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谈谈化学与衣食住行里的“食”。你也许会感到疑惑,“食”和化学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化学家制造的人造物质?
  诚然,我们的食品主要是天然物质——水稻、小麦、玉米、鱼、虾、蛋肉、薯类、蔬菜和水果等都是天然物质。然而,化学家对天然食品的贡献也大得很,没有化学,我们的食品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完美。
  就说人类食用的粮食和蔬菜吧。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谁都知道,没有一种作物是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的。农作物在这个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要度过种种劫难。
  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肥是不可缺少的。农家肥,或被称为有机肥的总量早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了,化学肥料早已成为肥料的主体。化学肥料是化学家制造的。就说氮肥吧,如今最主要的氮肥品种是尿素,它的化学组成很简单,可用化学式CO(NH2)2来表示。尿素分子里的氮(N)元素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空气中来的。约4/5的大气是氮气。氮气分子是2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这2个氮原子的结合力大得惊人,为了打破它,把2个氮原子分开,制成农作物能吸收的含氮的肥料分子例如尿素分子,耗尽了几代化学家的毕生精力。在1773年,化学家就从尿液里发现了尿素,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无臭的晶体,它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被肾脏过滤至尿液排出。1828年,德国人武勒发现含氮的叫做氰酸铵的无机物受热会转化为尿素,这是化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科学家以为只有生命体在一种假设存在的所谓“生命力”的作用下才会制造尿素。武勒的实验证实“生命力”是子虚乌有的。为了生产尿素,首先要合成氨,化学式为NH3。科学家们为了将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花费了150年的漫长时间,终于,德国犹太人哈伯于1913年成功地发明了工业生产规模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的工艺(称为哈伯法)。哈伯因此得到诺贝尔化学奖。有了氨,用它和二氧化碳反应,很容易地实现了尿素的工业生产。现今全球尿素的年产量高达10亿吨,我国为5700万吨。工业生产的尿素主要用作氮肥。如果没有尿素,农作物的产量决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高的水平,全球的粮食就会供应不足,导致饥荒。这充分说明化学对食品生产的巨大作用。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在20世纪,人们主要是靠化学家合成的且自然界不存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来制服作物的病虫害。在众多的农用杀虫剂中,“六六六”曾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六六六”是一个俗名,因它的分子里只有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氯原子而得名。虽然如今它已被禁用了,但我们不要忘记,它曾为杀灭农作物害虫立下过汗马功劳。“六六六”早在1825年就被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合成了。到1935年,发现了“六六六”的杀虫活性,随后开始大量用于农作物杀灭害虫。据统计,1950~2000年期间,全球合成了60万吨“六六六”,主要用来杀灭农作物害虫。60万吨“六六六”可以杀死多少农业害虫?你可以算一算——据统计,甲壳类害虫沾上1mg/L的“六六六”悬浮液,50%就会毙命!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生产“六六六”最多、应用最广的国家,“六六六”对确保我国农业丰收和预防传染病方面起过巨大作用。还有一种杀虫剂叫做滴滴涕(英文俗名DDT的汉译),除用于杀灭农作物害虫外还用来杀灭蚊子、苍蝇等害虫。滴滴涕最早是一名奥地利大学生在1874年合成的。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了它的杀虫活性。1940年正式上市。虽然滴滴涕也被禁用了,但它的巨大历史功绩同样不容遗忘。据记载,由于使用滴滴涕杀灭蚊子、虱子等害虫,控制了疟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挽救了大约2500万人的生命。1944年,盟军在那不勒斯用滴滴涕成功阻止了一场斑疹伤寒的爆发。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滴滴涕的使用高峰期,这一段时间内每年滴滴涕的使用量均超过4万吨。据估计自1940年起,滴滴涕的全球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如今,人类杀灭害虫有了更环保、更清洁的新农药和新思维,而这些新农药和新思维的获得,化学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除了肥料和农药,为了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还需要使用具有各种功效的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难以尽言。再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你是否知道叫做薄荷的唇形科小草?共一属25种,常统称薄荷。薄荷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有止痒、止痛、防腐、刺激、麻醉、清凉和抗炎作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及呼吸道炎症、萎缩性鼻炎、声哑等。薄荷的主要成分叫做薄荷醇。把薄荷叶放进嘴里,会有凉凉的感觉。正是薄荷里这种天然产物的作用。薄荷醇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在许多饮料、糖果中,特别是被大量用来制造薄荷味的口香糖。由于薄荷醇的大量需求,人们种植了大片大片的薄荷。在我国许多地区例如山东。薄荷一直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有一个日本化学家叫野依良治,发明了一种人工合成薄荷醇的化学方法。在日本开设了年产量达到5000吨薄荷醇的工厂。你在吃口香糖时有没有想到它的薄荷味不是来自农民种植的薄荷而是来自化学家人工合成的?山东的农民也许没有想到,正是由于日本开了一家人工合成薄荷醇的大厂,他们种植的薄荷由于价格比人工合成的薄荷醇高得太多而卖不出去了!薄荷醇只是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小小例子。眼下被权威机构批准可以加入食品中去的食品添加剂有几百种,大多是化学家合成的,只要用量恰当,为食品增加了色、香、味,大大改善了食品的质量,有的还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遗憾的是。由于某些人滥用食品添加剂,被媒体一宣传,许多人以为食品添加剂是化学的罪恶,以为食品添加剂都是要不得的。
