天气真热,你打算尝试一下最新的“五味冰淇淋”,假设价钱全部一样,你会点哪五样?(选择后将五种口味的分数相加。)    牛奶:5分  哈密瓜:1分  抹茶:2分  草莓:2分  菠萝:3分  蛋奶:3分  橘子:1分  巧克力:2分  红豆:2分  乳酪:4分  双层巧克力:3分  瑞士巧克力:5分  香草:1分  奶油甜饼:5分  红茶:3分  薄荷巧克力:4分  云石巧克力:4分  兰姆葡萄:4
【摘 要】方格图简洁直观、有趣味、易操作,且有多种表征形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综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约有150次使用方格图,我们应从新的视角审视方格图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视它的价值取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方格图 工具 价值 应用 再开发  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数学学习工具。借助方格图,不仅有助于
摘 要:文章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一个自主开发的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精准构建学校管理育人创新体系。该平台通过教育管理工作数据仓库的建设,打造了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并探索实践教育管理育人创新体系,运用数据挖掘助力学校管理育人实效的提升。其创新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数据挖掘刻画学生“数字画像”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发布预警信息辅助学校管理育
我以为要讲文学的力量发生,应先讲文学的本身。文学的作品如诗歌小说之类,和“等因奉此”的公文,“天地元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性质不同。文学的特性第一是“具象”。我们平常说话不一定是文学的,但如果用文学的方法来说,便成为文学的了。譬如我们说:“日子过得很快。”这句话语不足称为文学。如果我们要使它文学化,第一就应当使其能够使人感觉到,也就是使其具象化。于是我们便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