  做一做:你能从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作用和用量吗?请你从中慢慢体验。你应该爱化学呢还是恨化学?
其他文献
1.小胡同学在计算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时,少加了一个内角,算得n-l个内角的和是20l9°.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3  B.14  C.15  D.16  5.小聪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C=∠F=90°,∠A =45°,∠D=30°.则∠α一∠β=(  ).  A.15°  B.20°  C.25°  D.30°  6.如图2.点D是等边△ABC的边AB上的一
提出问题  如图1所示,将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碗中。会发现水中的筷子不是笔直的,而是发生了上翘现象。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会上翘呢?我们知道人眼只有接收到光线才能看到物体,所以可能是光从水中进人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吧。如图2所示,激光笔所发出的光经过玻璃砖后,传播方向确实发生了改变。那么,光在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时,会有什么规律?
一、填空题    1. “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原理来解释.  2. 在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孔,点燃一支蜡烛,在小孔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烛焰______________立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_____________.若在
1.在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中,用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_____将音频信号加载到_____,通过_____发射到空中。  2.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中的一来传递的。  3.现代社会中的通信方式主要有_____ 、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传输的信息量最大 。  4.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游戏规则:用纸盒、木盒或白铁盒等不同材料的盒子做一个会发声的装置,谁的盒子能发出像狮子一样的吼声,谁就为优胜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吧。  对于纷繁复杂、处处充满数据的当今社会,切实把握数据,拥有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本领,是大数据时代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  面对以下问题,同学们会选取哪个方法解决?  某一条生产线生产了一批零件。共10000个。质检部想检查这批零件的质量。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质检部员工A:将10 000个零件全部一一检查。  质检部员工B:从10 000个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决定着猜想与假设能否得到验证.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课标要求是: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那么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吗?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进行猜想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一个用电器,电流就可能会相应减小,到了电源负极时,电流减小到零.  (2)因为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的路径,所以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可能相等.  (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小宝:牛老师,为什么牛能吃草而人不能?  牛老师:你是否知道葡萄糖?  小宝:知道。葡萄糖是人吸收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牛老师:对。然而,人吸收的葡萄糖主要来源是什么呢?不是葡萄糖分子本身,而是淀粉。简单说,葡萄糖分子呈环形,淀粉是成百上千个保持环状结构的葡萄糖环脱水,通过氧(元素符号0)原子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其中的葡萄糖环叫做单体。淀粉高分子水解,也就是跟水分子反应,重新得到葡萄糖(可看成葡萄
商丘市六中的王鑫同学问:“我们班的同学有的说只要‘吃透’教材,物理成绩就不会有问题;还有的说物理属于理科,只要大量做练习。物理成绩就不会有问题。在学习物理时,我应该以教材为主,还是该以练习为主呢?”  这个问题肯定困扰着很多同学。  首先,“吃透”教材是很重要的。教材是我们系统获取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我们接收新知识的第一渠道。现行的教材知识点详尽,语言简单明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我们很容易接受和